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目前孤独症教育康复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采取校本模式开展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工作,编制适合我校孤独症儿童实际情况的校本教育康复方案,并在训练模式、环境设置、训练方法、课题研究、课程研发、师资培训、师德塑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充实了学校教育康复的理论体系,提高了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效果,为孤独症儿童成功走出孤独打开了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6月25日,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国际论坛暨中国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高级师资研修班在江苏省常州市天爱儿童康复中心开幕。在5天的活动时间里,国内外的10名专家就当前孤独症儿童语言、  相似文献   

3.
郁松华 《文教资料》2011,(27):114-115
孤独症儿童在融合教育环境开展教育康复有利于改善其社会行为习惯.融合教育的课堂环境需要系统化、科学化的个别训练来满足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能显著增强教育康复效果。教师与家长的态度对融合教育的成效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香港协康会、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广州市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首届广州国际孤独症论坛”定于2007年11月23—25日在广州市召开。我们诚挚欢迎海内外各级医院儿科、儿童保健科、心理科、精神科、康复科、发育行为儿科的临床医生以及训练师、各级残联、民政系统从事孤独症康复工作的治疗师、高等院校心理系教师、特教人员、孤独症康复机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家长参加此次会议。本届会议旨在推动国内外医疗科研单位、孤独症康复教育机构的专业人士之间的合…  相似文献   

5.
唐忠卡 《快乐阅读》2011,(21):15-16
本文旨在通过对学龄孤独症障碍儿童学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探讨孤独症障碍儿童学习学前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可行性和效果,并提出通过数学启蒙训练,对孤独症障碍儿童进行数学康复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孤独症儿童普遍眼神交流能力很弱,提高孤独症儿童看人的能力,对于提高教育康复的效果非常重要。孤独症儿童的看人能力训练可以围绕呼名反应训练、注视对象训练、视觉追踪训练三方面进行。开展训练前,教师要根据孩子的能力状况制定适宜的训练目标,并基于目标的确定从三个方面展开,即抓住训练动机,强化呼名反应;捕捉训练契机,塑造注视行为;巧用游戏活动,提升追踪能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主要是在机构中进行的。基于此,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重庆市孤独症教育康复机构中的孤独症儿童教育与康复的实施状况、家庭与机构的合作情况以及机构在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中所面临的困难及发展需求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重庆市孤独症儿童教育与康复机构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是全国最早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教育的学校。由于孤独症儿童情感、交往紊乱,在精神上存在较严重的障碍,大部分不能到普通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如何使孤独症儿童的障碍得到矫正补偿,使他们能够尽快、尽早地融入社会,已成为长期困扰孤独症儿童家长的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我校率先进行了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康复训练。经过近20年的实践,我校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教育领域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套系统而有效的训练模式,并将该训练模式通过师资培训推广到全国。同时,我们以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为突破口,促进了培智学校早教课程改革的研究,探索了培智学校开展早期教育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围绕在校的三名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训练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特殊学校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训练可促进其发展。实验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三大行为特征进行,主要包括(一)言语交往能力的训练(二)参与游戏能力的训练(三)自控能力的训练。教育训练是使孤独症儿童走出封闭世界,走向社会的主要方法。教育训练的形式应以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本文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特征表现,并阐述了教育训练的方法与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75例孤独症儿童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对75例江西籍孤独症儿童进行调查,分析其在基本信息与家庭情况、求医诊断、治疗康复、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的孤独症儿童城镇比例大、男童远多于女童,父母职业较稳定,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家庭收入情况多数不佳。(2)孤独症儿童家长自身建设待加强,康复训练的及时性与持续性不足。(3)教育系统配套措施与满足孤独症儿童入学需求尚存差距。(4)社会支持系统对孤独症问题介入不足。对此提出普及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知识、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将孤独症教育落到实处、为成年孤独症人士建立社区精神康复机构、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蔡旻 《广西教育》2014,(29):9-10
正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在婴幼儿时期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和行为刻板,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综合症。它是一种对儿童、家庭和社会影响重大的残障疾病。笔者在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过程中,发现许多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与正常儿童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对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家长的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对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分析,同时例举了一些康复训练的方法,以期对家长及康复训练师提供帮助。一、孤独症儿童偏食行为的原因分  相似文献   

12.
音乐治疗是康复与音乐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康复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治疗+”主要体现在音乐治疗与科技手段、教育康复、医疗手段和心理治疗的联合干预上,能够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语言、共同注意、社交和情绪行为控制等方面进行有效干预。未来应继续加强对“音乐治疗+”联合干预的实践与研究,注重本土化发展,进一步拓展其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干预领域。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学前教育阶段对孤独症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神经元代偿功能在此阶段通过各种有益刺激能够发挥其有效作用。然而,目前针对学前阶段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适宜性策略研究仍较为少见,融合教育成效整体偏低。因此,为了更有效、持续地推进学前融合教育,基于一所幼儿园内8名不同程度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康复案例,总结了学前阶段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适宜性策略:适宜性环境创设,“幼儿园—家庭—康复机构”同步干预,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这些策略为孤独症儿童顺利进入小学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促进孤独症儿童的优势发展,提升他们的弱势能力,减少行为差异,增强社会适应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鉴性。  相似文献   

14.
王颖 《文教资料》2009,(34):128-130
目前特殊学校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数量日益增加.有关孤独症儿童教育安置模式的研究已成为孤独症教育康复的重点之一.目前国内特殊教育学校中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安置存在个人档案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评估手段、安置的形式单一、教育的工具缺乏、课程内容不适合等问题,笔者从教学管理、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师资培训和家校联系等方面.提出了在特殊学校中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安置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孤独症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目前人们尚未找到预防和根治孤独症的手段和药物,但早期诊断和教育康复可以在许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提高孤独症儿童未来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在儿童早期建立适合孤独症患者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办好孤独症儿童教育,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法保障孤独症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举措,是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法定职责。要坚持育人为本,实现从机械僵化的康复、个训为主的医学模式向素养导向的素质教育模式转型,探索建立孤独症儿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德智体美劳整体教育,促进孤独症儿童全面发展。要强化学习支持、辅助技术支持、心理支持等专业支持,促进孤独症儿童教育质量提升,助力孤独症儿童充分平等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7.
孤独症严重影响患病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其检出率不断增长,成为目前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分析了2013年以来我国的孤独症研究情况,结果表明,孤独症相关研究数量呈稳定增长态势,“儿童”“影响因素”“康复”“融合教育”“干预”“睡眠障碍”“共同注意”是研究的热点;基于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建议今后进一步规范“Autism”中文译名的统一使用,加强孤独症神经生理机制研究以推动孤独症儿童干预康复实践发展,持续促进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如何对孤独症儿童开展早期教育训练是一项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了寻找一种有效的早期教育训练的方法,笔者参照国外资料,分别选用《教育分析纲领》、《早期训练指导纲要》及《波特奇计划》等三项教育方案对32例年龄在6岁以下的孤独症儿童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家庭训练指导。参加训练的患儿能力在半年内(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运用三项方案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能力评定,有助于发现孤独症儿童发育障碍的特征,为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为制定教育训练方案提供了依据。三项方案配合使用可以促进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教育训练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孤独症教育康复过程中,关于提醒方法的合理运用对于促进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的发展,建立自信,加速“泛化”进程的研究入手,阐述了提醒在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中所具有的预见性、警示性和提示性的特点,提醒在孤独症教育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提醒运用的时机、场合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教育对象在障碍程度及类型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对象的变化,势必引起教育模式的改变;孤独症学生的康复需求的变化催生了课程改革是医学康复与教育康复的结合,"医教结合"则是孤独症儿童康复中比较理想的一种康复模式。一、"医教结合"康复模式的产生及其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