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论文基于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和分类,以英文商务合同中的模糊限制语为例,分析模糊限制语在其中的语用功能,进一步认识模糊限制语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2.
客观性是政论语篇的语言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该语篇完全排斥语言的模糊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能使政论新闻的语言更加准确、简洁和灵活。文章从语法、语义、语用这三个层面讨论了政论语篇中模糊语言的构建方式,并针对其构建方式提出一些适用的翻译策略来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3.
模糊限制语是演讲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基于Lakof f对模糊限制语的定义,以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分析TED英语演讲中的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英语演讲中的模糊限制语的功能是增强演讲说服力,丰富客观性,使话语表达更加委婉礼貌。研究结果为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在口语体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也为各行各业的演讲者提供模糊限制语使用建议,提高其演讲水平,使其演讲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4.
模糊限制语就是在英语的表达中将一些事物变得模糊或者是不那么模糊的词语。但是不同层次的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的写作中,对于模糊限制语的运用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随着大学英语越来越重视英语的表达,在现在的英语写作中,模糊限制语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此,对模糊限制语在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并探索模糊限制语在非专业英语专业写作中使用的策略,以期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的一部分,在外交场合中 被频繁使用。本文基于2010年至2017年总理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员转 录文本,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模糊语进行研究,旨在探究现场 口译员如何介入及口译模糊限制语,并探究其如此介入及口译 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王珍 《海外英语》2013,(8X):249-250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交际策略,它表明命题的观点而非事实,时常与可能性及不确定性相关。近年来学者们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语义或是语用等角度的研究。基于前人的研究,笔者试图利用顺应理论对四位美国总统在中国发表的演说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阐释。研究表明:四位美国总统在演说中都使用了大量的模糊限制语以顺应相关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7.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文章在对日语模糊限制语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日本《朝日新闻》报道中的模糊限制语,阐释日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BROWN,LOB,CLEC三个书面语语料库,通过对比英语本族语者与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书面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探讨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写作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因素,指出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应尽可能避免文化思维差异及母语迁移对写作的影响,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加强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使学生在表达中增强正确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意识,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的一种,具有重要的语用功能。本文基于英汉商务信函范本为语料,以Hyland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和Stewart对商务信函的分类研究为基础,对英汉商务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等进行对比,研究其相似和差异并对其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进而对英语商务信函写作提出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先简要介绍了模糊限制语及其两大类别——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与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综述了现有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然后通过影视文学作品中的隐性冲突话语实例,分析了模糊限制语在其中的使用;最后对模糊限制语在隐性冲突话语中出现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模糊限制语在交际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拟就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分类以及在政治语篇中的语用功能做出分析,得出结论:政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具有保全面子,增强说服力,赢取认同与支持,避免承担责任,进行自我保护等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12.
试论模糊限制语在政治演说中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从事用的角度分析模糊限制语在政治演说中的功能。笔认为,政治演说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使其话语更加可信稳妥,委婉客气,从而避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或招致批评,更好地达到其演说目的。  相似文献   

13.
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文化中,主要表现在词语和语篇上。模糊限制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恰当使用可使话语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从而更好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语言交际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自1972年莱卡夫提出模糊限制语这一概念以来,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文章选取美国国防部((2012中国军力报告》为语料,对其中出现的模糊限制语进行实例分析,并使用分析软件来统计其中模糊限制语的分布和其出现的频率。研究发现:撰写者选用的模糊限制语受其政治倾向影响;在具体语境下能表明说话人态度;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以及具有劝导作用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interviews with eight adult immigrants to Montreal,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discourses from their cultures of origin interact with discourses in the host culture to influence the process of identity construction during their acculturation to the host society. Drawing on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psychological concepts of identity development, the roles of the often conflicting discourses from two different societies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these adult immigrants. The most prevalent recurring theme from the interview data concerned what participants referred to as shyness. The meanings of this theme and it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ocultur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Interview data from this study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of sociocultur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lements of the discourses of one's society of origin which c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order to create a more inclusive host society.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三国演义》罗慕士译本中有关例句及其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进一步丰富模糊限制语应用研究,探索模糊限制语的运用对凸显古典译著中人物性格,实现人物间交际目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draws on an ESRC‐funded study of 70 families in two London locations. It focuses on a set of contemporary and contradictory political discourses that work on and through the lives of working‐class mothers and thereby create tensions and impossibilities within their lives. We illustrate the ways in which these women are positioned by and within these discourses in ways that leave them vulnerable to political and media criticisms.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公共治理改革的话语选择大体上有三个范畴:现代性的政治哲学话语、公共服务治理的空间结构、官僚制/后官僚制。由于这些范畴自身充满着诸多冲突,因此,美国教育公共治理改革的话语面临着两难的选择。然而,两难的话语抉择必将推动美国教育公共治理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批判组"及其类义符号和"毒草"香花"及其类义符号是文革文学批评中最突出的两组话语,烙有文革时期特有的印记。以"批判组"为代表的文学批评主体的集体出场,表明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对个体言说的强力控制;当"毒草"被妖魔化、"香花"被英雄化时,文学批评方式的两极分化愈演愈烈,显示出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对批评话语的强力渗透。  相似文献   

20.
对2009年4月2日二十国领导集团伦敦峰会中奥巴马的答记者问进行个案研究,探讨模糊限制语在其中的语用功能。文章首先将语料中的模糊限制语分为四类,然后进行定量分析,最后结合语境得出模糊限制语的五个语用功能:显示客观性,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提升语言的简洁度,减轻说话人的责任和保全对方面子。研究认为,模糊限制语在答记者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