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闲散青少年群体与社会主流群体的隔离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由此所衍生出的归属感缺失、自律性降低、对其他社会群体的敌视以及自身人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是闲散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严重地影响着闲散青少年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对社会生活的心理适应。在现代化进程中,消除社群隔离,关爱闲散青少年,是预防和减少闲散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认知偏差与人际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人只有通过与他人交往,才能发生社会行为,共同完成社会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使意识得到沟通,感情得到交流。青少年期是交友的高峰期,是人一生中参与群体的全盛期,在交往中建立起的友谊是青春最美好的花朵。友谊能促进他们成长,帮助他们独立,友谊中的相互接纳、彼此探索、情感交流能使其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   人际交往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接触。在交往中包括三种心理成分:认知、情感和行为。认知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但是由于青少年社会认知尚处在发…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人格却出现了些许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国门打开,西方文化纷纷涌入,对中国文化形成冲击;同时,青少年自身意志薄弱,于是在青少年这个群体中就容易存在理想信念淡化,心理价值失衡,意志较为脆弱等人格弱点。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要学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帮助青少年重新树立文化自信,培养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对构建青少年网络伦理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社会网络化的进程中,作为中国网民中最具活跃性和代表性的群体-青少年群体,其网络生活方式的质量高低、文明与否,形成的价值观念、伦理精神和道德水平的状况,对现时和未来的中国文明与进步都将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分析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的现状,构建与时代共鸣的青少年网络伦理精神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人格作为个体社会价值与精神形象的体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青少年学生处在人格形成与发展的敏感时期,加强其人格培育,使之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契约精神为视角,首先将人格与德性精神进行同步解读,然后对当代青少年学生人格培育的原则与悖论进行探讨,从多个维度给出青少年学生群体人格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影响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众因素中,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家庭对儿童起很大作用,并终其一生。事实不然,青少年的同辈群体才是影响其人格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同辈群体满足青少年的情感交流需求和促进情感的发展成熟,促进青少年的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发展,是青少年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对青少年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培养社会角色、学习行为规范有较大的影响,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环境适应能力和合作竞争的本领。  相似文献   

7.
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负面影响与教育干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作为信息社会标志的信息网络,以其独有的特点对当代青少年群体构成挤压冲击,在青少年中引发了诸多心理不适和道德问题,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策略,以削弱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社交网站使用在青少年群体中相当普遍,并对青少年心理社会适应以及心理人格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容易降低自我概念清晰度,催生抑郁倾向,诱发嫉妒、焦虑等情感体验。文章基于社会比较理论视角,提出了开展网络社交教育,提升青少年网络信息素养;进行正确引导,消解青少年负面体验情绪;净化教育网络环境,引导青少年进行正确的社会比较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道德人格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青少年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人格缺失的问题。针对青少年的困惑与迷茫,家庭、学校、社会应协手共建道德人格体系。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中智力和情感发展最关键的时期,积极情感的培养关系到青少年思维的发展、人格的形成与国家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共同关注。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探索情绪智力理论在青少年的积极情感形成中的作用,指导青少年表达、管理和调节情感,以期对青少年的情感素质培养和健康成长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是处于心理从易变走向成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一类特殊群体,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一些复杂社会问题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文章分析了新时代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各种表现、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在系统分析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下强化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与时俱进、建立现代家教理念和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12.
一、同辈团体(麻吉)对青少年的重要性   人是群居的动物,无论生理方面或心理面均不能脱离群体而生活;一个人漂流荒岛,最难受的不是生存问题,而是孤独与寂寞.人活在群体中,在物以类聚下形成同辈团体,它是由一群年龄相近的人所组成的团体,出现在人生各阶段中,对青少年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是处于心理从易变走向成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一类特殊群体,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一些复杂社会问题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文章分析了新时代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各种表现、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在系统分析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下强化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与时俱进、建立现代家教理念和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埃里克森认为,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是青少年期最为基本和重要的心理社会任务。在社会转型期,个体如何完成自己的同一性过程是当前心理学领域尤其是青少年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正处在被人称为“黄金时代”的青少年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个体生理上快速改变,心理发展中出现了许多质的飞跃,人生观逐步形成,人格日趋成熟,也正是由于中学生生理变化快速、社会经验缺乏与适应能力不足,加之现代社会急剧变化,中学生阶段所经历的心理冲突、矛盾和困扰,比起处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来说,又是比较特殊的,其体验也是比较强烈的。  相似文献   

16.
“批评是一般文化史的组成部分,因此离不开一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离不开其赖以生存、根植的时代生活、群体心理和文化土壤。然而,社会时代和文化现实及其延展生成的群体取向,总有一股不可抑制的渴望,要把所有外界感觉经验同化为内在的心理事件,在犬牙交错、异态纷呈的人格心理结构层面中,演出一幕幕时代的悲喜剧。  相似文献   

17.
教会合作     
交往与合作是个体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儿童青少年由只具有动物性的人发展为具有社会性的人的主要手段,它的发展水平依赖儿童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发展。在儿童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家庭、学校的负面影响,儿童青少年常会出现交往障碍,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个人生活中遇到困难,并增加社会的病态成份。教育要在尊重、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前提下,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使他们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走进生活,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18.
小组工作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文教资料》2006,(14):93-94
青少年及其群体是人群中最活跃、最敏感的层面,他们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他们的问题与工业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小组工作在青少年发展方向指引和青少年自身成长方面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是为祖国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开展青少年小组活动,一定要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现实状况以及他们普遍存在的某些特质,并在此基础上安排小组活动,把握工作的重点,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人格发展与人格特点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和人生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风 貌和别具一格的人格特点。青少年在此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其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倾 向性渐趋定型和完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及自我调控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又具有狂飙激进 、变幻躁动、闭锁文饰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青少年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它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而青少年由于独特的身心特点,使他们处于个体发展历程中对社会发展变化最为敏感的时期,社会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发展往往使他们难以把握时代发展的脉膊,有时致使迷失发展的方向。因此,探讨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变革中把握时代精神并用它来指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