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基础写作学》二人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础写作学》是刘锡庆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第一个以“写作学”作为书名,对写作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探讨,构造起一个新的写作理论框架,作了有说服力的阐述,是一部守正出新的理论层次较高的现代写作学杰作。《基础写作学》突出地论述了写作实践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写作学的内涵和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具体阐发了写作过程各个阶段的实际内容、操作要领和方式方法;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又有条分缕析的微观研究,具有鲜明的汉语写作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采,使全书有了堪称为“学”的品位和规模,被誉为“当代写作学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2.
马正平的《非构思写作学宣言》通过对写作学构思论这一常识的质疑,提出了“非构思写作”的革命性理论主张。“非构思写作”当然接受了后现代哲学的影响,且与后现代哲学具有暗合之处。但是,“非构思写作”与后现代在暗合后立即分手,即“非构思写作”对于构思论写作学的颠覆是为了建构本土的中国当代写作学。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马正平在《非构思写作学宣言》中提出的观点进行了回应与探讨,通过对“构思论写作学”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的知识社会学考察与意识形态分析,批判了当代主流写作学的基本预设,并就如何建立中国本土写作学体系提出了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4.
写作学是一门“古老而年青”的学科,这似乎成了写作学界的一种共识.这一概括也确实准确而辩证,也很机智.但鲜为人云或不愿正视的却是,时至今日,写作学的症结所在也正在于斯,“古老”是人家的,“年青” 是未来的,而时下的写作学——能引以为骄傲的写作学究竟在哪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整个学术界理论备受责难与冷漠的当代社会,写作学更是首当其冲,厄运难逃.  相似文献   

5.
写作学究竟是学科还是术科,这一话题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一直为写作学界所津津乐道、争论不己.这既体现了写作学研究的深入,也反映出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困惑.不管是学科,还是术科,写作学总归是一门研究写作的系统理论,这一点已为大多数写作研究者所认同.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术科”论者认为写作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技术学科,因而它的理论构成应为操作理论、技术理论,对其研究应以操作理论研究为主;“学科”论者则格外强调写作基本理论、元理论、“大技巧” 的研究,认为不如此则无法建立起写作学,也不会有正确的操作理论.由  相似文献   

6.
在写作学理论中,中国古代同样存在着所谓的“构思写作学”与“非构思写作学”两个路线。秀视古代的写作学理论,可以发现,“构思写作学”的误区在于错误的规定了写作活动的活动领域和逻辑起点。而这个问题的实质,不仅是写作学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认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如果把当代写作学由多层次、多角度、多要素组成的基本内容比喻为一首交响乐的话,那么,人们就不难发现,文风理论这个音符显得非常微弱几近于无。人们不禁会问:难道古人苦心经营、建树颇丰的文风传统理论过时了吗?抑或文风问题在当代不复存在?还是文风理论与当代写作学格格不入?这一连串的问号,不能不引发我们对文风理论进行反思。翻开现代写作理论建设史,可以看到,文风理论走了一条由热门转向冷却的沉浮道路,由一统天下到全然被闲置。这一热一冷的反差对比,是以80年代初为界碑的。这里我们不妨先用粗线条勾勒出建国以来至80年代初写作理论体系中的“文风”学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就业大震荡@张晓明本栏编辑宁杲当西方经济衰退又诱发起一股挡不住的失业潮的时候,中国再也不是“世外桃源”。昔日被奉若神明的“铁饭碗”如今锈迹斑斑,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紧锣密鼓,使就业成为了神州在地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中国闲人知多少“人是世...  相似文献   

9.
“研究”上承储备,下启构思与表达,是写作过程中一个关键的中转性环节。它是形成文章的思想内容的必要手段,又可以强化创造欲望而促成写作,深刻地影响着写作意向:写什么和怎么写。“研究”不同于构思。前者是寻求思想发现,为文章提供内容寻找最佳的文字表现形式。本文认为,当代写作学家们若能对之从理论上加以辨析,探幽寻微,必能建立写作学理论的新体系,完善教材的编写,而把写作教学真正转移到开发学生智力为重点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0.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写作学理论专著。其中《神思》篇是创作论的首篇,文中的“神与物游”、“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意——思——言”等观点对于当代写作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代写作学研究经历了文本论写作学、过程论写作学、主体论写作学和文化论写作学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文本主义"走向"人本主义"体现了写作学研究价值取向的根本性转变,但由于对写作主体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人本主义转向的不彻底,在研究格局的分布、研究思路的确立和研究视角的拓展上存在缺失。弥补这一缺失,有赖于研究者自觉地将儿童写作主体纳入写作学的理论图景,建立贯穿写作主体发展全过程的人本主义写作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较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上,对构思主义创作论和写作学产生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对其基本观念、方法进行了实践的和理论的批判,并指出“非构民写作学、是对发达的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回归、超越、升华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从非构思写作学主张写作内容应“消解预设”的“未定论”追求上实现心灵高度自由来看,它体现了一种后现代写作精神、学术文化;但它又主张写作思维操作模型则是固定的,这样,它又是一种超越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的原创性哲学观念,而这种哲学精神恰恰是“依道而生”的中华哲学文化的东方神韵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写作学研究的状况究竟如何呢?我们的看法是:从三年前掀起的“构建现代写作学新大厦”的热潮以来,写作学研究分为二股流向,一股是从写作学实际出发,进行实质性的研究,不断有新的进展、新的成果,但在写作学界激不起大的涟漪;另一股是脱离写作学实际,重在搞“花架子”的研究,曾经热闹过一阵子,目前已经不景气了。为什么一股流向激不起大的涟漪,另一股流向不景气呢?这是很值得探讨的。下面,我们就写作学研究存在的三个问题谈点感想,或许能对写作学研究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小学作文学以“写话”“习作”“习作”的三段论来概括小学作文学段,它是基于传统写作学思路发展起来的。随着创意写作学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引进创意写作学视角,运用创意写作学理念,改进小学写作教学,已经具有一定的可能性,改“作文”为“写作”,以重新设计学段思路,以“描述”“表述”“创作”三段论来概括小学写作学段,也许是一个可行的理论探讨抓手。  相似文献   

15.
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当代写作界出现了一种非构思写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传统的写作理论中“素材积累——构思酝酿——写作传达阶段”“或‘构思’——传达”的过程,是不真实的,是很做作的。同样,中国当代的几代写作家所共同创造出来的这个构思主义写作学的‘假想’,也是不真实的,也是缺乏实践依据的”;…“文章的立意、材料、语言是自觉化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 执笔行文是写作的重要过程。它是以书面言语的面目出现的。现代写作学不仅要研究语言规律,使写作主体运用语言时能够知道“规矩”和“方圆”,而且要研究书面言语的生成规律,使写作主体能更自觉地运用它将思维成果外化出来。过去,文章学、文体学和写作学都研究了语言,而没有涉及到书面言语问题。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研究问题的深入和研究领域的拓宽,书面言语这个领域也将成为写作学的研究对象。本文想就书面言语的生成及其能力的培养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书面言语是作者思维之后,把思想情感以有形的文字符号记录下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与思维和情感有着一定的关系。要研究书面言语的生成,而不探求情感、  相似文献   

17.
湖南师专系统协作编写的《作文学》(张会恩主编,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本写作教材。《作文学》是以文章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的。作者用了十二章近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作文的基本原理:前有“绪论”一章,对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进行了史的考察;其中“作者”一章,论写作主体;“感受”、“思维”、“想象”、“情感”、“构思”、“技巧”、“文采”七章,论写作过程;“读者”一章,论文章阅读;“规律”一章,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再加下编的文体论,就构成了对写作活动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文学》是以恢宏的气势、求实的精神来建构理论体系的。这一点,从“绪论”一章可以看到。要论及作文学研究的对象与理论体系时,作者不仅对文章学的发展及文章学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如数家珍,而且对文本写作学、过程写作学、主体写作学、文化写作学等各种写作学思想及它们取得的成绩十分清楚。从而把全书的理  相似文献   

18.
写作学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从先秦以至清代出现了许多讨论写作学习和教育的专著与教材,但总体上看,都是经验主义的描述和静态的作品分析,它导致了教法上“以读代写”的陈旧模式,对现代和当代的写作教学影响极深。新时期以来,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下,写作学理论迭次嬗变,不断革新,推动写作教学,经过艰难的改革与蜕变,终于完成了由传统到现代的演进,成为了具有当代科学品格和宏观理论视野的全新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写作学理论研究走过一段本体迷失的歧途后,终于又在大局上返回本体研究的正轨。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必然会导致理论本身日益向更抽象的方向发展。理性的抽象是本质的反映,它更接近真理,这是勿庸置疑的。 但是,现代写作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抽象再抽象,一直抽象到“象空气一样,人人需要但又感受不到”的程度方才罢休。现代写作学自诞生的那天起,就力图解决传统写作理论无法解决而现实生活中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难题。这是这门学科富有生命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当代诗坛在长期的沉寂后,突地冒出了一股以青年诗人为骨干的新诗潮,这股新诗潮作者们的诗以明显地不同于传统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震动了当代文坛,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且尚未完全平息。对于这股新诗潮,褒者,誉其为“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是“崛起的诗群”;贬者,则把他们的诗斥为“朦胧诗”,“古怪诗”,“是西方没落诗歌的沉渣泛起”,从而加以一概否定。事实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