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1,(19):129-130
初中是大多数学生继小学阶段后的又一学习阶段,相对于小学,初中学习的科目明显增加,对学生来说,学习任务逐渐加重,既是新的开始也是新的挑战。其中,地理是初中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包含着许多有关地理环境等相关知识,学好地理能让学生对世界有更多的认知,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更加热爱生活。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初中地理学科校本课程也在努力建设当中,对地理教学的展开有着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也能创造更多有利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由小学和初中两个部分组成。初中英语课程的设计标准是按照与小学相衔接的分级目标课程模式进行的,两者虽有联系,但又具有不尽相同的规律和特点。从初中一年级开始,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双重任务。小学阶段英语是副课,有些学校还未能正常开课,上了初中就是主课了。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初中计算机教学是计算机知识系统学习的开始阶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打下坚实的基础。尽管在小学阶段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对计算机知识只是简单的了解,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正式进入全面系统的学习初始阶段,必须打好基础,为以后深入的学习计算机知识打下基础。本文对如何进行高效优质的计算机教学进行了浅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逐渐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为初中政治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教师进行教学提供了方便,所以,在为初中阶段政治课程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以便适应逐渐升高的初中阶段政治课程所具备的学科特点,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会为初中政治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足,也为初中政治教师进行教学提出了更大的难题,所以,在对初中阶段政治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逐渐增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使初中阶段的政治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历史进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计算机教育一开始是在有条件、有设备、有基础的学校作为兴趣小组的活动来开展。②不少学校建起了计算机室,高中逐步设立计算机选修课程,小学和初中利用劳技课和活动课,使计算机教育也逐步开展起来,主要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③信息技术教育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6.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大多数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对计算机都是陌生的.当时的计算机价格昂贵,一般家庭很少能拥有计算机,即使是学校也没有几台计算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从来没有上过计算机课,对计算机的了解为零.到了高中,我们第一次有了计算机课,第一次认识了计算机.那时候的计算机课没有教材,上课的内容由任课老师自己安排.  相似文献   

7.
冯建军 《考试周刊》2013,(27):122-123
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时间越来越早,在小学计算机课程就已经普遍开设。初中计算机信息课程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实验课程,其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何增强初中计算机学科教育效果,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8.
初中阶段是跨越儿童与青年初期的重要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初中三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初中阶段也是承上启下的阶段,是小学阶段学习的发展、延续和深入,又为高中的学习打基础和做准备的阶段.因此,初中阶段的衔接过渡应包括起始年级的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过渡,又包括毕业年级与高中的初高中衔接过渡.在此仅就初中起始年级衔接过渡中的数学教学谈一谈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在生活、科技、经济教学等各行各业中普遍使用,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便利。因此,计算机已经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已经把计算机纳入到初中的教学课程中。在初中阶段,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但是很多学校和教师并不重视这门课程,所以教学质量并不理想,这就不利于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能力。基于此,首先简单阐述了初中计算机教学所存在的问题,随后从三个方面给出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时代的先进技术,它辅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如今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术。计算机从小学就开始普及,初中开始就大量普及,初中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初中阶段的计算机学习,对学生的计算机自学能力和之后的计算机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内容,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就必须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有益的尝试     
自2001年起,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接受上海市教委德育处的委托,承接了小学、初中阶段德育课程的改革试点任务。三年多的努力,它们的德育课程改革成果逐渐浮出水面,不断有媒体对附校的课程改革予以关注,数所高校的德育教授也纷纷撰文,高度肯定该棱的德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2.
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来说,小学科学是启蒙课程阶段,初中物理是入门课程阶段。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是初中物理的基础,二者存在着相互依靠、前后延续的关系,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升入初中后是否能顺利地完成物理学科的学习任务。通过对学生物理学习困难原因的调查分析,分别从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教学的角度。提出了科学课程的中小学衔接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初中与小学的学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但小学与初中彼此独立又相互连接。小学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通过听和直观感受的积累,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学习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以听说为主,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学生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学要求,就要求教师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彭茂胜 《现代教学》2008,(12):62-63
近几年来,随着小学英语教学日趋受到重视,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小学和初中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两者教学的脱离,既不利于小学英语教学的规范和发展,也不利于解决初中英语教学的问题。如何把握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是初中一年级英语教师所应该关注的。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课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不喜欢的课程,由于同学们在小学阶段所接触到的数学和初中阶段的数学有很大的不同,同学们在学的时候也比较困难,越是学习困难越是厌学,所以,初中的数学课程也就成了继英语后的第二大厌学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后,数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虽然有了些变化,但要让学生学好数学课程也是比较困难的事情,笔者通过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在平时总结了一些经验,在这里进行陈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初中教学作为小学教育和高中教育之间的中间阶段,是学生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成长阶段,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也是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的。因此,初中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而初中语文又作为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打造高效的课堂不容忽视。本文将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出发,仔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认识、了解计算机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能力,在计算机基础方面如文字录入、表格处理、图片展示、使用网络搜索引擎等的能力有所增强,对网页设置、动图绘画、音乐剪辑、动画制作等难度较高的部分也能够有所了解或掌握。论述了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的具体目标,并依照这一系列目标,根据小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现状,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出发点,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依照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给出了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的具体方法,以切实有效达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掌握、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课程。在教学中淡化小学数学具象性学习习惯,逐渐上升到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充分利用数学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育一个最根本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身体、思维方式和所学科目变化最大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身体是从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过渡,所学科目是由原来的两门主课向五六门主课的过渡.数学是初中的一门主要课程,若打不好基础,不仅影响今后该学科成绩的提高,也会影响其他科目成绩的提高.一些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不能尽快适应初中的数学学习,逐渐落伍,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那么怎样去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
强化学科课程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纵向有效衔接,增强课程整体性,对于当前中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选取澳大利亚、中国、英国、新加坡、美国、南非6个国家作为代表国家,以各国现行的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各国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知识主题数量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计并分析3个阶段知识主题衔接程度的分布情况,最终得出: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设置的基本特征;小学与初中阶段衔接情况比较;初中与高中阶段衔接情况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