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数学日记”之旅一:如何指导学生写日记 从一年级起,我就指导学生开始写数学日记,回顾这六年的数学日记之旅,真是收获颇多、感慨颇多。对于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指导我从“盲目”的试验到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数学日记的内容、形式也渐渐由“单一”到“丰富”,在实践中,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是让学生“听数学”,还是“做数学”?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习惯于“先教后学,先讲后练”,是一种“重教轻学,重说轻做”的教学模式。发展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做”的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3.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真有趣”“我喜欢数学”.这些话是我引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后他们最常说的,也是他们学习数学的真切感受.日记中,小朋友们记录了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表达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心情与感受.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生活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问题,将生活问题数学化.1.数学日记不拘泥于格式.我在教授了“克和千克”这一课后要求学生回家写一篇数学日记,但我并没有提任何要求,所以第二天交上来的数学日记五花八门:有“作文式”的,有“表格式”的,有“绘图式”的,有“剪报式”的……其中有一名学生的数学日记是这样写的——我发现了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三(4)班曹菲菲今天,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一课.我知道了一枚2分的硬币大约是1克,那么,1千克大约就是1000个2分的硬币的重量……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真的可以用到生活中去.我觉得数学真是一门有用的学问.还有一名学生的日记采用的则是“表格式”.我的测量实验三(3)班王茜从学生们写的数学日记中我发现,记数学日记对学生总结归纳已学知识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不论学生用什么...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纽织教学,怎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何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等问题成了数学教学活动中备受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于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有些肤浅的认识。下面我分几个方面谈一谈: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枯燥”的数学呢?钱昌本教授曾在他的“心动数学”中提出:“数学不妨玩着学!”这句话对我颇有启发。在预备年级“分数乘除法”的一堂公开课上,我就尝试着引导学生“玩”数学。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教师,课程改革让我亦喜亦忧。喜的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应服务于生活。忧的是如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数学知识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相结合,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生活的数学魅力。我开始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学”数学、“用”数学,在“学”与“用”中“爱”数学,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学好它.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调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除了让他们喜欢数学外,还可以打破常规,引导学生把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将一些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画数学”。“画数学”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简单的图形把题目的意思表示出来,或者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用“画画”的方法表达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它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画数学”这种学习方法不仅直观形象,而且在教学中使用方便,弥补了数学学具的一些缺点,非常适合低段数学教学。学生能从“画数学”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且有意识地利用“画”来解决问题;学生在“画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欣赏到了数学的美……我认为在教学中“画数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下面是笔者的一点体会:(一)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调查显示,学生一般都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多学生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对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表明,最喜欢数学的学生仅占25.6%,遇到难题总是努力思考的仅占25%。  相似文献   

11.
我曾经对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做过一次问卷调查,把少部分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召集起来开了一次座谈会。会上,我问学生“数学是什么?学数学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数学?”不少学生回答“数学是做题目”,“数学的用处是解答由老师或别人编好的题”,“学数学是为了考试”,“学数学太难了”。只有少数学生回答:“学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问卷及座谈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前学生学数学的心态。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不完全不深刻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2.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便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学生一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兴趣必然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注意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培育学生学习、研究数学的欲望。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数的大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谁能告诉老师你今年几岁了?你妈妈今年多少岁?”有的学生大声说:“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32岁。”我把8和32写到黑板上后又问:“谁能用数学语言说一句话?”学生说:“8比32少多少”“32比8多多少”“妈妈比我大24岁”“他比他的妈妈小24…  相似文献   

13.
李小兰 《广西教育》2008,(32):42-42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时常听到有老师抱怨现在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而不想学数学,也有不少的学生说:“数学为什么这么难?”“我怎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为什么学不会?”出现这些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数学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4.
一次,我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23学生喜欢数学,另31学生不喜欢数学。我把31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召集起来开了一次座谈会,问学生:“数学是什么?学数学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数学?”不少学生回答“:数学是做题目。“”数学的用处是解答由老师或别人编好的题。“”学数学是为了考试。“”学数学太难了。”但也有学生回答“:学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问卷及座谈,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前学生学数学的心态。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不完全、不深刻是正常的。如何让大多数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中,常听到学生说:“我怕老师提问时点到我的名字,讲错了难为情,同学看不起自己。”这是学生对数学存在畏惧心理的表现。于是这部分学生遇到提问时一定说“不会”.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心理随之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数学枯燥无味,老是和数字打交道!”“我儿子不喜欢数学,总认为数学没意思。”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和家长有这样的反映。数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广泛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王媛 《甘肃教育》2002,(10):32-32
新生刚入学,在上第一节课时,我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数学吗?”学生回答道:“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是数学。”“中午爸爸买了10个包子,我吃了3个,还剩下7个,这是数学。”……对于“什么是数学”这个问题,大部分孩子都认为“数学就是计算”。我还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能不能没有数字,没有数学?”学生讨论后说:“生活中买东西,做游戏,逛商店等都离不开数字,  相似文献   

18.
王芳 《教育文汇》2009,(7):36-37
“平均分52分。”拿着我即将接任班级的上学期期末数学成绩表,我沉默了。我喊出一位扎着码尾辫的女孩:“你喜欢数学吗?”她低头不语。我把手放在她肩上按了一下:“看着我,好吗?”她局促地抬起头,又低下,然后轻声地说:“老师,我数学不行的。”我心中一震,去看其他的同学,他们也迅速低下头,眼神黯淡。我的心在紧缩。难道我的学生都是一群对数学已丧失了兴趣和自信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学生写“数学日记”,是我校“数学小课题研究”的特色活动之一,学校要求三至六年级的学生都要写。我任教二年级(1)班的数学课兼班主任,按理说,还没有教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义务”。但为了及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我从二年级开始就指导学生开始了写“数学日记”的尝试与实践。[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提高领悟能力.观察自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教无定法,但万变不离其宗,即变“要我学”、“教我会”为“我要学”、“我会学”。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解题能力才会有兴趣学习,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怎样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很值得探讨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