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实效性低下是困扰德育自身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在众多制约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中,"去生活化"无疑是导致学校德育实效性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德育"去生活化"主要表现为德育目标圣人化、德育过程智育化、德育内容抽象化、德育方法简单化。德育"去生活化"是制度化教育与科技理性合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其对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学生生活在一个现实世界里,构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化的德育格局是学校人本性德育的真谛。生活本身就是德育的源泉。丰富生活化德育内容、完善生活化德育手段是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学校德育“生活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学校德育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缺乏生活化,回归生活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学校德育在内容上应贴近生活,在目标上应回归生活,在方式上应走进生活,加强德育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是我国教育界长期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小学德育回归生活是其有效的解决途径,其目标在于为了生活而德育,并通过生活来培养道德.本课题认为,在学校德育的环节中,应通过德育课程生活化、德育活动生活化、与社会道德实践结合等方式,对小学生进行生活化德育.  相似文献   

5.
生活化德育通过道德生活来学习道德,即从生活现实出发,在生活中进行真实有效的德育并回到生活,它可以弥补传统德育理论的缺失,并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情况下,学校道德教育日趋表现为外在化、知识化等,严重影响了德育实效性,如何让学校德育工作生活化、规范化进而走出目前的困境,需要从德育的内容途径、体系、手段等方面系统加以反思与建设。一  相似文献   

7.
学校德育社会化是社会处于转型期在教育领域的影射,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德育目标泛政治化;德育过程缺失主体性;德育方法的非人本性;德育活动缺乏实效性。学校德育社会化是学校德育在主体的共同参与下,以学校为主导,借助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自身和适应、改造与发展社会的实践活动;学校德育社会化是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德育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借鉴国外德育经验应该得出的正确结论;学校德育社会化可以从学校德育的生活化和实践化两个方面入手,尝试寻找支持学校德育的阿基米德点。  相似文献   

8.
建构学校"理实一体"的德育教学体系,将学校德育的课程性教学和生活化实践有机结合,以形成"校企、校社、校家共育"的德育工作机制与合力效应,才能更好地完成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中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理论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利用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开展学校德育,将成为我们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种积极尝试。作为社会学基础理论之一的社会角色理论在大中学校德育实践中有重要应用价值,不仅有助于实现大中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而且有助于实现大中学校德育衔接。社会角色理论应用于大中学校德育实践,有利于实现德育的生活化、提高德育的可操作性、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应以德育为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生活化的状态下与社会协调发展。学校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不足,学生学习表现出了兴趣低、消极性、低效性等现象。其原因主要是在认知上把德育知识倾向化,德育教学缺乏实践性环节,导致了知易行难的困境。文章以知行的实践观为理论依据,探索德育教学生活化,构建以渗透德行和践行为主的德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德育"生活化"是德育本质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根本取向。然而,在我国学校德育实践范式中,却存在着普遍的去生活化趋向,德育因生活缺失而陷入形式主义、效果低下的尴尬境地。回归生活是学校德育改革的唯一出路。一、去生活化:学校德育范式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幸福感对于德育实效性问题而言是一种新的尝试,可以为学校德育提供动力,有助于德育的知情统一和知行统一。从德育功能、德育内容、德育方式三方面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加强幸福感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学校德育目标一是口号高,二是目标大.德育内容思想政治色彩浓,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新课程德育标准严重脱节.本文所研究的德育生活化,使学校的德育目标基于生活,使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德育管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连接,并融为一体.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生活的过程中,感悟生活,领悟德育内涵,激发道德情感,并加以内化和升华,从而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学校德育目标一是口号高,二是目标大。德育内容思想政治色彩浓,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新课程德育标准严重脱节。本文所研究的德育生活化,使学校的德育目标基于生活,使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德育管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连接,并融为一体。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生活的过程中,感悟生活,领悟德育内涵,激发道德情感,并加以内化和升华,从而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张巍 《教学随笔》2014,(8):20167+120
在我国全国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已经成为提升中职生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中职学校德育实践,总结认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应明确德育层次,建构德育目标;整合德育资源,更新德育内容;注重德育主体,探索德育方法;完善德育制度,创新德育评价,从而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急剧变化的社会形势 ,人们经济利益、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趋势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不断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新的课题、新的机遇。这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解决德育实效性的世纪难题更增加了复杂性、艰巨性 ,传统的学校德育存在着缺乏整体化育人观念 ,目中无人 ,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大而空” ,“虚而浮” ,德育目标过高过大等弊端 ,使德育实践的有效性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笔者在此提出道德教育“四化”主张 ,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思路。一、生活化的内容生活化 ,是对道德教育目标、功能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学校德育要以学科德育和生活德育为主,辅以德育活动.德育的实效性有赖于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有赖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中道德规范的渗透,更有赖于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8.
观点     
《江苏教育》2001,(18):44-45
道德相对主义与学校德育 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根本 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德育——素质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德育实效性问题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德育问题之一。德育实效性既是学校德育工作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从某种程度上说,对于德育实效性的理解和认识,即我们怎样理解德育的实效性,在工作中追求什么样的德育实效,也反映了对学校德育的认识程度以及绩效观、政绩观。所谓"实效性",是指将事物经过某种活动过程后产生的客观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它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或状态。  相似文献   

20.
连锡军 《文教资料》2007,(30):92-94
德育应讲究其实效性,树立德育效益观。目前学校德育存在着实效性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摆正德育工作的位置、不重视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德育方法过于简单、家庭和社会对学校德育的负面影响。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对策,应从提高对德育工作地位的认识,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改革德育方法,拓宽教育空间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