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明宣宗朱瞻基具有一定的司法才干,在位期间运用封建帝王的司法权力,对许多复杂的案件作出了较为公正的裁决,并改善了司法制度,既体现出明代的某些法律传统,也反映出封建时代道德与法律相结合的特点。出于某种需要,朱瞻基对武官犯法较为宽纵,但他的司法活动对明代当时的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宣宗朱瞻基具有一定的司法才干,在位期间运用封建帝王的司法权力,对许多复杂的案件作出了较为公正的裁决,并改善了司法制度,既体现出明代的某些法律传统,也反映出封建时代道德与法律相结合的特点.出于某种需要,朱瞻基对武官犯法较为宽纵,但他的司法活动对明代当时的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朱瞻基是明代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期间,实行德政治国,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进一步强大,实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仁宣之治"。但是,朱瞻基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宣德朝也存在一些弊政,尤其在处理宦官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失误。他提高宦官地位,赋予宦官批红权,设置镇守中官等,致使宦官势力空前猖獗,无意中为宦官干政提供了保障。他对造成明代的"宦祸"负有很大责任。  相似文献   

4.
明代榜例考     
“榜例”作为法律用语和法律形式始于明初,曾在明代立法扣司法活动中广泛使用。我国学界尚未对这一法律形式进行过研究。文章利用大量文献资料,对明代榜例的制定、功能、演变、实施状况做了系统考析,揭示了明代榜例的概貌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明史-刑法志》中对明代的立法、司法的原则的阐述,详细记述了明代重大的立法活动及司法审判实践,反映出明代对立法活动的重视及司法上的特色,给我们当今的法制建设也带来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6.
朱瞻基是明代最具艺术才华的艺术家皇帝。这幅“三阳开泰轴”以水墨为主,略加淡彩,风格典雅自然,有文人笔墨韵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明史·刑法志>中对明代的立法、司法的原则的阐述,详细记述了明代重大的立法活动及司法审判实践,反映出明代对立法活动的重视及司法上的特色,给我们当今的法制建设也带来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8.
明太祖朱元璋效仿天象,将中央司法机构集中置于南京太平门外,并以城墙环绕,形成独具特色的“贯城”。明代南京贯城作为天人感应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是中国古代城市史上较为独特的一例,具有特殊意义,并对后世北京中央司法机构官署营建选址产生了直接影响。同时,南京三法司作为中央最高司法机构,其官署布局、建筑形制等,也反映了明代中央政府机构的建筑特点,是明代中央官署布局形制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考古材料与传世图像、文献资料,探讨南京贯城的设立思想、基本布局与设置过程,揭示明代南京中央最高司法机构——刑部、都察院的官署形制与建筑布局,以期填补明代南京中央官署形制研究等空白。  相似文献   

9.
明代科举独设进士科,使人产生科举选拔的人才普遍缺乏律学基础的印象,然而明代科举制度的设立理念以选拔全才为目标,因而有必要探究经由科举入仕者的法律素养。明代三级官学建立了一整套法律知识传授与考核制度,使士子通过学校教育获得法律基础知识。乡试、会试中判语、策等法律试题从多维考查了士子的法律素养,唯有法律知识储备与法律思辨能力兼具者才能脱颖而出。殿试策问则从更宏观的角度征询了士子们关于国家治理中法律问题的见解。部分新科进士还要到各衙门观政,通过读律、理刑进一步提高法律素养。就选官层面而言,明代士子在进入官僚队伍前即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素养,明代科举制度下官员欠缺司法能力的看法并不允当。  相似文献   

10.
明代科举独设进士科,使人产生科举选拔的人才普遍缺乏律学基础的印象,然而明代科举制度的设立理念以选拔全才为目标,因而有必要探究经由科举入仕者的法律素养。明代三级官学建立了一整套法律知识传授与考核制度,使士子通过学校教育获得法律基础知识。乡试、会试中判语、策等法律试题从多维考查了士子的法律素养,唯有法律知识储备与法律思辨能力兼具者才能脱颖而出。殿试策问则从更宏观的角度征询了士子们关于国家治理中法律问题的见解。部分新科进士还要到各衙门观政,通过读律、理刑进一步提高法律素养。就选官层面而言,明代士子在进入官僚队伍前即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素养,明代科举制度下官员欠缺司法能力的看法并不允当。  相似文献   

11.
明太祖的法外用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总结了明太祖朱元璋法外用刑的特点。揭示了朱元璋为维护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而有法不依、肆意诛戮的本质特征,反映了明代法律条的规定与司法实践之间的巨大差异,这有助于我们准确揭示明代法制中的真相。  相似文献   

12.
公民宪法基本权利可以通过依宪法原则制定的法律来具体化,从而获得间接的司法救济。但在宪法基本权利没有被具体化为法律权利,或者法律规定与宪法基本权利相抵触的情况下,应当如何为宪法中的公民基本权利寻求司法救济途径呢?针对这两种情况,不少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制度。本文比较了美国与德国在模式选择、具体制度上的异同,并简单的说明了我国可以从中借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司法公正是时下国人最关心的热点与焦点之一,任何司法改革都是以司法公正为最终目标。司法公正的关键在于法官,而目前司法者素质堪忧,若不实施改良决策,司法公正势必难以实现。本文就法官素质与司法公正的关系,司法公正所需高素质法官出现与成长有关法律和制度上的完善,作了较为新颖全面的论述,提出了完善法官及司法体制的一些建议,对我国以全新的角度进行司法改革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书制作示例 [说明:司法文书课是一门综合运用法律理论、结合法律规定,按照特定写作要求进行写作的专业技能课,其根本的教学目的就在于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司法文书写作的特点和要求,提高写作水平,制作出符合规范的司法文书。制作司法文书的共同要求和具体要领,教材已作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15.
论保证期间和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胜 《池州师专学报》2003,17(1):52-53,61
保证期间和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是保证责任中颇多争议的两个问题。本文结合《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之规定,对其法律性质及相互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明代州县政府作为最基层的实体政权,具有全方位的司法职能,包括从法制教育、社会治安、司法审判到司法管理等。本文拟从起诉与受理、审理的原则与时限、拟律与上报等方面初探明代州县政府审理刑事案件的职能。  相似文献   

17.
清代中前期,清朝和朝鲜宗藩关系下的司法运作之演变暗含着两层内容:其一。该司法运作政策的演变暗示着清朝在藩部属国政策上的某些变革,即对藩部实行着统一政策。而对于属国仍实行传统的宗藩政策;其二,该政策的演变同时也体现出清朝对属国的司法运作既不同于近代国际关系上两个平行主体之间的运作,也不同于近代殖民政策下属国的司法运作的特点,它是古代东亚世界里一项特殊的司法体制,既体现出宗藩体制下清方对属国的不平等性,又体现出封建时代天下观下清廷对自身司法权利认识上的缺位。本文通过对清代中前期中朝宗藩关系下司法运作演变的探讨。对这一传统的政治体制进行研究,从中揭示出这一体制所反映出的法律内涵。  相似文献   

18.
《宜宾学院学报》2015,(1):96-101
网络司法拍卖是对传统司法拍卖模式的创新,其在破解"执行难"困局的同时降低了佣金成本,大幅提高了司法拍卖的成交率和成交价格,显示出巨大的制度优越性。网络司法拍卖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法律规范制度的配套不完善,网络安全也面临风险,应着重从网络安全保障、核心法律关系厘定、电子商务法律调整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专制制度体现在封建统治的各个方面,皇帝本身是全国的行政首脑:立法上,其“一言而为天下法”,即法自君出;司法大权也被牢牢掌握。本文试图从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来看明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程度。以下就司法机构、审判制度、监察制度和特务政治来阐述明代极端君主专制主义制度在司法制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姜平 《华章》2013,(27)
司法改革对我国法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司法改革对法律职业道德呼唤进行分析,希望为司法改革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