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多车并行引起的斜拉桥车桥耦合振动问题,建立了N辆车同时并行的车辆运动方程和多车并行的车桥耦合振动方程,并引入ADAMS虚拟仿真软件,获得了每个时间步的车桥相互作用力、桥体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解决了难以开展车桥耦合振动实验教学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磁浮车辆与三跨刚构桥之间的耦合振动.考虑主动控制电磁悬浮力的作用,建立了磁浮车辆-桥梁耦合振动分析模型.使用数值方法对车辆通过时桥梁的动力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桥梁的梁墩线刚度比宜在2.0到3.0之间.桥梁的动力反应随着桥梁刚度的降低、车速和跨度比的增加而加剧.建议桥梁动力设计中以控制桥梁的冲击系数和振动加速度为主.移动荷载模型和移动质量模型在磁浮桥梁动力设计中均不适用.所得结论可为高速磁浮三跨刚构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一种高速列车-轨道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并明确列车-轨道耦合模型与单节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在高速列车-车九道耦合动力学性能分析中的差异。创新要点:建立一种高速列车-轨道三维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列车的纵向动力学行为以及车间连接装置对列车中不同车辆动态响应的影响,并基本明确完善的列车-轨道耦合模型在高速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性能分析中的重要性。重要结论:单节车辆-轨道耦合模型会过高地估计高速列车在运营过程中的振动响应和动力学性能指标,而完善的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则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动力吸振器理论提山一种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振动的有效措施。创新点:1.确定动力吸振器安装在车辆或轨道上的最优位置和动力学参数;2.采用提出的两步分析法真实模拟布鲁塞尔有轨电车在通过轨道局部缺陷时引起的地面振动;3.探明动力吸振器安装在车辆或轨道上对控制地面振动的有效性。方法:1.通过对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系统进行模态分解,得山在不同位置安装动力吸振器的最优动力学参数;2.采用所提出的两步法预测不同工况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地面振动:首先建立多体车辆与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作用在土体上的动力作用,然后建立三维土体有限元模型,模拟动力作用引起的地面波传播及周边的地面振动。结论:将动力吸振器安装在车辆上是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振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前市场上半挂车车桥均为不可提升式,这种结构导致半挂车车轮轮胎磨损快,而且空车油耗高。本文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而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提升效率高且性能稳定,并且能有效减少轮胎磨损和车辆空载油耗,经济实用的三轴半挂车桥提升系统。  相似文献   

6.
将传递矩阵法与Cayley-Hamilton定理相结合,以微分方程和矩阵分析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Cayley-Hamilton传递矩阵法。考虑曲线桥梁的空间弯曲、剪切、扭转、拉压、翘曲及其相互间的耦合作用,推导了曲线箱梁桥离散模型的振动空间传递矩阵。以某单跨简支曲线桥梁为例,采用Cayley-Hamilton传递矩阵公式对其进行计算机编程运算,得到该桥梁的自振频率与振型,并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吻合良好,表明本文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7.
用微扰近似法分析了解两个非线性弹簧的耦合振动,并对弱耦合情况下非线性弹簧耦合振动的特性与线性弹簧耦合振动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流固耦合的基本原理出发,以ANSYS软件为工具,对流体精密抛光二维高频振动中的振动槽体在双超声振动和机械一超声振动两种不同的工况、多组不同振动频率条件下的状态进行了流固耦合分析。整个分析过程模拟了抛光过程中流体在二维振动耦合下的振动场分布,获得振动场中流体的。运动轨迹,并得出了流体在振动场中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扩展动力学模型的分析频域,建立能考虑轮对柔性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系统模型,为研究轮轨磨耗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轮轨噪声的来源提供基础。创新要点:利用欧拉梁横向弯曲模型,建立轮轴在垂直于轨道平面和平行于轨道平面内的弯曲振动模型;建立考虑轮轴弯曲的轮对模型与轮轨接触模块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而研究轮轨接触行为受轮轴弯曲变形的影响。研究方法:1.把轮轴模拟为欧拉梁,左右车轮模拟为固结于轮轴上的质量块;2.假设左右车轮始终垂直于轮轴,引入虚拟的两个半边刚性轮对模型,建立轮轨接触模型和柔性轮对耦合的关系;3.基于多刚体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以上柔性轮对模型和此耦合关系,建立考虑轮轴柔性的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重要结论:1.建立的刚柔耦合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轮轴弯曲对轮轨接触行为的影响;2.在0-150Hz的随机不平顺激励下,多刚体模型和考虑轮对柔性的模型受到的轮轨力和轮轨接触点轨迹不同;这主要是由第1阶弯曲模态被激发导致。  相似文献   

10.
以高速磁浮交通导轨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高速磁浮导轨结构模型与实测结构模态参数不一致的情况,依托600 km时速高速磁浮车辆及高速磁浮试验线,对12.384 m长的混凝土导轨直道段进行测点布置和振动加速度数据采集.在响应信号中利用小波变换识别导轨结构模态参数,并采用最大坡度法提取小波脊线,分析高速磁浮导轨结构与时速600 km/h磁悬浮车辆相互作用振动特性的频率参数和振动模态.建立导轨结构模型来更新目标函数,采用反复迭代法更新和修正初始导轨模型,获得与实际结构相符合的高速磁浮导轨模型结构.结合18自由度的高速磁浮列车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验证了更新后导轨模型在动力响应计算方面的精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与最大坡度法的模型更新方法具有识别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可有效获得符合实测结构模型参数的精确导轨模型,确保车轨耦合动力分析计算的正确性,该方法同样适用于高速磁浮列车其他结构的模型更新.  相似文献   

11.
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夹心式超声换能器的纵向和径向耦合振动特性与其尺寸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耦合振动时换能器的设计原则,并利用“等效声速”法给出了耦合振动换能器的设计方法。最后对理论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求解具有非比例阻尼多自由度振动系统自由振动的近似方法。由于阻尼矩阵和质量矩阵以及刚度矩阵相比很小,把系统正则变换后,我们可以把模态阻尼矩阵看作小量,这样我们用多尺度方法求出非比例阻尼系统近似解析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二阶矩阵微分方程(P(t)Y′)′+Q(t)Y=0的振动性。其中Y、P和Q是n×n实连续矩阵函数,P(t)、Q(t)是对称矩阵,且P(t)是正定矩阵。我们建立了充分条件保证方程的解振动。所得结果可以认为推广了著名的Kamenev关于纯量方程的有关结果。  相似文献   

14.
建立某型工程车辆驾驶室的结构有限元模型、空腔声学有限元模型。对驾驶室结构和室内空腔声场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结构振动特性和声学特性。计算分析驾驶室声-结构耦合模型在特定频率激励下的噪声分布情况,同时考虑吸声材料对驾驶员耳旁声压级值的影响,总结出在新车型开发阶段进行车内噪声预测和控制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典型实例的分析入手,对振动问题的力学建模、运动方程组的建立以及解题方法展开讨论,详细的论述了动静法、能量法、刚度影响系数法、柔虔影响系数法和矩阵法解决不同振动问题的方法特点,并探讨了用矩阵法替代其他方法的便利性.  相似文献   

16.
超大型储液罐流固耦合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超大型储液罐进行了流固耦合振动分析。首先应用ANSYS建立了储液罐-液体的流固耦合振动模型,求得了前20阶振动模态;接着分析了液面波动和储液量对耦合固有频率的影响,并取了一个高罐模型进行了高、低罐的模态分析对比;最后对"象足凸鼓"现象进行了探讨,解释了造成"象足凸鼓"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耦合代数Riccati方程在控制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文章研究了一类耦合代数Riccati方程的解。基于M-矩阵和非负矩阵的理论,在一定假设条件下,证明了这类耦合代数Riccati方程存在最小非负解。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所得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研制的叶轮机械气动-振动性能耦合实验台,在完成本科实验教学的同时,也为毕业设计实验、创新实验,同时也为工业风机、压缩机、烟机、汽轮机、电机等旋转机械的气动和振动性能及其耦合特性的研究搭建了综合性实验平台。介绍了旋转机械气动-振动性能耦合实验台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完成的实验内容;分析了实验台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点,以及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工厂、科研院所及高校同类叶轮机械实验台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分析动力学为基础,讨论3自由度系统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微振动.用矩阵进行坐标变换,使系统变为3个去耦的单自由度振动问题.应用矩阵方法进行计算,随着系统自由度数的增加,计算工作量很大,为此必须借助计算机进行计算,得出系统的简正频率、简正坐标及耦和振动曲线图.利用矩阵进行坐标变换使系统去耦,它为研究多自由度的受迫振动提供了有效而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弹性梁与磁弹性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应用动力学方法建立电磁场和温度场耦合作用下的载流梁的非线性热磁弹性耦合振动方程。应用Galerkin法导出了系统受电磁力和热力共同作用的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组。通过数值计算,给出了不同系统参数下的系统振动的时程图和相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