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在这里,笔者把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以下几点说明,供大家参考。一、实验材料的选择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材料的选择,好的材料可以提高实验效果。(一)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糖的种类比较多。有还原糖和非还原糖两大类。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蔗糖、淀粉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还原性基团,是非还原糖。在双子叶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为淀粉暂时储存在叶子内,因此,最好不用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作为实验材料。单子叶植物,如韭菜,并不将光合作用的初始产物转变为淀粉,故叶子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但由于叶片中色素的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也不宜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作为实验材料。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较高的植物组织,而且要求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如苹果和梨。也可以用白色的甘蓝叶、白萝卜替代。经实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和萝卜。(二)脂肪的鉴定所用的材料一要脂肪含量高,二要有一定大小能做徒手切片,花生种子符合该实验的要求。实验前要将花生种子浸...  相似文献   

2.
1.植物实验材料的选取原因 以苹果和梨等为实验材料鉴定还原糖的原因:苹果和梨等果实的果肉颜色为白色或近乎白色,且含有较多的还原糖,以此为材料,实验现象明显,且实验结果与原组织样液能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3.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相同,但浓度、鉴定的物质、原理、使用方法、反应条件和反应结果都不相同。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中,应选择含糖量高且近于白色的组织。还原性糖: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等。  相似文献   

4.
教材中“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为验证性实验 ,难度并不大 ,但由于内容较多 ,实验时间较长 ,效果不理想。具体措施如下 :1 实验顺序的改变本实验包括三个小实验 ,其中脂肪的鉴定花费时间长 ,因此实验有必要作一个调整 ,先做第一个 ,或者第三个 ,最后做第二个 ,这样做实验效果好。2 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2 1 材料的选择选用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高、颜色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或器官 ,效果较好。2 2 试剂的选择本尼地试剂代替斐林试剂。本尼地试剂的配制方法如下 :无水硫酸铜 1 74 g溶于1 0 0ml热水中 ,冷却后稀释至 …  相似文献   

5.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有可溶性还原糖 (葡萄糖、果糖、乳糖 )、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能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 ,产生特定的颜色变化 ,因此可根据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变化 ,鉴定生物组织中这些化合物的存在。这个鉴定实验是高二《生物》课中必做实验 ,我们在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时 ,对本实验选材进行了探讨 ,除书本上提供的材料外 ,我们认为牛奶主要成分的鉴定 ,可做为教材实验的补充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本材料实验效率高 ,一种材料同时可做三种物质的鉴定。实验原理是 :(1)牛奶中的乳糖是一种醛糖 (由葡萄糖 +半乳糖构成 ) ,能还原斐林试剂 (0 .1%N…  相似文献   

6.
1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与生物组织的中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殊的颜色反应,如:①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②脂肪小颗粒+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③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2实验改进2.1检验还原性糖教材上所用的实验材料是苹果或梨匀浆,在实  相似文献   

7.
1实验原理和材料“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是还原性糖和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色沉淀,脂肪遇苏丹Ⅲ染液成橘黄色,而遇苏丹Ⅳ染液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成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本实验的实验材料分别是:检验还原性糖的是梨或苹果、检验脂肪的是花生、检验蛋白质的是大豆或蛋清、检验淀粉的是马铃薯块茎。  相似文献   

8.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原理是斐林试剂(主要成份是Cu(OH)2,本实验中由NaOH与CuSO4反应生成)与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从而证实生物组织中存在还原糖。实验要求隔水加热煮沸2min左右观察颜色的变化,颜色由桔黄色→鲜红色→深棕色→砖红色→红褐色,发生了多次的演变,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浅谈果糖的还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京 《生物学教学》2006,31(12):56-56
在高中《生物》第一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提到:糖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有不少的同学提出:在化学中讲到,醛具有还原性,能与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a(OH)2发生反应,葡萄糖是多羟基醛,具有还原性。而果糖是多羟基酮,不应具有还原性。教材在本实验中也仅提到:分子结构中具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的糖叫还原糖。那么果糖是否是还原性糖呢?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必修)"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中提到"糖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以此来鉴定生物组织中糖的存在。教参对还原糖的解释是:"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从书本实验出发,引导学生归纳实验设计方法以及相关理论,并辅以针对性的训练,教学效果非常好。 1 掌握实验材料的选择方法在做(实验一)还原糖鉴定实验时,让学生思考以下例题: 例题以下材料哪种适于做还原糖鉴定实验,并说明原因:  相似文献   

12.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部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性糖,具有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可与弱氧化剂反应。与半缩醛羟基能产生特定颜色反应的化学试剂可用来鉴定这3种糖的存在。鉴定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徐新跃 《快乐阅读》2011,(5):110-111
一、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性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它不具有还原性。实际上在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的还  相似文献   

14.
1 什么糖是还原性糖? 在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中,由于新教材上并没有给出还原性糖的具体概念,只是例举了两个实例(葡萄糖和果糖),所以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会问到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糖是还原性糖呢?  相似文献   

15.
1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酶的特性”内容时 ,化学中糖的知识尚未涉及 ,学生不知哪些糖具还原性 ,哪些糖不具还原性。但还原性糖的鉴定方法已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练习过。因此 ,本实验具有探究性和连续性的特点。2 教学目标的确定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 ;初步学会实验设计的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时安排本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实验时间应与教材同步 ,安排在学习“酶的特性”知识内容之前完成。如实验安排在“酶的特性”教学内容之后 ,该实验的探究性大大降低 ,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就难以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6.
李青芝 《生物学教学》2008,33(11):79-80
“DNA的粗提与鉴定”是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中的一个必做实验。从理论上讲,只要具有细胞核的生物组织均可选择作为实验材料。但在实验中应尽量考虑材料易得、节钱省时、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等优点。本文报告了笔者选用多种植物材料,从实验现象、效果等方面加以比较,筛选出更为理想的实验材料和简便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实验课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对生物实验题的应试水平,笔者结合自己在实验复习中的经验,建议高三生物教师在进行实验专题复习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明确考纲中的考点和能力要求 考纲中明确指出的18个实验、实习、研究牲学习的考点中,按实验课题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验证类实验,包括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等技术)。  相似文献   

18.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按照课本介绍的方法操作,既不易观察到预期现象,又浪费实验材料和时间。另外,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课本对某些实验现象和步骤的描述有失偏颇。为此,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实验。现将探索过程和结果汇报如下(所做各项实验均重复3次以上):  相似文献   

19.
新教材,新理念,新目标,新探索。生物新教材(必修本)共安排了学生实验20个,且不少实验为探索性实验。传统的“教师装药、学生放炮”的实验教学模式,已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探索出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本文以“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为例,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1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酶的特性”内容时,化学中糖的知识尚未涉及。学生不知哪些糖具有还原性,哪些糖不具还原性。但还原性糖的鉴定方法已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练习过。因…  相似文献   

20.
单林兰 《中学生物学》2006,22(11):40-40
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为非还原性糖,它们在酶的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