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博物馆移动学习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数字博物馆APP软件可以支持用户开展移动学习,丰富非正式学习形式。移动学习效果与用户体验密切相关,本研究以"故宫展览"APP为案例,探究数字博物馆APP用户体验。应用可用性测试方法,研究APP在内容质量、界面设计、功能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数字博物馆APP及学习活动设计者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文化/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我国数字博物馆建设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成为实体博物馆的有益补充。数字资源建设是博物馆数字化的基础,目前我国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在数字资源展示模式、数字资源修复、数字资源共享以及数字资源版权保护等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必须不断融合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更好的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数字化对有效保护和利用馆藏资源有着重要作用。介绍了数字博物馆及元数据的相关知识,给出了数字博物馆文物元数据的描述。元数据是数据的数据,可为各种形态的数字化信息单元和资源集合提供规范、普遍的描述方法和检索工具。数字博物馆的元数据研究对于数字博物馆数字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郑淞尹  王萍  丁恒  谈国新 《情报科学》2022,40(4):171-178
【目的/意义】分析用户对博物馆数字化服务的体验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提 供科学参考。【方法/过程】首先采集博物馆用户评论,构建数字化服务方面词词库,抽取方面级语句,然后使用 BERT-wwm-ext模型(F1=95.47%,Acc=95.36%)对方面级语句进行情感分类,最后根据分类结果对用户体验影响 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将博物馆数字化服务用户体验划分为5个方面(预约、验证、导览、讲解、展示),分析发 现用户对数字展示服务和网络预约服务满意度最高,对数字讲解服务满意度最低,并归纳了影响用户体验满意度 的12项主要因素。【创新/局限】将方面级情感分析应用到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提出了基于内容抽取和深度学习 的方面级情感分析模型,通过迁移学习有效降低了模型对方面级标注数据的依赖性,同时对用户评论中的隐式情 感也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宁  李罡 《科技通报》2013,29(2):178-180
目前国内外主要观点认为:数字博物馆最为关键的是实体展品如何虚拟化,即数字博物馆的一切展示,都是对实体博物馆功能的虚拟体现,是对实体博物馆功能的拓展和延伸.这要求数字资源展品建设要充分考虑到科学性、可用性、易用性、趣味性、沉浸性、交互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数字博物馆在线内容展示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后从解决问题出发,介绍了一系列博物馆数字资源在线交互展示的解决方案和前沿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其存在形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博物馆的存在形式,随之引入的是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的出现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需求,拓展自己的视野。那么,什么是数字博物馆,其概念是什么?数字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的发展特点以及面临的特点是什么?对于数字博物馆的出现与发展又带给人们怎样的意义?这些问题将是本研究中主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在祖国建设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可视化技术是推动和提升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融合服务有效开展检索、展示和交互的重要技术方法。【方法/过程】本文在对LAM数字资源融合服务与可视化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用户角度出发进行了可视化需求调研和分析,并运用相关开发工具尝试进行了地图、词云、关系网络和时间轴形式的可视化实施。【结果/结论】结合实验效果,指出使用这些形式实现可视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更多地关注LAM融合服务领域的用户需求视角下的可视化服务设计,提升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数字博物馆是分布式虚拟环境系统的一种典型应用。在数字博物馆的建模中,文章将传统的几何建模技术与基于图像的建模和绘制技术相结合,解决了数字博物馆建设中文物展品建模的复杂度、绘制的速度和绘制的质量之间的制约问题,为数字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5,(15)
辽宁生物博物馆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通过数字化科普仿真博物馆的构建可以通过网络将馆内各种文物、标本以数字的形式充分展现在世界面前,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数字化科普仿真博物馆是全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教育基地。数字博物馆为知识传播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途径,使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功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沈晓峰  王建  汪清 《中国科技信息》2009,(23):109-109,122
本文首先给出了数字博物馆的概念,将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探讨了数字博物馆中比较基础及核心的数据采集和信息化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和教育传播等基本职能。数字博物馆作为传统博物馆在时空维度的延伸,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比分析国内外典型数字博物馆的功能和具体业务,阐述国外数字博物馆建设可借鉴的方面,针对我国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建设总结出当前所具有的优势,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的书柜里,摆放着这几年来精心收藏的一套丛书,每本书的标题都非常吸引人,《数字博物馆的生命力》《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每本书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的、行业的深深印记。这是北京数字科普协会从2005年开始,在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的基础上编纂出版的论文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作为我国公共服务机构,共同承担着保存和传播文化遗产和文明的使命。然而数字文化资源具有海量、异构、分布式存在、种类多样等特点,不利于管理者的集中管理和用户的快速、全面获取。实现数字文化资源收集、存储、管理和利用的一体化可以满足用户"一键式"服务的体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博物馆也将现代的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中,数字博物馆也就应运而生。本文将简单介绍数字博物馆的关键技术,对数字博物馆的技术进行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介绍了博物馆信息化和博物馆数字化的区别、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关联,接下来重点论述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6.
李东  过仕明 《现代情报》2013,33(6):123-128
本文通过深入剖析高校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时代背景,进而得出结论,高校数字博物馆面临着时代发展的重大机遇;其次,梳理了高校数字博物馆建设的研究现状,认为数字博物馆建设仍然沿着为数字化而建设的理念,其建设内容与方式难以反映受众的真实需求;最后介绍了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案例,希望对国内同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邵旦 《科教文汇》2014,(4):215-2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博物馆数字视觉媒体逐渐成为保护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凭借数字电视、网络、互动媒体、虚拟空间、交互游戏等新信息传播媒体技术,特别是数字视觉媒体技术的发展,将博物馆的建设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数字媒体技术上。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广泛传播,本文重点分析博物馆数字视觉媒体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内容,阐述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邵旦 《科教文汇》2014,(12):215-2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博物馆数字视觉媒体逐渐成为保护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凭借数字电视、网络、互动媒体、虚拟空间、交互游戏等新信息传播媒体技术,特别是数字视觉媒体技术的发展,将博物馆的建设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数字媒体技术上。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广泛传播,本文重点分析博物馆数字视觉媒体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内容,阐述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络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建构数字博物馆的关键—虚拟现实技术,最后,展望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网络数字博物馆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郭春玲 《情报探索》2013,(1):57-58,61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开展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质量控制研究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数字参考咨询质量控制研究的成果,并从信息资源、技术、馆员、用户和服务管理模式5个方面,对数字参考咨询质量控制策略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