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特有现象。它不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强加在我们头上的框框,而是我们作为人应该遵守的。从中国的道德起源和生成来看,它涵盖了两性关系、劳动与劳动分工、为辨别血缘和维护财产继承而制定的宗法制度、为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生活行为和交际行为而制定的礼乐制度以及为维护政权和阶级利益而确立的法律等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它具有维护生命脉、维护社会个体和社会利益,促进社会文明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的本质是自主自觉行为对人对已的利害性;目前通行的道德定义没有摆脱使道德完全主观化的倾向,未能准确阐明地揭示道德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3.
学校德育实效性差既有学枝内的原因,更有学校外的因素。“高、大、空”的德育目标以及重道德认知、轻道德实践的德育模式是学校德育失效的根本原因。道德建设离不开教育.但关键在实践。  相似文献   

4.
小说是一种与伦理、道德问题关系最为密切的文学样式。小说所叙之事既包含人物的道德反应,也反映着作者的道德立场与伦理态度。论文批评了小说道德修辞中的道德冷漠与道德狂热病象,认为小说家在展开叙事的时候,应该有自觉的修辞意识,以求对读者的精神生活发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道德和道德教育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道德教育应立足于道德生活现产弘扬道德理想,从多元道德化中筛选符合道德演进规律的伦理精神充产道德教育内容,注重发展受教育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道德的实现是道德人格形成的过程,主体的自省是实现道德人格的内在的、自觉的、有效的途径之一,是个人道德修炼的主要方法和重要环节,对个体道德观念的培养、道德人格的践行起重要作用。探讨自省的内容和通过主体自省的方法进行自我修养、自我完善,从而实现完美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7.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不仅是一个单位或一个国家生存、发展、振兴的需要和标志,而且是道德主体自己健康生存、全面发展、成就事业、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和标志。道德的基本定位应该是人(主体)通过行为(实践)而显现和确证的一种品性,道德的本质属性是行为对人对己的利害性和行为的自主自觉性,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升主体的道德品性。道德品性的养成主要有三个方面和环节:努力学习,提高道德智慧;经常自省,增强道德信念;重在实践,操守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创新点就在于它集古今中外之精华,结合当代中国之国情,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全体公民应当遵循的10个基本道德规范。道德重在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大学生不仅应该刻苦学习并掌握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当认真学习道德理论,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努力升华道德境界,做好实践公民道德的表率。  相似文献   

9.
对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宇 《天津教育》2005,(1):35-36
道德判断能力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道德主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认识,在自身的道德标准的限定下,对道德现象进行识别、评价并对道德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行为和心理倾向,它包括道德思维能力、道德评价能力、道德选择能力等。提升道德判断能力是实现个体道德发展的重要手段,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状况是检验德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和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0.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特有现象。它不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强加在我们头上的框框,而是我们作为人应该遵守的。从中国的道德起源和生成来看,它涵盖了两性关系、劳动与劳动分工、为辨别血缘和维护财产继承而制定的宗法制度、为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生活行为和交际行为而制定的礼乐制度以及为维护政权和阶级利益而确立的法律等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它具有维护生命体、维护社会个体和社会利益,促进社会文明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道德状况出现了紊乱和“滑坡”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德规范的软约束机制造成的,因此,应从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规律出发,结合道德法律化的历史和现实的实践经验,强化道德软约束,加强道德法律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道德在一个国家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一个国家不仅要依法治国,还要以德治国,二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统一发展的任务。在我国,道德建设还有不足之处,所以要强化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14.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原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原则.道德不是追求个人物质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善者的善行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是道德作用“软弱”的根本原因.人具有双重生命、双重需要,所以道德具有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这双重基础.道德建设既要加强道德教育,又要遵从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道德行为也是一种利益创造,所以善者的善行得到的回报应高于其投入.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智慧的四重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安春 《教育科学》2005,21(2):22-25
道德智慧是一种恰当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道德智慧分为宇宙道德智慧、生活道德智慧、生命道德智慧、人生道德智慧等四种不同的形态,其间的价值运作原理是道一德一得相通。道德智慧是道德教育的根基。本文对此进行了扼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的逻辑与历史的对立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是人性的一种本质规定,它与“人”的存在直接同一。人性的抽象普遍性与具体社会历史性的统一,表明道德既有理论的逻辑形式又有现实的历史形式。道德空逻辑深植于社会历史中,具体的社会道德渐近地实现着道德逻辑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伟 《教育与职业》1995,(11):25-25
职业道德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面王伟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进行职业道德建设,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经营道德、竞争道德和质量道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加强这几个方面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经营道德经营道德,是指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8.
围绕道德的普遍客观性问题,当代西方哲学家们的各种不同观点引发了当代伦理学中的实在论在反实在论的论战。论战的焦点在于:是否存在普遍客观的道德原则?如何解释当代西方的道德现状?虽然实在论观点拥有广大的支持者,但反实在论的看法同样引来了越来越多的赞同者。综合不同哲学家的观点,一种“无道德的”伦理学正在西方兴起。  相似文献   

19.
道德自省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是自我德育的主要心理手段,最终服务于道德人格的形成。道德自省的四大决定因素(道德自我意识、道德知识、道德目标、道德情感)对于发挥道德自省的潜能,提高自省的自觉性和有效性,促使个体频繁、有效的进行道德自省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德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较年轻的分支。本文介绍它的近期发展。着重探讨了它的指导思想,有影响的理论、对象、内容及主要方法。它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导下,肩负培养建设人才和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