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业界风云     
《新闻窗》2010,(1):20-20
2009年,《财经》杂志的人事变动闹得沸沸扬扬,更有舆论将之升华到新财经媒体变局的高度进行探讨。自9月底《财经》杂志总经理吴传晖等高层管理人员的离职开始,对于财经创始人之一的胡舒立去留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各种传闻甚嚣尘上,11月9日,胡舒立正式向上级主管部门“联办”递交辞呈。  相似文献   

2.
张蕾 《中国新闻周刊》2009,(48):108-109
2001年美因的《商业周刊》将胡舒立誉为“中国最危险的女人”。原因是创办不过三年的《财经》杂志,“搅动”中国的证券市场,以揭黑式的调查,性报道敦促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对市场的肃清和整顿  相似文献   

3.
王驰 《青年记者》2010,(13):79-80
今年年初,胡舒立团队接手《新世纪周刊》,路透社随即发出题为“胡舒立再次创业,《新世纪周刊》成为中国媒体的风向标”的报道。华尔街日报网站如此评论:“胡舒立将《新世纪周刊》塑造为另一本《财经》很可能是个挑战。”有乐观的分析者则预言,《新世纪周刊》“不仅将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器,更将成为一台‘质地优良的印钞机’。”  相似文献   

4.
《新闻三昧》2008,(1):19-19
1998年早春,胡舒立带着一大堆新闻创业失败的经历,开始操作经营一本看上去有些小众的月刊杂志《财经》。曾经的教训终于发酵成为财富,老道成熟的《财经》以“muckraker(扒粪者)”的角色,奠定了自己调查式报道的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5.
方仁 《传媒观察》2005,(7):11-13
1998年《财经》创刊,第一期以揭露上市公司黑洞的《琼民源》打头,创刊号卖了5万册。2000年10月胡舒立率领的《财经》杂志推出《基金黑幕》力作,从而引发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地震。此后,围绕中国股市的一场大辩论席卷而来。胡舒立又在《财经》杂志上推出《庄家吕梁》等力作,揭露中国股市的种种劣迹。这场辩论的最终结果是促使高层痛下决心整肃证券市场的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08年,记者被抓事件频频发生。1月4日,西丰县公安局以“涉嫌诽谤罪”进京抓捕《法人》杂志记者朱文娜;5月9日,《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景建峰因“窝藏、妨碍执行公务和受贿”被山西临县警方抓捕;12月1日,《网络报》记者关键涉嫌“受贿”被张家口警方抓捕;12月5日,山西太原杏花岭区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犯罪”刑事拘留央视记者李敏。由于事关记者这个特殊的职业,这些事件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以《艺术人生》为代表的谈话类节目发展状况概说 如果从1993年中央电视台开办《东方时空·东方之子》、东方电视台开办《东方直播室》算起,中国的电视谈话类节目自开办到现在已经十年有余了。而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中央电视台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也已经是1996年的事情了。1996年以后,电视谈话类节目一发不可收,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阵“谈话旋风”。中央电视台有《实话实说》、《艺术人  相似文献   

8.
魏珑 《新闻实践》2005,(6):45-46
如今,电视深度报道已占据了相当重要的、甚至是不可动摇的牢固地位。《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一批央视的名牌栏目经久不衰即是佐证。对电视深度报道,本人比较赞同这种定义: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凭借声、画形象,对重大的事件、有影响的社会问题、社会  相似文献   

9.
从2006年初开始,中国网络暴力事件愈演愈烈。“虐猫事件”、“铜须事件”、“韩白PK事件”、“陈易卖身救母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很黄很暴力事件”、“辽宁女事件”接二连三的出现,《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和《南德意志报》等欧美媒体将那些在网络上发布极端言论、发泄暴力情绪,并直接影响到事件当事人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0.
近年,不少媒体均开辟了让公民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时评栏目或时评版面,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燕赵晚报》的“今日时评”、《大河报》的“今日视点”等。由于这些专栏和专版刊发的内容多系国策民情、国计民生,秉承良知与公正,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越来越被广大读者所关注。事实证明,依托媒体优势,努力搭建公民发言和交流的平台,是新闻媒体正确引导舆论的需要,也是树立责任媒体“社会公器”形象的需要,这充分说明时评是引导舆论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1.
“从12月3R起,喜爱看《实话实说》的观众,再也不用起个大早了,随着新版《东方时空》的播出,我们的《实话实说》节目也将于每周R晚21:15与观众见面,请您记住……”崔永元身体作表针状,在每天早上的《东方时空》中做了长达几个星期的广告之后,2000年年末《实话实说》终于正式从早上7:20移到了晚上的9:15。  相似文献   

12.
电视“脱口秀”节目,源于美国,本为“TALK SHOW”,在欧美受到相当的欢迎。它其实是一种电视谈话节目,因而我们译之为“脱口秀”,既谐音,又生动、形象。在中国内地,称得上“脱口秀”节目开山鼻祖的当属中央电视台王牌栏目之一的《实话实说》。《实话实说》从1996年3月16日开播至今,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从摸索起步到极度辉煌再到逐渐黯然,《实话实说》的确经历了太多太多。  相似文献   

13.
岳辑 《山西档案》2007,(3):56-57
1.以《实话实说》起家的崔永元,越来越让我敬重了。自打离开《实话实说》节目之后,小崔主要忙乎了两件事,一是录制了几百节的《电影传奇》,把中国电影事业的细节像过筛子似的过了一遍,二是发起并组织完成了《我的长征》大型电视活动,吸引了亿万观众的目光。小崔由“说实话”,到“干实事”,越来越坚守了性格中固有的东西。只是他偶尔再坐下来说几句实话时,电视行当里的许多人就该坐不住了。比如他在3月26日接受央视《面对面》记者王志采访时,就又一次将炮口对准了同行。“我是一个电视行业里可以独立思考的、优秀的知识分子,而且在电视行业里…  相似文献   

14.
王一粟 《出版参考》2009,(22):21-21
9月28日,新浪微博上出现一条由ID为“夜风”的用户发布的信息:“传:《财经》杂志高层集体出走。消息有待证实。”这条信息一时之间受到中文微博客用户的密切关注。与此同时,在新浪微博和Twitter上出现多条与《财经》人员变动相关的信息,并有消息进一步指出此次变局源起胡舒立团队和资方(联办)之间的矛盾,甚至有人还透露了胡舒立团队的新东家及新刊的名字。  相似文献   

15.
摆渡 《兰台内外》2012,(1):59-60
崔永元感叹这些年是他一辈子最忙的时候。离开《实话实说》之后,他专注于《电影传奇》节目和大型纪录片《我的抗战》。崔永元当选政协委员这几年,总是在强调要"实话实说"。尤其是在2010年两会期间,他说,"不讲实话,宁可不当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6.
黄振鹏 《新闻窗》2008,(2):116-117
去年年底,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一枚分为五瓣的公章,引起了包括《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平面媒体,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上海东方卫视《七分之一》等广电媒体的名牌栏目,新浪、搜狐等网络媒体的广泛关注。这枚被网友誉为“史上最牛公章”的“五合章”,  相似文献   

17.
柯恩 《青年记者》2009,(21):83-83
传闻胡舒立要离开《财经》杂志另起炉灶,好比乔布斯一手打造了苹果公司之后,因为和投资方无法达成一致,于是率领全体研发、经营人员离开苹果,立志重新打造一个芒果公司。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中旬,央视王牌谈话节目《实话实说》换主持人引起众人关注。传媒纷纭:崔永元暂避幕后,主要原因是身体太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评析道:“国外有许多谈话节目都是一天一期,每期都要50分钟,他们的工作量比崔永元大得多。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一种话语状态,崔永元的《实话实说》做的成分太大,与自然的说话状态不符,所以他累。”①“做的成分太大”不仅道出了崔永元暂避幕后的原因,也道出了目前我国大部分电视谈话节目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做作,虚假,不真实。  相似文献   

19.
季苓 《青年记者》2009,(18):54-55
新闻杂志是报道、解释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的杂志,形式以深度报道和评论为主。封面相当于新闻杂志的“头版”,是新闻杂志的“门面”。一些世界知名的新闻杂志,如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英国的《经济学家》等,都很重视杂志封面的设计制作。在我国,一些新闻杂志也在借鉴国外新闻杂志封面设计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模式,体现出不同于其他新闻杂志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梁英 《视听界》2004,(6):33-36,38
《实话实说》正处于一个收视低谷,观众对其谈话模式产生了倦怠。这个模式打上了主持人个人特定的才情气质的烙印。企图既不同于崔永元风格又不与“实话实说”模式冲突,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其次,在操作上,“不鼓励主持人表现自己”,导致主持千篇一律;“回避冲突”,导致风格雷同;“成年人观众’和‘人人都能插上嘴’”,导致话题无趣。突破瓶颈,应该引入西方“脱口秀”中的合理因素,改变这一模式“只说不秀”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