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端头土体加固是盾构机始发、到达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盾构机始发、到达事故多发地带,即端头土体加固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盾构机能否安全始发、到达。因此,合理选择端头加固施工工法和必要的加固监测,是保证盾构法隧道顺利施工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前,端头井洞口土体加固方法多种多样,文章介绍了采用旋挖咬合素混凝土桩+高压旋喷桩的方法进行了加固,基本保证了盾构机在整个始发和到达阶段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3.
地铁重叠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地铁重叠盾构隧道的变形,并分析了上下隧道的施工顺序、盾构隧道净距、土体加固措施等因素对变形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先上后下、先下后上对地面沉降影响很小,先下后上施工顺序中下部隧道会上浮,先上后下施工顺序中上部隧道会沉降;盾构净距越大,先下后上施工顺序中下部隧道的上浮量越小;采用注浆加固措施能有效减少下部隧道上浮量。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6,(7)
通过黄家岭隧道洞内的二衬、仰拱快速施工技术的应用,介绍了隧道二衬、仰拱端头模板的加工与现场安装的施工方法,分析了二衬、仰拱端头模板在长大单线隧道的应用价值,阐述了二衬、仰拱端头模板在长大单线隧道中的使用,能有效的控制二衬、仰拱的施工质量。以黄家岭隧道为例,表述了二衬、仰拱端头模板的加工与安装的一般施工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5.
喷锚支护技术采取在所加固坡面上钻孔,打入锚杆、注浆,在边坡表面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形成面板.天然的边坡土体经过锚杆的加固与喷射混凝土面板的有机结合,通过三者的互相作用,形成以主动制约为基础的复合体结构,提高岩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土体的侧向变形,促进了坡面的稳定.喷锚支护技术目前广泛运用在建筑深基坑、隧道、煤矿巷道、治金、水利水电,公路等方面,本文中,主要对公路建设项目中路堑边坡坡面防护采取喷锚支护技术时进行分析和阐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软弱破碎地段隧道施工的开挖工作面失稳破坏形式分析,建立极限平衡理论开挖面稳定分析模型和极限分析上限法隧道开挖面稳定分析模型,分析隧道开挖面失稳破坏时的土体破坏形式,通过建立隧道开挖工作面的失稳破坏模型,分析未支护地段及开挖面的预加固工法对隧道施工开挖工作面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冻结技术在旁通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结法作为土体加固的一种可靠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上海轨道交通M7号线工程(潘广路站~路翔路站)区间隧道旁通道冻土加固工程为例,介绍冻土加固方案、冻结技术旁通道施工工艺,供设计、施工和研究人员参考,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下穿盾构隧道对既有上部隧道的影响,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用FLAC3D模拟了不同情况下隧道的轴力、剪力弯矩及上部隧道的位移,并进行了对比。通过研究发现:盾构隧道施工以交叠处对上部既有隧道影响最大;当新建隧道掌子面推进到离交叠处附近4倍左右洞径时,盾构施工对上部既有隧道的影响愈加明显;对隧道重叠区域土体进行加固可以有效地降低下穿盾构隧道对既有上部隧道的影响。本文的数值模拟结果可以为盾构下穿已建隧道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黄山市羊栈岭隧道维修加固工程为例,针对隧道衬砌开裂、渗漏水等主要病害进行整治,探讨了公路隧道维修加固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结合采用袖阀管成功治理某新建城市隧道,上穿已建地铁隧道段地铁范围两侧土体地基加固的实例,从袖阀管注浆法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案、施工控制、效果评定等方面阐述袖阀管注浆法在城市道路地基加固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映汶高速公路工程第08合同段桃关2号隧道出口段受"5.12"特大地震影响地质围岩极其松散,均为古滑坡体,易垮塌,地表植被稀少,植被层薄,绝大部分为裸露块石和松软土体,开挖过程中拱顶和拱墙部位极易出现坍塌。通过对隧道管棚与注浆施工技术的介绍,说明采用地表深孔预注浆、超前管棚注浆加固在松散软弱地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23)
在土体加固中,最为常用的材料就是化学浆料与水泥,但是此类常见存在污染大、成本高、能耗高的特点,不利于节能环保的需求。微生物灌浆加固土体技术的存在改善了传统材料的不足,本文主要就微生物灌浆加固土体技术的发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鲁得文  熊玉莲 《科技通报》2021,37(1):105-109
以宝兰客专黄土隧道为工程背景,对黄土隧道洞口段进行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在不同地震动输入下探讨黄土边坡-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在坡脚处到隧道底部这段区域随高程变化幅度不大,之后其峰值加速度迅速下降,达到最低值,后又急速上升,说明在隧道洞口处是抗震的薄弱点,在隧道施工中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2)隧道的存在对坡面加速度放大效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边坡的抗震性能有较大影响,坡面竖向加速度放大系数远大于水平向;(3)地震动输入较小时,试验模型没有发生明显的破坏,但此时土体内部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微粒结构重新排列,当地震动输入持续增大,土体内部发生震陷,整个模型发生破坏,破坏的位置主要发生在坡顶位置;(4)地震动输入对加速度放大系数有一定影响,随着地震动输入的增大,除个别测点外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减小,在隧道洞口段仰拱处和拱顶处放大系数变化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4.
浅谈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及对土体产生的变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践,对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时的加固机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强务法加固地基时对土体产生的变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及保护是盾构隧道关键施工技术之一。本文总结了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面沉降和土体变形理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盾构施工对土体扰动影响,盾构近距离掘进对建筑物损伤的机理。结合天津某工程实例,分析并比较了一些常见的施工措施对临近建筑物保护的效果,这些施工措施可为以后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杭州亚运村奔竞大道隧道工程为背景,有限元Midas GTS软件为平台,分析了隧道基坑被动区加固土体的受力情况,并根据不同宽度的加固体分别进行受力计算,进而推算出加固体作用力T与加固宽度的数值关系,基于此得到了实际工程中抽条加固转换为裙边加固的等代宽度值,最后通过三维模型分析结果及现场实测数据与等代宽度下的二维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三组数据反映的桩身位移变化情况一致,证明所述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17.
软粘土地基土体力学性质差,在软粘土地基中进行深基坑施工,易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本文通过杭州地区典型软粘土地基中深基坑工程案例分析,研究了软弱土地基中深基坑坑底加固方式对减少基坑变形的作用,及其对邻近地铁结构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坑内软粘土进行加固,能有效增强坑内土体强度和刚度,减小坑内土体变形,尤其是采用满堂加固,加固后的坑内土体在坑底形成了一道强有力的加固土支撑带,能大幅减小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变形。  相似文献   

18.
陈曦 《中国科技信息》2009,(17):52-53,55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羊山隧道在进洞前,出现大面积膨胀软土滑坡后,对其采取抗滑档墙综合整治,边仰坡及地表锚网喷封闭加固,夯填地表裂缝,超前小导管双液注浆固结,长大管棚超前加强支护,加密型钢架支撑等措施,顺利通过山体软弱滑坡土体,实现安全进洞的综合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李俊  王金昌  谢家冲  徐超 《科技通报》2021,37(10):112-119
杭州中心深大基坑工程位于市中心地段,地层条件以淤泥质土为主,紧邻某地铁车站,基坑环境保护要求高,基坑采取分区方案实施.为了综合考虑复杂岩土工程与既有结构的共同作用,给出了一种通过应力叠加方式的盾构隧道衬砌精细化分析方法,基于PLAXIS3D和ABAQUS平台将地层结构法与荷载结构法2种分析方法有效联用.首先基于土体小应变刚度模型建立基坑与车站和区间隧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随后将隧道的响应结果作为外荷载施加在精细化基床模型中.结果表明隧道纵向变形出现2个峰值点,以水平变形为主;隧道注浆加固能有效减小衬砌拱顶内测拉应力,抑制裂缝的发展;主动和被动控制措施的共同作用能很好地控制隧道变形.  相似文献   

20.
许建锋  王金昌  边驰  赫平 《科技通报》2020,36(3):103-108
目前杭州地铁总线网规划已有13条,总长562 km。随着杭州各类基坑工程的发展,如何保护地铁隧道显得更为紧迫。本文在研究杭州地区十几个近邻隧道的基坑工程案例中,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效果,包括相对距离、开挖深度、基坑开挖空间时间效应、土体加固和施工条件等影响,将各类影响因素划分为可变因素和非可变因素,可以得出具体的影响规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基坑开挖过程中影响邻近隧道位移,过程中水平位移相较竖直位移往往更大;隧道与基坑的水平距离与隧道的变形呈现幂函数关系,而两者高差却无明显规律,且杭州地区下基坑开挖的影响范围明显大于其他地区;基坑开挖深度作为影响隧道位移的重要因素,在初期成明显正比关系,后期曲线逐渐平缓,基坑深度较大时隧道位移则出现较大波动性。综合各类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规范控制标准,并采取相关的控制措施,切实有效保护基坑周边隧道的正常通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