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做家长的总免不了有些担心和不安:“老师会对我的孩子好吗?”还有些家长则如释重负:“这下好了,总算有人管了。”其实,做幼儿园老师的,最怕的就是这些“甩手家长”。因为,孩子在幼儿园能否健康活泼地成长。关键是家长能否与幼儿园老师配合好,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相互联系。对此,从一个幼儿园老师的角度看,我觉得家长要注意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幼儿升入大班后 ,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是 :自己的孩子能写多少字 ?能做几道计算题 ?家长们填写“家园联系册”时 ,多半家长都要求老师多留一点作业 ,让孩子回家完成。而家长们所要求的这些作业 ,都是一些“死作业” ,如让孩子多抄几遍生词 ,多做几道算术题。这些“死作业”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讲 ,弊大于利。那么 ,幼儿园该留什么样的作业 ?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一、幼儿园教育不是小学教育的雏形 ,所以幼儿园不宜给幼儿布置一些“死作业”。时常有家长这样问我 :“我几乎每天都看见你们带着孩子游戏 ,为什么不给他们做做作业 ,写写字呢…  相似文献   

3.
我园近两年经常开展的一项家园共育活动叫“嘉宾有约”——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邀请本班幼儿家长做嘉宾,和老师共同组织教学游戏。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有的老师会问:“家长工作都很忙,他们愿意来园参加这样的活动吗?”“家长不是老师,孩子听他们的话吗?他们会组织孩子吗?”这些问题我们是这样解决的  相似文献   

4.
有的家长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以后,随便塞给他一个玩具,就忙起自己的事来。如孩子提出什么问题,家长就不耐烦:“我忙呢,自己玩去! ”孩子哭了,便动肝火:“真淘气,我叫你好好玩的!”有时孩子屁股上还可能  相似文献   

5.
我园是新开办的幼儿园,周边新村居民人住率较低,因而,入园的孩子较少。为此,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扩大生源。 一、密切家园配合,赢得家长信任 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园的生源。因此,我们从开办初就将为家长服务作为我园的重要工作来做。孩子还没入园,教师们就对每一位孩子进行家访,并请家长带着孩子到幼儿园与老师一起游戏,让孩子与教师相互熟悉,消除陌  相似文献   

6.
有些家长总是跟我说:“老师,我家的孩子在家里要是不听话时,我只要说:‘不听不听话,如果不听话,我就告诉你们的老师’。孩子听后总是乖乖的,看这招多灵。”其实,从教育儿童的角度来讲,做家长的别拿“老师”来吓唬孩子.偶尔用“老师”来吓唬孩子是可以的,但总的来说弊大于利.如果是性格内向胆小的幼儿,会对他们产生一种恐怖感,不敢上幼儿园,怕老师,胆子更加变小,  相似文献   

7.
袁艳丽 《山东教育》2003,(27):42-42
家长是我们教育儿童的合作伙伴,是幼儿园服务的对象,争取“家长参与”已是各幼儿园加强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家长工作最重要的是与家长沟通。良好的语言是架设与家长沟通的第一桥梁。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是重要的条件之一。这项工作做得好,会使家园配合更加默契,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的隔阂,影响家园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老师与家长沟通时,要学会灵活、艺术地与家长交谈。1.要学会“反话正说”,将想表达的意思换一种方式说给家长。如:孩子离园时,有的家长因有急事耽误了接孩子,劳累了一天的老师也要急着赶…  相似文献   

8.
老师们常说,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基本要素是与家长沟通。但沟通也是幼儿老师普遍感到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的老师擅长与孩子打交道,却并不一定擅长与家长打交道,因此,在目前的幼儿园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家园沟通不畅的现象。本期在“家园直通车”栏目,我们特设“家园沟通”专栏,请老师、家长、专家就家园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父亲过生日,全家人济济一堂,长幼分成两桌,美酒佳肴很是丰盛。长辈们的一桌已经开宴了,这一桌上其他孩子也已动筷了,只有我的小侄女姗姗端坐着。有人问:“姗姗,怎么不吃呀?”姗姗眨眨眼睛说:“我等姑姑和妈妈呢!”大人们纷纷说:“别等了,你快吃吧!”姗姗说:“不,幼儿园老师说,吃饭的时候要等着和大人一起吃!”我弟媳一听,走过来搡了孩子一把,说:“就是你事儿多!哪来这些毛病!”姗姗委屈得哭了,一边擦眼泪一边说:“老师说,好孩子要懂礼貌……”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我常常听到幼儿园老师诉苦:给小朋友正音,教孩子说普通话,有的家长却说孩子“拿腔做调”,教小朋友  相似文献   

10.
来园时,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活动室,我就会热情地迎接,并从家长怀里接过孩子:“你今天真漂亮。”“你真能干,自己走着上幼儿园的。”“你今天早饭吃什么呀?”让孩子一进幼儿园就有一份好心情。因为我想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多么爱他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近段时间,不止一位家长向我反映:“我这孩子真喜欢幼儿园,非要我最后一个来接他不可。”起初,我听了很高兴!孩子如此喜欢幼儿园,做老师的当然高兴!但渐渐地,我发现幼儿要求晚接另有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网页的留言板上出现了一则主题为“寻求帮助”的留言:女儿是个老实乖巧的孩子,每次与小朋友发生摩擦,受伤的总是她。从小我就教她对人要宽容、谦让,可每每看到她回家向我哭诉谁谁又欺负她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我的教育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行不通吗?我该怎么办?希望老师和家长能给我好的建议,让我在坚持自己教育原则的同时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谢谢!——甜甜妈妈看到了甜甜妈妈的留言,幼儿园的老师、家长纷纷留言,给她出主意。黄亮老师:当孩子向我们哭诉自己在幼儿园所受的委屈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对孩子的宽容行为予以肯定,让孩子了…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教育,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幼儿园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发挥幼儿家长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向家长开放。一、举行家园同乐活动每逢节日,我们都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如:“三八”节组织孩子和妈妈同乐活动,“六一”儿童节组织全体家长来园和孩子同乐活动,还有“元旦”家园迎新活动和春游、秋游活动等。当然家长们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孩子们表演了魔术、故事、小品等精彩的节目,把我们的同乐活动推向了高潮。在活动中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幼儿,老师和幼儿…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组织方案教学活动时,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如在组织“水”的方案教学活动前,我们心中没有底:幼儿对水了解多少?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是什么?他们会怎样研究水?后来,我们在家长会上说出这些顾虑,立刻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支持。有的家长说:“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查资料,或从网上下载资料。”有的家长说:“我们会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研究,支持孩子的探索行为。”还有的说:“我可以帮助你们联系参观自来水厂,让孩子了解自来水是怎样来的。”更有家长表示可以到幼儿园来做“妈妈老师”或“爸爸老师”,做孩子的伙伴,与孩子一起参加方案活动。家长们的支持着实让我们感动。以下就是家长参与活动的一些片段。  相似文献   

15.
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关心孩子的家长就会忙着询问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有的家长会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家长就会感到失望。还有的家长会这样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发现了什么?”让孩子讲述幼儿园里发生的新鲜事,甚至让孩子提出问题来。两种提问应该引起我们家长的思考:你赞成哪一种提问呢?  相似文献   

16.
孩子们入园了,我们对幼儿园既憧憬又惴惴不安。这里的老师怎么样,但愿她是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下面,我就来说说我们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主动向家长打招呼。幼儿园对于刚入园的孩子及家长来说是陌生的,您的微笑和主动会让我们感觉温暖和亲切,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离园前为孩子整理整理衣服,梳梳头。看到整洁干净的孩子,我们会很高兴,而邋遢的孩子会增加我们的焦虑情绪。●孩子离园时,家长都会问“我家孩子今天表现怎么样?”老师最好能从学习、睡眠、进餐等方面与家长交流,告诉我们孩子的具体表现,尽量避免用“挺好的”“很好”之类的笼…  相似文献   

17.
又到暑假了,很多家长想借此机会给孩子补课吧,应该怎样做?请读——孩子成绩差了,做家长和老师的常常忙着为他们补课,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对有些孩子来说,任凭老师怎样叫他天天留下来,面对面地“呕心沥血”,任凭家长怎样软硬兼拖,苦口婆心,实际收效还是那么微小,这是为什么?难道这些孩子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吗?不是的。真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之为池塘,而没有爱,也就不能成为教育。”我爱幼教这一行,是因为我爱幼儿园里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每当我值早班的时候,只要一看到我的身影,孩子们就像小鸟一样一边喊着:“老师来了”一边飞快地跑到我的身边,“老师,我想你了,老师我也想你了”我走到哪里,孩子们就跟到哪,他们那纯真的感情、活泼的性格、可爱的笑脸深深地感染着我。每当我用手捶背时,孩子们就会走到我的身后问我:“老师,你累了吗?休息一会”这时,好多孩子都围了过来,“老师,我也帮你捶背吧。”我好感…  相似文献   

19.
和许多幼儿园一样,我园每学期都有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来园观看幼儿在园的半日活动。这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家园联系方法,但是每学期只“开放”一次,而且每次都是家长看老师“表演”,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数量上看,我们都感到这种联系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使家长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保教工作,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更有效地进行家园之间的沟通呢?我们从国外幼儿园的“义工”活动中得到启示,有了一个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家园沟通不畅的真正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近日,我向全园幼儿家长发放了关于“家园沟通不畅”的问卷调查,其中,780名幼儿家长中有接近半数的家长认为家园沟通是通畅的,剩下半数的家长中,又有一半的家长认为自己处于畅与不畅之间,另外一半的家长则果断地选择了不畅通。家园沟通不畅的表现1.将近一学期没能与孩子的老师谈过话、交过心。2.说不出孩子老师的姓名、学历、基本情况。3.不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4.不清楚自己孩子的发展在同年龄孩子中处于什么水平。5.说不出幼儿园的特征、办5.说不出幼儿园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