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与其早龄期自干燥收缩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预测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的早龄期自干燥收缩,为高性能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分别通过对3个不同水灰比(0.25,0.30,0.35)和4个不同养护温度(10℃,20℃,30℃,40℃)条件下28d龄期内水泥胶砂自收缩的测定,揭示了水泥胶砂自收缩与养护温度之间的依存关系,为高强混凝土自收缩温度依存性的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得出同一水灰比的胶砂,随着养护温度的升高,早龄期自收缩速率加快,自收缩量明显增大;随着水灰比的降低,自收缩量显著增大等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3.
引入增量法,提出了改进的新老混凝土粘结约束收缩力学模型。根据相关的实验结果论证该约束收缩力学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利用改进的模型对新浇筑自密实混凝土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情况以及粘结面上的约束剪力进行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自密实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因收缩而产生的应力更大,尤其在早龄期;收缩应力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由收缩的影响,而且与混凝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三种不同水胶比和矿物掺合料掺量为变量,研究混凝土耐久性的变化.通过试验得出:混凝土早期自生收缩变形发展较快,几乎随时间呈线性增长趋势;随着矿物掺合料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自生收缩随之减小;随着龄期的增加,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逐渐增大,早期发展速率较快,15d后增长速率变缓;相同龄期时,随着混凝土中掺量的增大,其干燥收缩变形减小.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易产生温差、收缩裂缝质量通病的机理,提出了在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选用较长的龄期不但可节省投资,而且有利于控制混凝土温升,防止温度裂缝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根据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易产生温差、收缩裂缝质量通病的机理,提出了在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选用较长的龄期不但可节省投资,而且有利于控制混凝土温升,防止温度裂缝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基于《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3-2012)推荐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采用地方材料,成功配制出了强度等级为C50-C60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试验研究所配制的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重点考察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峰值应变和泊松比等。研究结果为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N线工区C60盾构式管片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要求,对C6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C60盾构式管片高性能配合比参数的控制以及一种简易的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同一来源混凝土制备不同粒级的再生骨料,研究其对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抗裂性和干燥收缩的影响。再生骨料降低混凝流动性,改善粘聚性和保水性,粒级越细影响越大。再生骨料使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有不同程度降低,粒级增大强度下降越少,但对抗折强度的影响不大。再生骨料可以抑制早期塑性开裂,取代粒级越小、取代范围越大,效果越显著。长龄期的干燥收缩随取代粒级减小和取代范围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混凝土高性能的主要方面之一。采用正交试验的级差分析法比较了水胶比、砂率、减水剂品种三种因素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情况。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工程实际,确定最佳的减水剂品种、合适的水胶比和砂率值,进而优化了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自生收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高性能混凝土的自生收缩随之减少.根据试验结果回归出的自生收缩应变函数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2.
开发研制了由PC机、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数据采集系统、激光位移传感器、移动存储设备等组成的完全非接触式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仪。介绍了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仪的基本组成、操作步骤、功能特点及基于三角反射法的测试原理。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可以对混凝土或砂浆的早期塑性收缩变形实现全过程测量,具有方便、可靠、连续、精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粒子蜂群网络建立高性能混凝土坍落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粒子蜂群算法(particle bee algorithm, PBA)结合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NN),发展出一套能预测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HPC)坍落度模型的方法。以演化运算树(genetic operation tree, GOT)及倒传递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twork, BPN)2种已发表的方法来比较其准确度。从模型的准确度可知,粒子蜂群网络(particle bee neural network, PBNN)模型预测的准确度高于GOT,但接近BPN的准确度;从参数的影响性可知,PBNN显示水、强塑剂、粗骨材、细骨材、粉煤灰及水泥添加量对于HPC坍落度的影响性大,而高炉矿渣粉用量对HPC坍落度并不敏感,显示各项材料对于坍落度的影响仍具备高度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各种影响因素,结合神经网络的特点,提出运用神经网络中带有偏差单元的IRN ( Internally Recurrent Net) 模型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预测与控制的新思路。通过实例验证,该模型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今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预测与控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宇 《惠州学院学报》2007,27(3):96-101
研究了三种外掺料对路面混凝土早期开裂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 将水泥路面的早期开裂机理归结为混凝土具有塑性收缩、自收缩和干缩等早期收缩性能; 采用室内试验分别研究了聚丙烯纤维、钢纤维和粉煤灰对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聚丙烯纤维和粉煤灰能够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值, 钢纤维的改性作用则不明显。建议为全面评价不同混凝土的长期开裂性能, 应增加开裂后的疲劳和冲击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低碱膨胀剂和缓凝高效减水剂双掺技术在华林大厦和福耀浮法联合车间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中应用两个工程实例证明,采用双掺技术可以防止混凝土早期收缩产生的裂缝,从而提高混凝土抗渗性满足防水抗渗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7.
就某高速公路拓宽桥梁新建上部结构混凝土收缩对结构受力的影响进行分析。介绍混凝土收缩的机理、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结合工程实例,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混凝土收缩对T形梁结构受力的影响,为拓宽桥梁的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精度,利用改进果蝇优化算法(IFOA)优化RBF神经网络的参数Spread值,建立IFOA-RBF预测模型用于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以UCI数据库中的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数据集为例,以每立方混凝土中的水泥、高炉矿渣粉、粉煤灰、水、减水剂、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含量以及置放天数为网络输入,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作为网络输出,进行仿真测试,并将结果与参考文献中的其它方法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的RBF网络既体现了广泛映射能力,又明显地提高了网络的泛化能力。验证了IFOA-RBF模型在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