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全球化的加速,社会化以及云计算的应用,使得网民的网络痕迹能够被追踪、分析,这个数据是海量的、可变化的。这个行业中的每个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被互联网所形成的数据洪流裹挟着朝着"大数据"时代一路狂奔,而拥抱大数据时代就是传播及营销人的唯一"宿命"。我们通常所讲,市场行为一定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所以市场行为不是主观判断行为,而大数据首先记录的是消费者的客观行为,透过数据能看到规律和趋势,能通过解读数据来分析消费者行为和态度。随着多网融合,大数据正在将传统渠道的数据融合,由此形成"数据为王"的营销格局。  相似文献   

2.
云计算的研究与应用方兴未艾,大数据近两年又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和重要方向。文章介绍了大数据、云计算的概念和内涵,重点分析了大数据和云计算为用户行为分析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文章讨论了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背景下,用户行为分析在行为理论、信息规范、信息整合、分布式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出版业是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推动在内容生产、营销方式、盈利模式上正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领域之一,基于网络平台产生的读者行为大数据蕴含着丰富的商业价值.文章对读者行为挖掘这一主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回顾,重点对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读者用户行为挖掘与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对面向读者用户行为挖掘的大数据应用方向进行了分析,结论指出了我国读者行为挖掘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读者行为挖掘与分析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用户行为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个性化服务发展和以客户为中心管理思想的渗透,大数据已成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的热点。文章介绍了大数据的概念,讨论了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行为分析,给图书馆用户个性化服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然后,从用户行为分析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用户行为分析体系。该体系可发现大数据时代读者的服务需求,有效保障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黄海铿 《兰台世界》2017,(10):58-59
在对互联网"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这一技术创新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对于其内涵与实际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全面概括,并提出了与数据源集成机制相关的内容。基于此,将高校档案用户行为的大数据分析作为研究重点进行了全方位探讨,以期能够进一步促进高校档案机构提供增值性服务。文章将大数据环境作为重要背景,阐述了高校档案用户行为分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数据技术未来的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读者的信息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图书馆如何在新形势下顺势而为,借力大数据技术,深层挖掘读者信息需求并及时提供个性化服务,是当今各类型图书馆面临的新问题。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读者信息行为方式的变化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并对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做了SWOT分析,提出了创新读者服务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孙欣  王宇飞 《情报工程》2015,1(3):098-102
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人们的消费模式逐渐被改善,从传统实体店购物至货物到家的便捷服务,电子商务大大扭转了人们的购物方式。而近几年“大数据”这个热词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电子商务再一次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在执行之前已经被准确预测,关联商品或相关服务也在及时推送给消费者。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猜测,而是来自于大数据的作用。庞大的数据在分析和处理之后会得到一种价值,而将这种价值与企业的行为进行无缝对接并创造出高效益才是核心所在。本文从技术和价值的角度,通过对大数据在电子商务中所产生影响的分析,简单概括了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大数据环境下,科技文献等各类数据爆炸式增长,却难以提供快捷和有效的科技文献服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科技文献资源组织没有考虑科技文献用户阅读行为。分析国内外用户阅读行为,不仅要对科技文献用户阅读行为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对科技文献阅读用户行为知识进行组织和分析,才能为科技文献服务提供支撑。文章以提高科技文献知识服务的效率为目标,以科技文献用户阅读行为为研究对象,从知识组织角度分析科技文献用户阅读行为知识,借助大数据分析方法,对用户阅读行为知识组织的准备、获取、关联分析以及服务等组织过程,总体架构科技文献阅读行为知识组织模型,并把用户阅读行为分析融入到科技文献的知识组织和服务过程中,将用户阅读行为信息升华为用户知识需求,最终指导知识提供部门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科技文献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9.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7,(2):108-111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读者的任何行为都变得有迹可循,图书馆应充分采集和挖掘这些读者行为数据,从读者数据中分析读者行为规律和使用习惯,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不仅可以使图书馆管理人员更好地制定决策,也可以使读者更有效率地享受图书馆的各项服务。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是中国的"大数据"元年。近几年来,有关大数据研究一直是学界和业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大数据技术也对传统的新闻传播领域的变革提供了新模式,"数据新闻"正是以大数据分析报道为支撑,以多种形态的可视化视图为表现形式的新闻传播新模式。基于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与实践,本文试探讨"数据新闻"在大数据时代的传播新模式,旨在为未来传媒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郑维东 《传媒》2015,(21):8-10
电视接入"互联网+",也意味着要接入大数据.大数据主要体现为用户行为数据,收视率虽然不是大数据,但作为电视观众行为数据,其和大数据之间的比较、关联、互动、融合却极为关键.在电视收看通往视频消费的转型与升级轨道上,大数据固然重要,但是还不能取代收视率;研究大数据,也非常有必要研究其对收视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如今,大数据时代这一背景概念经常性地被传媒业提起,人们对于大数据时代的理论性研究已经远远大于实践性研究,然而从传媒业的行为来说,大数据时代带来的直观影响仍然集中于操作性层面。人们普遍一致的观点是,大数据时代对新闻业务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数据驱动的新闻数量逐渐上升,对新闻记者的数据呈现研究以及分析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数据正在引发中国互联网行业新一轮的技术浪潮,尤其是互联网广告领域,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广告人群实时竞价(RTB)模式就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崭新的领域。今天,消费者基于互联网正在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每个人的网络印迹都直接真实地展示个人网络行为价值,大量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导致了大量的数据产生,海量化和碎片化的数据已经改变互联网广告的生态。RTB模式下,对每个用户的兴趣爱好、人口属性、对广告的倾向性等属性特征的分析需求变得无比重要,从而极大的推进了互联网数据的挖掘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已成为最近IT信息界的研究热点,大数据时代也给图书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读者信息环境更趋复杂,具有信息量大且冗余、信息价值更趋时效性、信息载体多样化、大学科和交叉学科显现等特点。同时,读者信息行为也发生了变革,转变为注重人人交互、数字阅读、信息获取过程动态化、信息获取方式更趋推送及信息偶遇等特点。图书馆决策层应做出相应建设方案和举措,以便调整服务方式、途径等应对大数据环境下读者信息行为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解构了传统广告以创意为中心的发展逻辑,重构以技术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在互联网上,现代受众变成了一个个被数字标注的点,受众的需求、行为变成了可被分析的数据流.通过大数据挖掘,传统广告对“消费者的聚类分析”解构为“消费者的个体监测”,利用大数据不仅可以定制广告内容,实现广告信息的实时推送,还可以大幅提升广告媒介的匹配程度,广告内容和广告投放的双重精准性因大数据而得到重构.  相似文献   

16.
学界已就科学数据复用的价值达成共识,不过实践却不尽如人意。文章采用系统综述和元综合方法对科研人员数据复用行为研究进行梳理,分别使用EBL和CIS对纳入文献进行批判性评估和解释综合。研究发现:不同学科的可复用数据源、数据评估判据以及复用行为影响因素存在情境敏感性和领域独立性;可复用的数据源主要有学科知识库、数据文档等正式渠道以及人际关系和联系作者等非正式渠道;判据主要源于数据的获取平台、自身、产生情境、生产以及复用者等;科研人员数据复用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人、机构/技术以及学科/社会等。后继研究可对不同学科领域的数据复用行为分别进行建模,采用整体和多维的理论视角对数据复用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图1。表4。参考文献82。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思维变革:群体用户的大数据特征变得越来越重要,消费者根据在网上的上网记录,自动分成兴趣相同、职业相似、爱好一样的虚拟网络社区,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不仅根据企业发布的产品信息来做出判断,还可以根据其他用户的购买行为和评论照片,来观看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企业和广告主不仅要根据市场生产产品,更要根据消费者的偏好来改变广告销售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数字时代和大数据环境下,个体囤积数字信息的现象愈加普遍。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引起国内外不同学科的关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领域。本文遵循扎根理论的指导原则和研究过程,广泛收集多源研究资料,对27份访谈资料和7份网络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理论饱和度检验和文献比较几个阶段,最终构建了大数据环境下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理论模型。结果表明,数字信息的过度获取、删除困难和堆积杂乱是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基本特征;情感依恋、实用价值、感知控制等九个因素构成了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前因,共同影响着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产生和发展;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后续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安全、要素生产力和心理健康三个方面。研究结果深化了图书情报学科视域下数字囤积现象的理解和研究,有助于指导个体的数据管理活动,帮助应对信息过载挑战,促进数字信息资源的效率提升和数据要素的价值实现。图2。表3。参考文献4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探讨网络行为数据适用性的意涵、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以促进此类数据的科学使用。[方法/过程]利用文献法梳理出网络行为数据适用性的核心影响因素,进而以此为基础,结合情报素材评估和社会调查数据评估领域的已有成果,探索如何对网络行为数据的适用性进行评估。[结果/结论]最终提出符合网络行为数据特征的适用性评估框架与方法,并结合案例初步验证所提方法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技术为干部人事档案治理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针对近年干部人事档案审核中暴露出的造假现象,给出大数据多源融合分析的应用框架在干部人事档案审核中的可行性;构建包含出生数据、基本数据、学历数据、工作数据、行为数据和心理数据在内的干部全生命周期个人数据链条;围绕干部“三龄两历一身份”属性标签,给出基于大数据的审核与监管流程框架,提出面向干部属性标签的“干部画像”概念及其大数据分析模型与技术.文章旨在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过程追溯、关联分析和行为预警,实现干部档案的审核与监管,构建干部档案的“数据铁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