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需求的表现。需要可以成为人们积极行动的巨大动力,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的过程中,常常要产生成就性需要、情感性需要、自尊性需要、独立性需要和创造性需要。体育教师如能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理需要,适时进行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的心理就能够健康地发展,就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本身就包含了对学生心理和情感教育的内容。本文所谈高校体育与情感教育是为了使高校体育充分地运用和发挥多学科优势(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教育学、运动医学等),不仅完成好增强体质的任务,还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摆到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使当代大学生不仅有健康的体魄,而且有良好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心态。一、体育为情感教育提供了特殊环境1.肌肉运动是产生最强快感的源泉人有不同的需要,而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使人产生欢畅的舒适感。肌肉运动是产生最强快感的源泉。巴甫洛夫称之为“…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是鲜活、生动而富有个性的,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思维,不同年龄、学段、性别的学生对教师都有不同的期盼,这些期盼是学生与教师取得沟通的钮带。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能没有关注到学生对期盼的渴望,因此,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并不像心中预想的那样,发现与学生沟通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编辑了一组调查稿件,让体育教师更多地了解一下学生内心对我们体育教师的期盼,以便更好地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适应学生的心理及个性的需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引领学生,驾驭课堂,更好地实践新课程标准。[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基于积极性心理驱动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既要致力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也要注重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体能,加强发展和健全学生的心理品格。积极性心理驱动要聚焦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进步指数”,致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幸福指数”,使积极性心理驱动成为学生“体育运动的充电器”,从而有效地守护学生的生命生态。  相似文献   

5.
“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开封市第二师范学校魏有为学生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开始进步较快,待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进一步向更高水平发展,就会出现或长或短的进步迟缓甚至停滞的状态,这种情况在教育心理的研究中称为“高原现象”或叫做“高原期”。“高原现象”是青...  相似文献   

6.
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往往一开课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盎然地开始一堂课的学习。有的教师则认为开课就是宣布课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忽视学生在开课时的心理,故开课效果不佳。本文就体育课开课的几个心理学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学生在开课前的种种心理活动一般说来,每节体育课都是由前一节室内课或间操之后,才开始的。但是,由于每节课的日期、节序、天气和课前其它情况的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必然随之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 1.学生在课前的一般心理活动据调查,“初中、高中男女学生都有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调查、对比等方法,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可得性心理能力进行研究,探讨心理成就动机、工作综合素质能力、人生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作用。运用卡氏16PF、个体成就问卷、陶国富成才心理问卷,对520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人生观、人文素质方面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存在差距,揭示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以利于认识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健康的心理是健康身体的内在动因”。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身体异常、患病,甚至会影响一生。因此,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合理的心理治疗,保汪学生能全面地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性发育的进程,与性有关的心理活动会发生一系列复杂、微妙的变化。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的性心理问题,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生活幸福以及社会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 青春期与性发育相关的心理变化,比较多地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性角色”的进一步确立;二是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所谓“性角色”,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性别差异而出现的差别。这是一个社会心理学上常用的术语。随着智力和心理的发展,青少年在完成自我的再认  相似文献   

10.
<正>比赛是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的重要手段。凡有比赛,就有输赢,有输赢就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当学生对待输赢的态度上出现变化时,教师要适时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达到育人目的。一、文明礼仪教育之良机通过比赛,很大程度上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品行,当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输赢时,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尊重他人教育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是鲜活、生动而富有个性的,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思维,不同年龄、学段、性别的学生对教师都有不同的期盼,这些期盼是学生与教师取得沟通的纽带。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能没有关注到学生对期盼的渴望,因此,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并不像心中预想的那样,发现与学生沟通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编辑了一组调查稿件,让体育教师更多地了解一下学生内心对我们体育教师的期盼,以便更好地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适应学生的心理及个性的需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引领学生,驾驭课堂,更好地实践新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不同,学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然而,要完成所学技术动作,学生除具备一定的运动素质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而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师传输的指令性信息进行调整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中能把握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调整,进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体育求异心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异心理,是人对新事物向往渴求并引起需要得到的情绪体验。体育求异心理,大多表现为学生对体育内容与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关注和兴趣。不同儿童的求异心理所表现的时机、指向和程度不同。这与人的气质、性格等有关。   一、儿童体育求异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求异心理的波动 笔者曾以“你最喜欢的两门课”为题,调查了 213名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调查结果,体育课被列为第一位。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情感与行为取向是受心理活动制约的。人们在接触事物时,便开始了对它的认识过程,继而或多或少地产生情绪体验。越是情感为之所动的事…  相似文献   

14.
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对他们施加影响的教育方法。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是学生普遍的心理需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当教师的言行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时,学生便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造良好学习情绪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5.
曹凡 《体育师友》2012,35(2):58-5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靠个人闯荡社会去拼搏成就一番事业已成为过去,团队合作已经在经营、管理中再现。对于职中生而言,他们需要团队精神,走进社会能及早地适应并胜任自己的工作,处理好同事间的信任、沟通和团结协作,团队精神是影响学生终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心理、意识和行为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在体育比赛、游戏的各个环节,挖掘体育的团队精神元素,及时帮助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胡益政 《精武》2013,(35):65-65,67
学生出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他们还不成熟,只是孩子。学生都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需求以及独立的发展方式。他们会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和差错,这时都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应当关注和帮助改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农现出来的种种不好的习惯往往是因为“需要”被忽视而造成的,这只不过是一般的心理问题,切不可以简单地当做思想品德问题来解决。教师要能够在学生犯错误时及时给予良好教育,能够很好运用“错误”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和教师在“错误”中步入成熟,步入成功。  相似文献   

17.
作文命题是作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历来都十分重视作文命题的设计。当前,为使作文教学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作文命题设计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作文命题中实施素质教育要兼顾四个基本原则:一、顾及学生特点作文由学生完成,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初中生“已能观察事物的细微之处,而且能抓住它们的主要特征。”“已能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能独立地考虑一些问题。”(摘自《教育学》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作文应围绕观察作文和读书笔记来命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类命题能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讲述生动的事例   在课上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休息时教师讲述新中国体育发展中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我们是中国人、炎黄子孙,有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从而增强学生国家和民族意识。   2“堵”和“疏”双管齐下   现代教学多提倡疏导的作用,实际上“堵”也是非常必要的。体育课中,男生在教学比赛中经常有“牛×”“傻×”等脏话从嘴里冒出,这时教师应及时制止,进行必要的批评,杜绝课堂上出现的不文明语言。   “疏”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向上,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  相似文献   

19.
杨剑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7(3):168-168,170
长期以来 ,中学地理同其他学科一样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对学生实行淘汰性的片面教育。这种教育违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原则。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 ,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进步。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要达到这一目的 ,“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所谓分层教学 ,也叫多层次教学 ,它是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 ,把学生按学习情况分成几个层次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1、摸清“学情” ,及时划分学生层…  相似文献   

20.
郭辉 《体育师友》2004,(3):12-13
国家颁发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把“健康第一”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在学生身体锻炼过程中,把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健康与合作、竞争以及可持续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人类料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在高中阶段应充分强调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