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健吾是一位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的现代剧作家,他在剧开辟了新的审美领域与表现艺术。运用尼采的戏剧理论、观点,深入考察李健吾的悲剧和喜剧人物的蕴涵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及其融合的不同形态,探讨李健吾剧作中酒神精神和日神梦幻赖以生成、发展的文化渊源,力求开拓李健吾戏剧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为出发点,分析《堂吉诃德》这部经典作品中堂吉诃德这一经典形象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进而分析这两种精神在堂吉诃德身上的二元性结合,也正是这种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二元性结合,使得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成为经典的喜剧中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3.
<正>是在中外戏剧艺术基础上反映中国社会的问题,描绘和表达中国人民的现实生活和思想情感,李健吾以其独特的戏剧美学成为现代戏剧史上的著名剧作家。本文重点探讨莫里哀喜剧艺术对李健吾戏剧创作的影响,阐明李健吾戏剧的特有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蝇王》展示了人的内心和人类社会中日神与酒神精神的冲突。主要人物拉尔夫和杰克都具有两种冲动,日神力量主导拉尔夫的心灵,而酒神暴力则吞噬杰克的心灵。这两种力量的抗争以日神力量的崩溃告终,导致孩子们的退化和岛屿社会的瓦解。小说结局暗示酒神的威力必须要由日神力量加以克服,才能使人和社会不至于因为酒神的泛滥而毁灭。  相似文献   

5.
梁丽婷 《文教资料》2011,(36):82-84
在对李白诗歌的研究中.“豪放飘逸”几乎成为其代名词。本文则用“日神精神”、“酒神精神”说对李白的诗歌做一些分析。李白的诗歌交织着日神精神的“梦”与酒神精神的“醉”,有着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受到持续关注。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学界从中西文学史、文论史的广阔视野对其加以观照,对李健吾文学批评的理论资源、文体特征、李健吾各类文体批评实践等进行了越来越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遗憾的是,李健吾的《福楼拜评传》等重要批评著述,只是进入个别论者的研究者视野,尚未引起广泛关注。我们梳理和综述李健吾文学批评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李健吾研究的水平,有助于丰富和提高我们对文学批评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7.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尼采悲剧理论的关键性概念,日神精神是趋向幻觉之迫力,酒神精神是趋向放纵之迫力。悲剧是在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共同孕育下产生的,它的本质是非理性的,它的作用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慰藉。  相似文献   

8.
孟松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3):129-131,135
李健吾是我国著名的法国文学专家,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翻译过为数不少的俄苏戏剧。李健吾的俄苏戏剧翻译实践包括对契诃夫、高尔基、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四位作家戏剧的译介,他翻译这些戏剧或为教学或为邀请,尽管它们没能像其对法国文学的研究那样成为经典长久流传,但仍不乏其价值。  相似文献   

9.
尼采对希腊悲剧与神话的理解,直接与他对希腊哲学精神的理解一致,这中间都遵循了日神与酒神精神的对立与统一原则。明亮清澈的精神表现为阿波罗日神精神;黑暗的、恶魔的、泰坦式的、野蛮式的世界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世界。希腊哲学、希腊悲剧是希腊思想在其运行的两极。尼采在此强调了前苏格拉底哲学的生命原则。生命表现在酒神与日神精神的统一,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是希腊悲剧精神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尼采笔下酒神颂歌式的作家,她将音乐和诗的元素融入小说创作中,体现了尼采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完美结合。悲剧在伍尔夫的小说中诞生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的“人类精神”的含义是特定的对人类作为一个类的整体给予自为认识的思想,即对人类与世界的美学关系的认识,因此,“人类精神”这一概念也可称之为“美的思想”。“人类精神”概念的提出,就相应地要对一系列的学术命题给予一定的新的解释。本文有针对性的谈谈我们在人的本质、美、艺术、善和爱等问题上与高尔泰、李泽厚和朱光潜等学术前辈的论述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中首先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李大钊的新文学观与陈独秀、胡适的文学革命论是有区别的。李大钊的新文学观包含了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吸纳启蒙现代性、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文学的审美特性的本位立场这三个"爱真爱美的素质"。这一个起点,这一个创造,对于我们今天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历史的梳理以及进行新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青年尼采关注荷马问题。1869年,尼采在巴塞尔大学的就职演讲《荷马与古典语言学》,探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荷马作为一个人是否存在?”;尼采在1872年准备写作《荷马的竞赛》,最后只写了一篇前言,将希腊世界区分为前荷马世界和荷马开始的世界,荷马世界已经是有一种文明的目神精神作引导,前荷马世界是没有竞赛精神的令人恐惧的深渊;青年尼采以这样的区分来论定酒神精神是超善恶的。  相似文献   

14.
李渔在总结前人戏剧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阐述了自己的戏剧理论主张,拓荒性地提出“结构第一”的戏剧创作原则,“一人一事”成为“立主脑”之核心。他的戏剧结构论透视出重戏剧结构、戏剧叙事性和有机整体观的审美趋向。戏剧结构论成为李渔戏剧理论中的一个以叙事性为中心,以有机整体性为灵魂,且二者高度融合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5.
南朝书体文数量颇多,题材内容多样。从内容上来看,诸作或畅谈佛学理趣,或阐发文学观念,或讨论书法艺术等。从形式上来看,诸文或散或骈,散体书信句式灵活多样,言志抒情明确深刻;骈体书信讲究藻采、用典、声律、对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的《屈子文学之精神》借鉴西方的批评概念和思维方式来把握传统屈骚批评的材料,以外化内,寻求中西批评的契合点,此文呈现的地理文化批评视野及其对屈骚美学精神的独特把握,显示了在西方批评概念和思维方式影响下,对屈骚完整文学价值的重新发掘。  相似文献   

17.
清乾隆时代戏曲家李斗的戏剧述是研究18世纪戏剧化的重要资料,本就李斗其人及戏曲创作、《扬州画舫录》戏曲实录的内容与价值、李斗戏曲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在充分肯定史料价值的同时,又着重抉发了李斗对表演艺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考察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中的观点,提出两个问题加以讨论.其一,所谓"新的审美原则",其实不过是"快感说"的老调重弹,美并不等于感官快感,仅停留在感官快感层面只是处于人生的低级境界.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中,审美主体在审美中的重要性被忽视了.其二,以"蛋糕上的酥皮"来比喻美与艺术的关系,是有问题的,包含了对于"美"以及美与艺术的关系的误解.这个错误的根源之一在于,对于西方学者的观点和命题缺乏反思和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中国诗词的基本审美单元,明月意象是李白诗歌中使用较多的意象,蕴含着李白的生态智慧,从生态视角对李白诗歌的明月意象进行解读,以此展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关系,解构李白明月意象构成的新鲜生动丰富的生态世界,为李白的诗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的早期文章,援引了日本学者和国内学者的一些观点,甚至是较多地引述了别人文章中的某些段落,被称之“援引”。这种援引,不能简单地看作李大钊对他人文章的“抄袭”,而是由许多原因所造成,是其思想发展过程中吸取养料、去粗取精的必经阶段。今天的人们,更应该关注李大钊思想演变的过程和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