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编校质量是衡量一种出版物优劣的重要尺度。比较各类出版物编校质量的高低,必须借助于统一的差错认定标准。如果标准本身五花八门,就会造成编校人员无所适从,使差错的认定工作缺乏权威。目前,仅表现数字或数值范围的连接号“~”的使用上就出现有各行其是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为在科技出版物上正确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做到统一规范,作者在认真学习新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科技出版物的实际,介绍新标准中关于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汉字数字的场合及其表示形式的要求型条款,指出在科技出版物上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时对新标准中的一些明显差错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国家的法制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法律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联系愈来愈密切,因此与法律相关的出版物也不断增多,相应地,出版物中的法律差错也多有呈现.频繁出现法律差错的原因,大多与编辑人员不具备法律知识,缺少法律意识有关.为保障出版物的质量,把法律差错消灭在出版印刷之前,笔者根据多年的编辑实践经验,将出版物中容易出现的法律用语差错归纳为七种类型,举出实例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肖洒 《新闻前哨》2005,(1):34-35
毋庸置疑,校对,在出版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校对人员的职业素质,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一份出版物品质的高下优劣。 就报纸校对而言,随着出版技术和报业本身的快速发展,"无原稿校对"时代早已开始,"对着原稿校正核对"的时代已一去不返。文字差错、语句差错、逻辑差错、人名地名差错、知识性差  相似文献   

5.
出版物内容上出现的差错,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政治性的,知识性的,表达方式的(如:文字、标点、语法、修辞、图表、乐谱等方面的差错),以及不合出版规范的(如:字体、字号、排版等方面的差错).本文主要讲知识性差错的有关问题,少量涉及其他;而且主要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本人从事文字编辑工作十多年来,出过不少差错,也纠正过别人的不少差错,对出版物文字出错的规律,有一点点自己的认识。参照同行师友的总结,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发现出版物文字出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思想与信息的载体。然而,在作为思想与信息主要传媒之一的新闻出版物上,语言的不规范乃至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差错,近年来却不断增多,有些差错甚至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为促进新闻出版物提高语言文字水平,进而纯洁祖国语言,《新闻出版报》今年相继主办了首都报纸和全国省报编校质量抽查评比。在10月揭晓的全国首届省报编校质量评比中,《新华日报》以第四名的成绩获得  相似文献   

8.
邓卫 《今传媒》2011,(9):111-112
根据编辑工作中的积累,结合《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及工作实践,结合相关标准规范,归纳总结出版物中常用的16种标点符号的常见用法错误,并举例说明,供编辑、校对同行及其他文字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出版物种类数量每年都不断增加,出版物的编校质量问题也因出版周期的缩短而日益凸显。其中,地名差错是常见的一类,这类差错主要有书写错误、资料错误、年代错误、知识错误四个方面。这些错误隐蔽性强,需要编辑培养自己别样的职业敏感,多查考,严把关。  相似文献   

10.
陈雪 《采.写.编》2023,(2):112-114
为保证出版物向人们提供健康的阅读内容,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本文基于保障出版物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化文件,总结归纳10类出版物中常见编校差错,分别举例分析错误类型,列举分析错误依据,提出修改方案。  相似文献   

11.
消灭错别字小议智福和长期以来,“无错不成书”的现象困扰着出版界。尽管许多有识之士早已指出出版物中差错不断的严重性,提出不少防止差错的方法和建议;出版主管部门对此问题也高度重视,制定了出版物质量管理办法,但是至今收效甚微,就连专讲纠正错别字的书籍本身也...  相似文献   

12.
医学期刊文字差错剖析燕鸣文字差错历来是衡量出版物编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以下简称我社)一直将纠正文字差错作为期刊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质量检查记录表中,将文字差错列为详检必须填报的项目。笔者在对我社1994年期刊质量检查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13.
我一生从事图书编辑工作,曾读过不少有关编辑理论和实务方面的书。近日,读了《图书报刊质量问题面面观——常见编校差错例析》(以下简称《质量问题面面观》)一书之后,深感受益良多,并由此联想到当前出版界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新春伊始,在新闻出版阵地上,吹响了向出版物质量差错宣战的号角。针对当前出版物存在的一些令人关注的质量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决定将2007年作为新闻出版行业“出版物质量管理年”。1月29日,人民出版社等国内36家有代表性和重要影响的出版单位向全国编辑工作者发出了《确保编辑产品质量,奉献优质精神食粮》的倡议…  相似文献   

14.
医学期刊文字差错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鸣 《编辑学报》1996,8(1):31-34
文字差错历来是衡量出版物编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以下简称我社)一直将纠正文字差错作为期刊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质量检查记录表中,将文字差错列为详检必须填报的项目。笔者在对我社1994年期刊质量检查情况进行汇总时,发现文字差错问题并没有引起编辑人员的应有重视,  相似文献   

15.
既抓“态度”又抓“制度”●黄海宁我非常赞同老出版家叶至善的话:“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防止出版物中的差错,最根本的就是‘认真’二字。编辑认真编审,校对认真校正,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解决当前“无错不成书”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造成出版物差错多...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书报杂志差错迭出(所谓无错不成书)的问题,几乎成了新闻出版界的一大顽症。究其原因,过去人们大都认为无非是新一代编校人员业务素质差,工作责任心不强。一般来说,这种看法并非没有道理。但如果我们再深入一点来探究的话,便会发现,今天的出版物上所出现的差错,多半倒是一些常用字的错漏和基本语法修辞的悖谬。就当今新闻出版界绝大多数编校人员的现实水平而言,还不至于低到连这样一些常识性问题都解决不了的程度。因而,可以大体地认定,编校人员业务素质差,并不是构成当今出版物差错的主要原因。至于工作责任心不强,这当然算得上是一条最直接的原因。但是,为什么今天的编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如老一辈强烈呢?这恐怕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从深追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报刊上不断揭露出版物质量低劣问题,指出翻译著作中许多不应发生的差错。我们在编制一部书稿的中外文对照索引时,进行了工程浩繁的译名普查,也深有同感。揭露问题,为了引以为戒。但是  相似文献   

18.
无情的差错     
无情的差错吴鸣差错,是出版物的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它无情地惩罚着人们。下面是部分差错案例,以供出版工作者引以为戒。差错在政治上对人们的惩罚清朝嘉庆帝在批阅奏折时,发现了一个关键性的错字,致使内务大臣六人丢官。乾隆四十五年冬,《四库全书》总裁因出差...  相似文献   

19.
致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之友》2008,(2):55
由于作者和编者的疏忽,本刊2008年第1期《汉语拼音方案字符标准体式》中出现了如下差错,现更正如下,谨向读者致歉。(1)73页正文5行出版物业应为出版物上。(2)73页8  相似文献   

20.
《出版视野》2007,(2):43-43
近日,各报纸纷纷报道《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06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的十大语文差错,彰显纠正语文差错的决心,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堪称刚刚开始的“出版物质量管理年”中的一件大事,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