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是相对而言的.毫无疑问,出版业因为出现了网络出版的事实和概念,然后才有了传统出版的概括和俗称.在网络神话迭出和向知识经济转型时期,我们正在逐步被网络思维同化,接受网络思维模式,而在谈到现代出版业的结构和格局及其走向时,有简单地把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绝对对立起来,简单地将网络出版视为对传统出版的挑战与终结的倾向,忽视了它们的优势互补与长期共存.其实网络出版作为出版业在高科技感召和介入下缔构的新生形态,就如同工业经济时代并没有终结农业生产、知识经济时代并没有终结工业生产一样,网络出版对传统出版的挑战与冲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终结,它们在现代出版的百花园将优势互补、长期共存,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而缺一不可,共同支撑现代出版的大厦.  相似文献   

2.
罗斌 《出版参考》2007,(7X):32-32
网络游戏出版是网络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网络游戏出版曾经和传统出版有过出版合作,但是随着网络游戏公司取得网络游戏出版资格,加之网络出版本身与传统出版在性质上的截然不同,网络游戏出版已经与传统出版渐行渐远了。  相似文献   

3.
出版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有其独特的传播特点和模式。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版传播也随之出现新模式、新特征、新挑战。数字化给出版业带来了机遇和新鲜血液,同时也使传统的以有形物质为载体的出版活动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来审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各自的优劣势、传播模式与规律,试图为传统出版找到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教育出版对于现代出版而言,毁誉参半,成败皆萧,实在是个沉重的话题,本刊历来多有关注,并已陆续刊发过一些相关内容的文章。此次再将话题深入,俱因教育出版一头独大的局面仍未随着出版形势的变化而得到以改变。出版乃文化软  相似文献   

5.
蒋薇 《出版广角》2013,(11):30-32
在大范围数字产品标准无法迅速建立的前提下,各出版机构有计划、有目的地简化自己的初步标准,对于自身在未来数字出版领域实现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在传统出版内容分类中,教材出版是重要的出版门类之一,国内大型出版机构中,教材出版在其产品线中占有重要比重。我们学习数字出版,践行数字出版,就绕不开教材出版数字化这一问题。同时,数字出版在发展过程中广为业界诟病地无法寻找清晰盈利模  相似文献   

6.
苏振华  钟可  杨振和 《今传媒》2016,(10):129-130
近现代我国出现了非常多的优秀出版家,他们的出版精神、出版理念对当今出版业的发展仍有重要影响。当代出版不能唯市场论,而应肩负时代责任感,传承文明,守正创新,传播有底蕴的、有内涵的、有营养的文化作品。通过分析中国现代著名出版家邹韬奋、陈训慈、周百义的出版活动,展示当前我国编辑出版实践中应继承发扬的出版精神。  相似文献   

7.
刘韬  师彦茹 《电子出版》2001,(11):17-17
“电子出版”和其它大多数的概念一样,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范畴。其中,广义的包括“出版电子化”和“电子化出版”两个组成部分,狭义的则专指“电子化出版”。所谓“出版电子化”是指将传统的出版过程进行电子化的革新,也就是生产流程的电子化。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学术出版和走出去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提出大学出版社是学术出版的主力军,应当主动适应学术出版转型,建设学术成果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实现有品牌、有实力、有地位、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出版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探究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自出版产业链模式。在数字出版发展日益兴盛的今天,自助出版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以亚马逊、盛大文学等为代表的国内外自出版平台在自出版产业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产业链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自出版平台的产业链的主体结构,并以亚马逊和盛大文学为例,介绍国内外产业链模式,为国内的自出版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传统出版经历了从硬皮本到平装本的革命,那么有专家评论说数字出版就像是当年的平装本革命一样,是图书新的存在形式的发展。当下,国际出版市场三大数字出版领域就像三大传统出版领域一样,有着相同的迅速发展,但也有各自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11.
余人  袁玲 《出版广角》2015,(11):118-119
出版理论与出版实践脱节的现象从古至今都存在,而目前尤甚,特别是因为追逐赢利而选择性忽视、漠视某些出版理论与出版技术推广与应用的现象,有可能让出版人得不偿失甚至坐失发展良机.为什么会出现出版理论与出版实践脱节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目前实用主义价值观蔓延导致行业短视,以及出版理论与出版实践的习惯性隔膜与疏离.出版理论探索与出版实践探索以及两者的相互结合与推动,需要出版人拿出勇气与智慧.聂震宁《洞察出版——出版理论与实务论稿》一书对出版理论与出版实践做了非常有益、有深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做好新时代科技出版是响应国家战略、加快科技发展、提高人民素养的需要,是新时代科技出版人应承担的使命和重任。本文对新时代科技出版的高度、温度、深度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并通过实例阐释开展有时代高度、国家高度的科技主题出版,有理论深度、思维深度的科技专业出版,以及有视觉温度、思想温度的科学普及出版工作的策略,以期深化新时代科技出版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作为我国近现代出版史上第二大综合性出版机构,以其严肃认真的出版人作风,量多面广的出版物规模,精益求精的出版物质量,对我国近现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细说起来,有如下几个大的方面:1、在教科书及教育类图书出版方面。中华书局编写出版的教科书,涉及学科门类广——凡政府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罗列的几乎所有课程,都编写有相关的教科书;涉及教育层次多——从小学到中学、大学,从师范学校到专科学校,都有教科书供应①;出版印刷数量大——过去全国各学校使用的教科书中,有3/10是他们供应的。②这些教科书…  相似文献   

14.
出版市场指体现出版物和出版生产服务供需交换的平台,即出版企业向消费者提供出版物,以及向社会提供出版服务、制作加工服务、物流商流服务的一系列行为.把出版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起来,交换其社会劳动,实现出版物的社会价值和价值,这是出版市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出版市场的客体有出版物(版权产品和编辑加工服务结果的物化)、出版社的编辑加工服务和发行权的让渡行使、复制企业的定做复制加工、流通企业的销售服务.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概述大学出版社的职责和使命,阐明主题出版与学术出版的辩证关系;分析大学出版社有高度、有温度的主题出版实践,说明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的主题化和主题出版的专业化、大众化方面可有所作为;最后提出大学出版社进一步做好主题出版的几点建议,包括寻找主题出版与学术出版的结合点、物色具有专业积淀的主题出版物作者和以学术类主题出版引领主题阅读。  相似文献   

16.
张宏 《现代出版》2006,(2):38-40
关于出版出版这个名词在出版行业包含有广义和狭义两重意思。广义的出版指整个出版活动,包括这个行业及其相关的各个方面。狭义的出版一般单指出版活动过程中与编辑、发行等相对应的中间环节——生产制作环节。汉语均沿用了出版一个词,而在英语中则区分得非常清楚,广义的出版用publishing一词,而专指生产的出版则用production一词。本文所要讨论的欧美大学出版中的出版实务系指后者,即图书的生产。欧美大学出版社中出版部门及出版业务人员的设置我们在对欧美大学出版社的组织结构作了调查后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即在绝大部分欧美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出版广角》表达了出版人的心声,传播了出版人的心得,同时立足精度和准度,在第一时间内反映了出版业态的创新和出版格局的重整。作为出版人,我们立足在一个出版格局变幻莫测的时代,经受着风口浪尖的洗礼。我们生在一个变革时代:出版业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和国际双重竞争,承受着新技术和新传播方式的巨大冲击,迎接着出版人才的时代变迁和升级。遍览各期内容,《出版广角》书写和见证着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和飞跃,大至出版业态的改革,小至单体出版社的革新,只要有其亮点,有其特色,均在其中有所呈现和评点。  相似文献   

18.
新近公布的《编辑与出版学名词》激发了出版知识本体的愿景:通过出版术语规范化,完善词表以构建出版本体.出版术语规范化作为走向出版本体的理论过程,可以选择出版知识元、出版知识关联等作为突破口,且有强化出版研究群体理论规范意识、提升出版研究理论品质的过程效应.  相似文献   

19.
毛娟 《出版经济》2002,(12):13-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对出版的产业化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出版资源作为出版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刘其进行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出版资源配置与出版产业的关联性 出版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出版资源是指构成出版经济活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狭义的出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8,(2):90-94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纸质出版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对其盈利模式及其优劣势的分析对纸质出版在数字化背景下是否有未来的担忧作出回应。本文认为,未来纸质出版并不会完全消失,报纸和期刊可能会持续下滑,图书则根据不同类型有不同的发展。未来,纸质出版或许会在专业出版领域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