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着课程开设孤立、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要以“必需、实用”为原则,从课程目标、知识结构、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实训体系、考核体系、教材体系、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构架。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社会创新2.0和"互联网+"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课程教学研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本文针对"桥梁检测与维护"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必备的条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桥梁检测与维护"课程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确保良好的课堂氛围、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通过课程进行的,其改革的核心落脚点是课程改革。工程类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随着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在快速地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开发全新的、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以及与之对应的理实一体化教材等资源。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的核心是正确选择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即职业教育课程知识。按照工程类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以职业教育“课程论”和“知识论”为依据,确定课程应用知识体系的选择方法,正确定义课程内容,将对课程教学目标乃至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有效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欣 《运城学院学报》2011,29(3):90-92,96
《基础会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新生力量,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特点相结合,采用编写配套教材、制定教学大纲、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等手段,能提高独立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更能较好地为完成教学工作和实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课程的开发是我国高等教育实践课程改革的关键。实践课程的开发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模式,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要以能力目标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高等教育实践课程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教材建设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高等教育的实践表明,教材是高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资源。文章以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不同时期高校教材建设的模式与特点。高校教材建设是对国家意识形态战略的实践,是高等教育政治论和认识论的体现,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材建设同时也在诠释和推动着不同时期教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1994年初,教育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制订并开始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该计划包括如下主要内容:研究未来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改革专业结构、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研究和改革各专业或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研究和改革基础课程、专业或专业群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研究和改革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编写出版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这是一项…  相似文献   

8.
作为课程建设重要一环的教材建设,被认为是专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对实用技能型和创新型经济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下,我国经济管理类教材建设更是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统计学教材为例,针对目前经管类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要重视本土化教材的建设,加强教材内容的现实应用性和时代适用性,以及处理好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关系等,为我国统计学教材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共有高等职业学校一千余所,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受到各行业的欢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及其开发方法应以满足产业界的要求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新的职业能力内涵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的课程。高职高专教材建设也要以项目为导线,教材内容以实践知识为主构建一种新的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要适应新形势,实现学科型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职业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必须推进教育创新,深化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方式、考试方式为途径,做到学历教育与能力培养并重,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并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就业能力并重。通过综合改革,实现提升自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业能力,提升自学考试的竞争力、吸引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明确高职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以服务专业建设为目标,改革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构建多元化的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充实教学改革内涵 强化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改革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依托。高等学校要以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转变教学观念为先导,为创新人才培养营造良好氛围;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为创新人才培养打好知识基础;以强化实践教学为核心,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基地;探索稳定的产学研结合机制,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简论精品课程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课程建设规划反映了学校和专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战略和学科、专业的特点。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质量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要以“三个融为一体”(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按照“重组基础、反映现代、趋向前沿、综合交叉”的课程原则和课程建设“六项标准”(一个新的教学大纲、一套新的教学方法、一套先进适用的教材、一套科学的考核方法、一套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一支高水平的教学梯队)为目标,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入手,着力打造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4.
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并且各门课程必须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高职语文课程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确立语文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位,选择语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加强高职语文教学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信息论的知识是很必要的.文章对"信息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提出并尝试了一系列教学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等院校都开展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导向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而大学物理课程作为专业基础性课程,要服务于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培养需要。本文通过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修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大纲,以及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探索,以期实现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学科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三教”改革已成为应用型高校提升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应然选择。面对当前应用型高校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教学方法亟待改进等问题,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培根铸魂、立德树人,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三教”改革为动力,健全师资专业化发展体系,全面提升教师综合业务能力;选编结合,构建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校企“双元化”教材开发革新机制;推进教法改革,打造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73):143-144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创新和突破,凸显了育人价值,整合了课程的三维目标,有效缓解了受教材知识局限的机械三维目标的常态,显然,教师应当把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数学实践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变更,为完善教学活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基于学习过程的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课程考核体系,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在课程考核改革中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考核的反馈职能。在课程考核设计中注重考核内容设计的科学性,采用多样化的形成性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率先掀起了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浪潮,为了适应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发达国家竞相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推进课程设置综合化与国际化;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改革人才培养途径和制度等。发达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无疑能够给我们有益启示,我国高等教育应该以创新型、国际化为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化、国际化为标准,优化课程设置;以能力为本位、改革教学方法;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以学分制为中心,完善人才培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