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教育   3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关怀是当代教育的新话语,而教师的亲和力则是教育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之一.教师的亲和力是指教师通过其人格魅力和关心、爱护、帮助、信任学生等带有感情倾向的行为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能力.具体地讲,"亲"就是热爱之情,体现为爱、关心、温暖、支持、信任、帮助等,"和"就是指协调、和谐,体现在师生关系的适度与合理上,实际上,教师的亲和行为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积极的肯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中外德育理论发展趋向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对学校德育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在德育过程中应倡导学生的心理自由的观点。作者对心理自由的涵义、它在德育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目前学校德育的现状,建议通过重新认识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亚文化建设、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加强成长指导等措施保证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自由,从而使学校德育真正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3.
4.
所谓成长认同,就是他人和青少年自身对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向成人目标靠近的积极变化和向上趋向的赞赏和肯定,成长认同具有明显的态度倾向。成长认同既可以是对成长过程的认同,也可以是对成长结果的认同。前者是对成长过程中每一种向成人目标迈进的行为肯定,是成长  相似文献   
5.
亲和教育是中国教育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继承与发扬这一传统,对充分发挥现代家庭在教育子女成长成才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家庭与学校、社会或其他青少年教育的场所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以“爱”为主要内容的亲情,这是家庭亲和教育的天然基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是伟大的人类之爱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爱是任何他人不能剥夺和代替的,这是施行家庭教育的最好心理条件。教育理论与实践均证明了家庭亲情在教育中的巨大力量。   亲和教育,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为青少年营造一种精神和物质相…  相似文献   
6.
论青少年教育的亚文化发展功能范中杰青少年教育的亚文化发展功能主要是指青少年教育对青少年亚文化发展的维持、延续和促进作用。一般地讲,主要包括亚文化的认同功能、传播功能、导向功能、升华功能和创造功能。这五种功能很明显地体现了青少年教育作为青少年亚文化简单...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理论和教学实践,阐述了高师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首先分析了现阶段高师学生的主要特征,其次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为主的一些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实施将有效地巩固“两基”成果,极大地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对农村现代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地说,这一体制的实施———首先,真正明确了政府承担发展义务教育的义务,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最基本特征。教育现代化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实施义务教育,这义务的基本含义是,家长有责任保证子女上学,政府有责任为适龄学生提供入学的保障。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真正明确了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在发展义务教育中应尽的义务,体现了现代…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传统家庭教育中知识优先论、儿童幼稚论、子承父业论等观念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消极影响的分析指出,解决当代家庭问题的关键在于家庭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并依据科学的儿童成长观和现代人才观提出了家庭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新形势下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有关个体社会化的理论论述当前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点及其对策,建议德育工作者从(1)加强价值取向与价值澄清教育;(2)实现激励性心理相容;(3)保证青少年的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4)树立正确的青少年观等四方面入手,使青少年能在意识上与行动上实现与社会相符合的人生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