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常福,1972年生,河南宁陵人。2008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书法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书法教研室主任。书法论文及作品多发表于《美术观察》、《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等刊物。论文《徐渭草书艺术及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提示》曾获河南省教育厅主办的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大赛一等奖;书法作品行草书《明人书论》获"庆祝建国50周年爱我中华"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意临居延汉简》获山西省第四届临帖展三等奖、小楷《齐物论》获河南省首届全国电视书法大奖赛佳作奖。另有作品荣获第六、七届全国教师三笔字大赛一等奖、"建文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河南省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二等奖、"嵩阳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书法作品曾入展山西省首届小品展、山西省第七届全省书法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等。  相似文献   

2.
我从小就喜欢书法和绘画. 抗战开始时,我读小学五年级,学校停办,我就失学,从此在家种地.为了生活,我每年都要挨饿,吃南瓜度日,我的“瓜饭楼”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生活尽管这样艰难,但我仍喜欢读书,喜欢书法和绘画.书法方面,我找到了最普通的印本《九成宫》,我长久地临习它.之后又临了《皇甫君碑》、《虞恭公碑》,《化度寺碑》是很晚才看到的.小欧的几种帖,如《泉男生墓志铭》、《道因法师碑》等我也临过.我习欧字有好多年,并且乐此不疲.我感到欧字典雅大方,端庄凝重,结构严整,有巍峨气象,而且有王书的底子,且以后行草学王字容易合拍.  相似文献   

3.
<正>晚明宋曹所著的《书法约言》,融合了《笔阵图》与《书谱》中的部分观点,并加入自己的理解作进一步阐释,文无浮词,简明扼要,是指导书法学习创作的优秀论著之一。对初学者如何临帖,宋曹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书法约言》卷首总论中写道:"又初作字,不必多费楮墨。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观之,既复,背帖而索之。"这段话的意思很明了,初学写字时,不需要直接大量临写,而是选择好的字帖去仔细读,反复观摩直至熟记于心,再尝试临  相似文献   

4.
品读     
<正>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宋·姜夔《续书谱》自古以来,学习书法第一步自然是临摹,书法技法的精进更需遍临诸家,如王铎的临作就占据了其存世可靠作品总量的四分之一。姜白石则一语道破临与摹的奥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在其《书说》中云:“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行:行走)、草如走(走:奔跑)。未有未能立而能行,未能行而能走也。”苏东坡先生的这段话,强调了学书法必先学好楷书的重要性。我认为,在当前“浮躁书风”盛行的时期,很有必要强调一下楷书临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王常福,1972年生,河南宁陵人。2008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书法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书法教研室主任。
  书法论文及作品多发表于《美术观察》、《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等刊物。论文《徐渭草书艺术及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提示》曾获河南省教育厅主办的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大赛一等奖;书法作品行草书《明人书论》获“庆祝建国50周年爱我中华”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意临居延汉简》获山西省第四届临帖展三等奖、小楷《齐物论》获河南省首届全国电视书法大奖赛佳作奖。另有作品荣获第六、七届全国教师三笔字大赛一等奖、“建文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河南省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二等奖、“嵩阳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书法作品曾入展山西省首届小品展、山西省第七届全省书法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等。  相似文献   

7.
正薛绍彭,字道祖,号翠微居士,长安人,生卒年不详。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官承事郎,监上清太平宫,后任秘阁修撰等职。其工书法,善诗词。宋高宗、虞集、赵孟、王世贞、张丑、刘熙载等对其评价极高,认为他独得"二王"法度,深入"山阴"堂奥。其传世书迹,有《云顶山诗帖》《左绵帖》《昨日帖》《通泉帖》等。《大年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薛绍彭的代表作之  相似文献   

8.
<正>本书简介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以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瑾形容书法的名句"囊括万殊,裁成一相"为名的这本书,是一部能够融艺术性与学术性、知识性与鉴赏性为一体的书法书。所谓"六体书",在本书分别指的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和行草书。这个顺序大致反映了汉字产生和演变的过程。因不少基础汉字的行书、草书区别有时并不大,故这里将行草合为一体。依据古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原则,本书遴选了50个汉字。所选文字多为象形字,偶有一些比较基础和常用的会意字、形声字。  相似文献   

9.
临帖人生     
在假期,计划让儿子学一项特长,于是想到书协的一个朋友。带着儿子登门拜访,对学书法的基本条件和步骤有了点了解。朋友说,学书法,从楷书开始,楷书是基础,然后才是行草隶篆,每一个阶段的关键是临帖,根据自己的喜好,临谁的贴,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将来书法水平的提高。书品如人品。内行的人,能从一个人的书法读懂这个人的性情和修为。这话不假,其实何止是书法呢,一个人从小开始,做人处世也是时时在"临帖",只是这  相似文献   

10.
古文助读     
原文文征明习字文征明①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②,或答人简札,少③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注释①文征明:人名。②苟且:凑合,马虎草率。③少:稍微。译文文征明临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称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2.·…  相似文献   

11.
正李玉振先生的行草书作,似写自撰诗,书法风格与诗作风格相统一,有"求师何须追踪迹,信手拈来情也真"的情趣,通篇达到了"笔墨到处便传神"的境界。章法也不错。需要商榷的是,"书法"与"写字"是有别的,如果写写玩玩,有这个心态,写到这个程度,就很好了。但如果按书法要求,就需要深入传统,师法经典,否则,"信手"写来,书中无法,便不是"书法",只是写字而已。细看这件作品,书写性  相似文献   

12.
在山先生所撰《尹默先生学书年表》固重在表扬其乡先生之书法造诣,然年表而冠以学书,则亦有在山先生之微旨在焉。此表谓“先生八岁练字”“十五岁还不能悬腕作书”“至廿岁始悬腕作字”“卅一岁始临北魏……在此期间,除简牍外,不常以行书应人,多半为正书。直至一九三零年四十八岁始学行草”,则此年表示人以学书应从正楷入手,不应遽从行草学习之意,显然可知,特未明言之耳。因为拈出,以告读此表者。 一九七九年十月郭绍虞序  相似文献   

13.
帖与生活     
汉字书写到了魏晋之后,行草在文人书信间成为主流,形成对正方汉字结构的颠覆。汉隶、唐楷,代表了官方诏令文字的庄严;行草则游走于文人书信诗稿间,有一种从世俗规矩礼教解脱出来的潇洒自在。魏晋文人的"帖",是日常的书信,是简单的问候,是有所馈赠时附带的一纸便条。王羲之留下的"帖",原来多是他写给朋友的短信。因为信上的书法太美,看完后舍不得丢弃,存留下来,经过一代一代"临""摹",变成练习书法的"帖"。保留在台北故宫的"奉橘帖",原来是三封信,经过"临""摹"  相似文献   

14.
秦永龙,字长云,别号准半斗。退休前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书法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专业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古代汉语、汉语文字学和中国书法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西周金文选注》《书法常识》《书法精品》《楷书指要》《汉字书法通解·行草》《书法》等。参编高校教材有《古代汉语》《古代汉语通论》《书法概论》《书法教程》等。  相似文献   

15.
《拙政园图咏》的书法诸体兼备,书体的多样性反映了文徵明书法功底的深厚扎实,诸体中以小楷、行草居多,代表了文氏书艺之长,书体的选取又与诗、画完美融合,从中既可领略文氏书法超凡的艺术成就,又可感受诗、书、画三艺一体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元代在统治者推行“汉法”等文化政策的推动之下,书法领域呈现出相对繁荣的景象。张雨时代是元代书法史的重要时期。该时代的书法风貌具有鲜明特征:(1)权重位尊的赵孟烦起元代书坛的伟大旗手,其复古主义书学思想影响了几代元代书家,与鹰下群贤共同营铸了元代书法的整体风貌;(2)在赵孟颊的积极倡领之下,二王以来所确立的帖派书风得以复兴和发展,与以张雨和杨维桢为代表的新潮书风交相辉映;(3)不仅楷行书成就斐然,篆隶书法也蔚然成风,成为“托古改制”的复古书风的重要支脉;(4)书画印三者相依相映、相辅相成,合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相似文献   

17.
刘基《春兴八首诗卷》书于元至正十六年丙申(1356)春,其年刘基四十六岁,正羁管绍兴。该诗卷是其流传至今为数不多的重要手迹之一。刘基书法立足赵孟Ye,上溯智永、虞世南等,贯以二王遒媚书风,融以己意,跳出前人藩蓠,是元末明初一代书法名手。  相似文献   

18.
正荆楚网,2014年8月20日作为中国汉字特有的传统艺术,书法的传承方式一直备受关注。教育部在2011年提出《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又在2013年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但具体操作上,还没有统一的方案。日前,田英章所推出的"田楷"因或将进入教育部的中小学书法教材,引起轩然大波。这背后所涉及的,既有书法美学之争,也可能有利益之争。(8月16日《人民日报》)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百变神奇。篆隶楷行草,不同书体有完全不同的风格,每种书体中又是  相似文献   

19.
陆建楼先生书刘禹锡诗行草斗方作品,章法合理,字形大小有别,行草相间,笔法流畅,笔断而意连,秋、盘等字结体俊美。尤其在用墨方面,较多使用枯笔,使作品力感增强,是一篇成功的行草书法。  相似文献   

20.
《文赋》     
<正>【作品概况】《文赋》全称《唐陆柬之书陆机文赋卷》,晋陆机撰,陆柬之书。墨迹本,无款。纸本,正行草三体并用。纵26.6厘米,横370厘米。全卷144行,1658字。其中行楷1566字,草书92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观典赏析】《文赋》是陆机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而陆柬之又是陆机的后裔。陆柬之少时读《文赋》就想书写一篇,但怕书法不精"玷辱"祖先一直未动笔,直至晚年才了了自己的心愿。《文赋》是陆柬之行楷代表作,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几部名家真迹之一,被称大唐第一行书。《文赋》笔法直逼大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