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8 毫秒
1.
儿童文学教学在高师院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多数学校形成了以儿童文学基本理论、中外儿童文学发展史、儿童文学作品三者结合的教学体系,但实践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还有待加强。本文探讨了儿童文学实践课程的建设问题:教学内容上.加强儿童文学欣赏实践、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儿童文学作品表演实践、儿童文学教育实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儿童文学课程有利于促进幼师生儿童文学欣赏和创作能力的养成,以及幼儿语文教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但要切实实现这些功能,就要从整体上建构儿童文学课程的生成价值,从教材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实习实训等各环节入手,全面促进儿童文学课程价值的切实生成。  相似文献   

3.
欧由萍 《成才之路》2014,(34):66-67
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能力和阅读指导能力是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师范院校的儿童文学课程应着力培养师范生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学能力和阅读指导能力。文章主要从培养师范生儿童文学作品教学能力和阅读指导能力的必要性和具体做法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在儿童文学的教学目标基础上提出儿童文学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双支点支撑的教与学关系非常密切的课程,认为学生的儿童文学实践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其成果还可以成为儿童文学教学的宝贵资源。儿童文学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应该在学生的实践参与中完成。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师范生毕业后承担中小学语文的教育效果,甚至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从现实情况看,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有许多不足。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必须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培养等全面改革。在建设与改革上,要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衔接,促使儿童文学课程真正有效地发挥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师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课程是符合国家素质教育大方向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要求的一门学科,然而综观高师儿童文学课程,其教学研究却远远滞后于教学,怎样实施儿童文学课程改革就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却在课程设置中长期被忽略和淡化。事实上,不管是为了改变儿童文学边缘化生存现状的强烈欲求,还是为了改变儿童文学优秀作品青黄不接的严峻现实,在儿童文学课程设置中对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及创编方法的探究无疑是当下必须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高师儿童文学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具有自身的优势。从教材方面而言,高师儿童文学课程有许多儿童文学素材,内容浅显,简单明了,这部分内容用英语教学,不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教师教学方面,儿童文学教师职业的特点使他们具有活泼、生动的教学风格,与双语课堂对教师的要求合拍,教师可以进行合作教学;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等原因,高师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及英语水平日益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为儿童文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做好了第二语言的准备。基于以上优势,高师儿童文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从教材改编、教师合作教学、学生参与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对于高校《儿童文学》这门课程来说,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在对高校《儿童文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怎样提高《儿童文学》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课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既要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理论指导实践,又要加强学生实践教学训练,以培养学生教学技能为最终目的。本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夯实学生学前儿童文学理论基础”、“加强学生校内儿童文学实践能力训练”、“课程加强与幼儿园专业教师合作”、“专业教师跟踪指导,做好校外见习、实习教学指导工作”等行之有效的途径,旨在提高学生儿童文学教学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学作为一门专业课在高等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相继开设,其具体的课程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解决儿童文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改变原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探讨儿童文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现代文学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中国现代文学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该课程的独特性缺乏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又限制了它的意义的实现.该课程与国内高校中文系的中国现代文学课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技能训练课在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时间安排、课堂教学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则有赖于它的独特性能在观念上得到重视、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2.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当前许多高校在对游泳课教学的改革上只是单单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课时进行改变,这是远远不够的。本文提出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法,从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提高游泳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但从总体上看,目前还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本文以高校文学课教学为例,通过调查高等师范院校文学课教学的现状,认为文学课教学需要改革,研究性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实现大学培养研究性人才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全新策略,高校文学课实施研究性教学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化多样性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外国文学是一门蕴含丰富的多元文化素材、具有多元文化教育功能的课程。高校外国文学教师应该树立多元文化教育观,调整教学体系,突出外国文学史的多元文化因素;采用比较教学法,丰富外国文学课程的文化含量;开设多元化选修课,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能力;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使外国文学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英美文学课程是各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它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及文化、文学比较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很多高校英语专业对英美文学课程重视不够,普遍存在课时设置少、教学内容陈旧、教法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利用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构建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已经为改变这种现状作出了一些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文学理论课程体系对于高师院校中文系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显示,当前高师院校中文系在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它要求我们在编订具有时代性、前沿性同时又不乏普适性的文学理论教材以及开设相应的课程以加强文学理论教学的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体系显示出滞后性,在国家语言文字规划纲要的指导下重新审视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现代汉语课程的应用性,是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路径,尤其是新的教学意识的构建和培养对现代汉语课程的发展至关重要。尽管在教学方式和课程资源方面,教学者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但在语言理论更新、使用材料和教学法方面仍然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开拓,从而形成适切时代发展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每个儿童都有创新的潜力 ,而这种潜力的开发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由于传统教育未能给儿童创新能力的开发提供合适的土壤 ,所以 ,进行创新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是当前我国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其特定的方法和策略 ,笔者依据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有关成果 ,提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七大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现行体育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体系、教材内容进行调整,紧密结合体育专业的特点,增加新知识、新技能的传授,突出实践环节。在此基础上转变教学模式,依托专业特点开展课程群建设,形成多层次的教学体系,才能发挥体育文献检索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undergraduates have long held a role as teaching assistants for introductory science courses at liberal a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often do not provide these students with opportunities to explore science teaching and pedagogy. At Brandeis University, we designed an internship course to help increase the motivation,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of teaching pedagogy for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ssistants that is offered concurrently with their teaching responsibilities. Weekly sessions with faculty mentors are guided by readings in current science education literature, and throughout the semester students are asked to develop new course material based on the pedagogical frameworks discus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course, we surveyed students at the close of the semester. We found an overall increase in student confidence levels with regard to teaching and better awareness of the difficulties faced in science education. All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course expressed interest in participating in future educational internships. We believe that the Educating Young Educators internship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 catalyst fo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from a novice into an informed young educa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