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故事是一套来自新西兰的叙事性儿童评价体系,被教师广泛用来观察、理解并支撑儿童的学习,同时记录儿童的成长。为了促进学习故事的本土化,笔者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背景,以"学习故事"的三段式结构即注意、识别、回应为抓手,找到我国幼儿园运用"学习故事"的方法,即把《指南》作为观察、了解幼儿的框架;准确"识别"幼儿五大领域方面的发展水平;在《指南》的教育建议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四种方法支持幼儿的学习。笔者针对幼儿园运用学习故事提出建议:加强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幼儿为主体,鹰架幼儿学习路径;加强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学习故事"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出台后对幼儿观察评价提出了新要求,本区域的幼儿园,都在提倡教师写观察记录,但水平普遍较低。"学习故事"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情境中所做的观察,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下儿童学习过程的一系列"魔法时刻",关注的是儿童能做的、感兴趣的事情,在分析观察到的儿童学习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做出支持儿童进一步学习的方法、策略和内容的计划。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提炼了观察评价力发展视野下"学习故事"的"聚焦关注"策略、"还原记录"策略、"识别评价"策略、"回应支持"策略——观察求精、记录求实、评价求质、回应求适。  相似文献   

3.
"学习故事"来自新西兰,是一套新型的评价体系。这套评价体系帮助教师观察儿童、理解儿童、支持儿童。目前"学习故事"的常用格式一般为:注意(发生了什么)、识别(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发生了)、回应(进一步支持学习)。在网络以"学习故事"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获得200多篇文献,其中16篇英文,3本译著。融合现有文献,从"学习故事"的内涵、意义、如何撰写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让"学习故事"成为师幼共同成长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学习故事"是教师评价儿童学习的一种新体系,通过教师对儿童学习行为的注意、识别与回应,用叙事的方式对儿童进行形成性评价,促进教师不断丰富理论与加强实践,注重知识、技能与心智倾向复杂混合的评价,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学习故事是来自新西兰的一套关于早期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评价体系。文章从儿童发展评价的视角,阐述了学习故事的内涵、产生背景及其功能,介绍了运用学习故事的"4D法"对儿童进行评价的方法,并分析了学习故事对我国儿童发展评价的启示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形成性的评价方式,学习故事强调儿童行为描述的真实性、完整性,发现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以及儿童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与新时期家园合作的观念不谋而合。教师与家长都可以成为儿童学习的观察者、记录者,家园双方在儿童学习故事时应当注重理念而非形式,敏锐观察、准确分析,分享交流、与儿童共同成长,使之成为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游戏异化是目前许多教师在组织结构游戏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幼儿在游戏中缺少真正的游戏体验。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深入学习,源于新西兰的一种以叙事的形式对儿童学习与发展进行评价的方式——学习故事,其背后的理念为教师在组织游戏时的策略指明了方向:让幼儿在游戏中享受游戏性体验,相信和接纳儿童的视角,支持儿童的自主建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郭琦  张娜 《河南教育》2020,(1):34-37
“学习故事”中所蕴含的连续性学习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教育视角。儿童的连续性学习顺应了儿童的身心发展,它可以帮助儿童形成完整的经验,从而促进儿童的深度学习。笔者通过对“学习故事”中儿童的连续性学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注重教育的连续性,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提高教师的观察及评价能力,发展有助于儿童学习的心智倾向等促进儿童连续性学习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纪录"和"学习故事"是国际学前教育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评价模式。二者均认为,儿童是富有能力的学习者,评价应关注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情境性、复杂性等,通过嵌入课程的方式,为更好地实施课程与教学提供反馈。二者不仅将儿童纳入到评价主体中,而且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但在开发路径、评价对象、评价框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对它们展开比较研究,能为我国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儿童学习评价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文章以儿童学习评价手段之一——"学习故事"为例,研究1名新手教师和1名成熟型教师儿童学习评价能力发展的轨迹。研究发现,在信息收集方面,新手教师的计划性提高迅速,而成熟教师的目的性强和信息收集的广度优于新手教师;在信息分析方面,新手教师逐渐由主观分析转向客观分析,但仍具有不稳定性,而成熟教师能采用更为客观、综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在信息应用方面,新手教师倾向于把评价作为提高自身专业程度的途径,而非调整课程的工具,成熟教师将评价结果应用于课程的意识和能力更强。教师的学习观和教育观、掌握观察技术的熟练程度是儿童学习评价能力发展前期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到了后期,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PCK)和课程意识对儿童学习评价能力发展的作用更为显著,此外教师实践智慧的个体差异也产生影响。因此,在对教师进行儿童学习评价能力培训时,要对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制定合理的目标,并始终关注培养教师将评价应用于改善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幼儿园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帮助初任教师顺利度过专业发展的"关键期"、"艰难期",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故事"不仅是一套科学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也是一个可以促进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学习故事的优势在于改变量化数据式的结果评测,从以往重知识、技能的单一评价逐步走向知识、能力、情感的多元评价。学习故事运用到幼儿园实践,能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的学习和发展等提供新的思路。文章介绍了学习故事产生的背景,也分析了学习故事的评价优势及其对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清丽 《学苑教育》2019,(4):21-21,23
学习故事是一种运用叙事的形式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行评价的方式,它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观察解读幼儿的能力。我们以幼儿游戏与学习活动观察和指导为切入点,以书写“学习故事”为抓手,通过研讨范例,帮助教师理解学习故事内涵;剖析案例,提高教师的判断力和反思能力;分享故事,提升支持策略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实践智慧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原有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遵循一种"缺陷"模式,将教师视为"有缺陷的"、需要"被"发展的对象,这已不能完全覆盖教师成长的内涵。因此,教师专业学习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替代性概念应运而生。教师专业学习的理念认为:教师具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教师不应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建构知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是"完整人"而不单纯是"职业人"。教师专业学习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路径,可以通过校本学习的方式来实现。学校作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教师的专业学习提供环境支持,如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校本学习机制,为教师专业学习提供多种合作平台,指导和引领教师的反思性实践等。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可以以多种形式开展,其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现今我们大多数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正逐步发生巨大的转变,逐渐做到"以幼儿为主体",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学习故事是在新西兰的幼儿教育事业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进行动态评估的完整体系,它以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活动为背景,在真实的活动过程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记录,从而形成一套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区域活动中运用学习故事进行幼儿评价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在活动中聚焦于发现幼儿的一系列"注意—识别—回应"的循环反应链。在运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写"和"收集"不能代替"研究"和"思考",教师应以优促优,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7.
张蕊 《文教资料》2020,(4):213-214
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加强科学保教,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手段,教师正是在幼儿园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主体,更要以科学的保教理念开展规范的保教行为。本文以我园教师学用《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基础,探究幼儿教师如何有效学习、运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学习障碍儿童成为一个显著的特殊的庞大的研究群体,在全纳教育理念下审视这一被研究群体. 可从教师、学生、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全纳性教学,以促进学习障碍儿童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青少年学习心理咨询中发现,语言发展问题是造成儿童学习不良的重要因素。教师以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为切入点,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典型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探索"创建促进语言发展的环境""开展有意识的语言训练""借力阅读促进语言增量"等有效介入儿童语言发展的策略,使思维与语言同步发展,为儿童成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认为,只要自己记熟了大量的儿童故事,就能给孩子们当好故事的"引路人"和"解说员"。事实上,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每一个新词,每一个句式的习得,都是整个学习系统调整、吸收与发展的过程。因而,培养幼儿语言的完整观念不可或缺,而这一切落到了培养幼儿教师的问题上。中职教师在进行幼儿教师的语言训练时,可以通过营造"三场",转变幼儿教师的理念、方式和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