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厌学的环境诱因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与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压力,培育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动力,是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的大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从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学生的潜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实施鼓励性评价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部分初中学生中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已经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正常开展。关于学生厌学的原因,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政策、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学校生活对学生的吸引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要改变逐步蔓延的厌学倾向,必须树立关于学生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李颖 《文教资料》2010,(31):134-135
厌学,是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为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教师必须首先针对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行正确归因,在此基础上.再有的放矢地实行恰当的对策,以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的消极影响.增强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提出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由于学校、社会、家庭诸因素的影响,使得厌学成为目前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人推测,在中小学生中偶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约有90%或者更多,而常有厌学情绪的约占10%左右[1]。有学者认为,厌学症是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有危害性的问题[2]。厌学即厌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感到学习很被动,学习生活太单调,对做作业、考试感到厌烦,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沉重的负担[3]。有学者认为,要帮助中学生克服厌学,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小学生里,有厌学情绪的比例从小学到初中连年递增,有个别学校厌学学生的比例竟达到66%左右。这种现象如不能及时纠正,教育就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只埋头教书,不管学生的反映,必须研究学生的学,必须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视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做不但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厌学问题,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招生,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中专学生“厌学”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章试从中专学生“厌学”现象的产生原因入手,分析得出解决“厌学”问题的四个对策:1,改进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2、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齐抓共管,从严治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4、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对前途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厌学情绪的形成和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学校教育和自身习惯、个性心理等有关,厌学情绪的产生会对学生学习、成长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要改变教学心态,及时发现教学不足和课堂管理的弊端,并加以改进,还要积极激励学生,挖掘学生潜能,健全学生自我意识,这些都是消除初中生厌学情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厌学现象在学校教育中比较普遍。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一般情况下,厌学生有这么几个表现:对各科学习失去兴趣,厌恶学习;目前在校学习完全是被动地混日子、等文凭;因不努力致使学习成绩差,又毫不在乎。由此可知,厌学生的主要特征是,心智活动差,学习消极被动,动力不足,学习随意多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厌学情绪的人本化教育策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人本教育策略,即通过相互尊重;欣赏并关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等人本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来解决大学生厌学问题。主张教育应该真正地关注人、培养人、发展人。  相似文献   

10.
童艳华 《成才之路》2010,(25):10-11
中职教育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中职学校的学生现状令人堪忧,厌学心理是目前中职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表现和根源,从中寻求解决对策,遏制学生厌学情绪的蔓延,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中职学生厌学之原因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问题,学生的厌学情绪源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中职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熏对学习缺乏主动性熏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本文从学生及学习心理角度出发,分析导致中职学生厌学的原因,并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厌学指学生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而产生的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厌学现象若不及时有效加以遏制和转变,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留守学生和单亲学生来说,其极易出现厌学现象。教师必须承担起教育的神圣职责,剖析此类学生厌学的原因,探寻缓解和转变厌学现象的对策措施,这是一项极为迫切、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专学生有着学习基础差、思想活跃、个性强烈等特点.目前,中专教育工作者较为忧心的是许多学生表现出来的厌学情绪.要克服这种厌学情绪,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4.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的心理状态,以及这种心理状态在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的学生才有的,而是所有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潜在的问题,只是这种心理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变为一种客观的行为时,才成为厌学。要想有效改变厌学状态,克服厌学情绪,必须对学生厌学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和深入剖析,从而对学生采取正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而产生的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厌学现象若不及时有效地加以有效遏制和转变,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学生和单亲学生极易出现厌学现象,教师必须承担起教育的神圣职责,剖析此类学生厌学的原因,探寻缓解和转变厌学现象的对策措施,这是一项极为迫切并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农村初中学生乐学与厌学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初中学生乐学与厌学的对照研究□方双虎一、问题提出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由于学校、社会、家庭诸因素的影响,使得厌学成为目前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人推测,在中小学生中偶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约有90%,或者更多,而常有厌学情绪的约占10%左右[1...  相似文献   

17.
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困境集中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关键是构成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环境存在某些相互不协调,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兴趣,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共同努力,为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戴娴 《考试周刊》2015,(7):163-164
小学时期,各年级阶段学生厌学情绪程度不同,往往在小学3-4年级时学生厌学表现得尤为明显。小学时期厌学具体表现为学习缺乏自觉性、兴趣性、效率性和主动性,同时学习带有依赖性,注意力也相对分散。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学生自身发展原因、家庭原因、学校教育原因和社会原因。为了缓解学生厌学情绪,文章从学生学习心理、家长教育态度、学校教育方式及社会风尚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学生厌学是当今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一个社会、学校、家庭都担忧和关心的问题,因其涉及面广。影响面大而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因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创设成功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造成学生厌学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想方设法努力探索教育、纠正厌学学生的新途径,全面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20.
刘世娟 《现代教育》2003,(12):24-24
纵观中学教育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不难看到,依然普遍存在着摇摆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现实。学生在沉重的课业负担重压下,学习动力不足,失去学习兴趣;老师感叹对学生厌学无回天之力。如果这种现状和这种厌学情绪任其滋长、蔓延的话,将会对人才培养构成潜在的威胁,“长此以往,势必导致中华民族灾难性的后果”。本人在从事教育教学的管理与实践中,对学生产生的厌学观象进行多层面的跟踪调查和“个案”分析,从中找出了些共性的问题。在此,主要从学校、家庭、教师及学生本身几个方面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