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正>2013年4月29日,在昆明第27届阿昌族"阿露窝罗节"欢庆活动中举行了中国第一部阿昌族葫芦丝协奏曲《遮帕麻和遮米麻》光碟和阿昌族作家曹先强新作《故乡那高高的粘枣树》首发式暨捐赠仪式,省档案局张文芝副局长接受捐赠,并向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近年来,少数民族档案抢救保护工作成为省档  相似文献   

2.
动态·资料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出版4月13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首发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和财政  相似文献   

3.
狮艺     
《全国新书目》2023,(3):112-113
<正>本书系统整理了鹤山市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对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点、历史、发展、传承等情况进行介绍,并配上相应的图片,使读者对鹤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所在区域:鹤山全境入选信息:2007年入选鹤山市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同年先后入选江门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4.
孔军 《文化遗产》2016,(6):137-146
正霍俊萍简介:霍俊萍,1947年出生,汉族。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淄博市五音戏剧院名誉院长。2006年,五音戏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入选中国首批和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音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获得者。13岁考入山东省淄博市五音戏剧团,拜师学艺于著名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要求,对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现实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遗产,其最重要的特征是以人为载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以人为本,要以人为核心,保护的主要对象是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没有物质,相关的制品和场所亦是其重要的载体。做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称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称急需保护名录)的申报工作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公约》)缔约国的一种履约行为,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该遗产。在《公约》框架下设立的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名录的区分是:前者是一种荣誉性的称号,并以此彰显遗产的地位;后者则更多地强调了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台州市有五个项目入选。它们是台州乱弹、临海的黄沙狮子、仙居的针刺无骨花灯、天台的济公传说、天台的“干漆夹苎”技艺。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档案材料,这些档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与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后,我们立即与各有关县(市)文广新局联系,向他们征集在申报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档案资料。同时,对相关传承人进行逐一走访,通过采访,做口述录音,以取得第一手真实材料。  相似文献   

7.
2006年5月20日,湖笔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湖州市的邱吕明为该义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相似文献   

8.
张忠兰 《中国出版》2013,(17):44-47
2009年4月,贵州省紫云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发现,麻山地区苗族的一些歌师会在丧葬仪式上演唱"亚鲁"的故事。同年,"亚鲁王"被列入中国民族文化的十大发现。2010年5月18日,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中,由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申报的"亚鲁王",列入民间文学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亚鲁王》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0  相似文献   

9.
<正>与政府部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建档不同,企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别具一格。"中华老字号"企业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简称"昆中药")申报的"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2014年1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是云  相似文献   

10.
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壮  谭宏 《新闻爱好者》2007,(12):22-23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新的报道对象进入了我国传媒的视野。特别是2006年,国家宣布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及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围绕“文化遗产日”和“国家名录”,从传统纸质媒体到电视甚至网络,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无处不在,成了传媒关注的焦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国家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法规有一套评价标准,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看似科学与公正,但事实上文化遗产内涵的发掘、诠释和判断却难以避免受到评价标准与意识形态的影响。2006年云南大理白族"绕三灵"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绕三灵"的申遗及相关研究显示这一个少数民族的节庆仪式充满了丰富、复杂与多层次的历史文化意义,而文本话语分析更进一步揭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话语建构的政治性及策略性。目前,"绕三灵"的文化内涵已经和族群认同挂钩,其文化意义也正在被"本质化"与"对立化",然而这样的发展将不利于"绕三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陈楚桥  张燕 《今传媒》2016,(2):146-1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一项十分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各种文化形式发展的基础,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该得以珍视、保护、传承.复州皮影戏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复州皮影戏的保护和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笔者在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复州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4月13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首发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和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王家新为《图典》首发揭彩。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课程体系,首先要积极从事区域内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建设,构建完备系统的"遗产名录体系"档案,为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5.
涪陵焦石山歌2009年被列入《涪陵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又被列入《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关涪陵焦石山歌的档案很多,经过梳理,主要从涪陵焦石山歌的种类、特征及保护三方面进行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葛慧芝 《新闻世界》2009,(9):168-169
“以锤代笔.以铁代墨”,“吴山铁字”将铁的刚劲和书法艺术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华一绝”。2007年吴山铁字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湛的技艺入选长丰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被列为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7.
日前在第八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上,中山装展区格外引人注目。而主办方中山市相关单位也正在搜集中山装的历史资料,如果资料能够齐全,中山装将努力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与此同时,广州、上海等地的一批民俗文化专家也呼吁,中山装制作工艺应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时间,中山装是否要申遗,成为中国服装业争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郭善臣 《大观周刊》2011,(39):261-262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分级保护制度,既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省级名录的基础上产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市级名录的基础上产生;市级名录在县级名录的基础上产生;县级名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深厚基础。本文就县级非遗档案谈一下管理利用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七月十五汤和节是为纪念明朝抗倭民族英雄汤和(1326-1395),而流传于温州地区的最具规模、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俗文化节日,也是我国古老的中元节习俗中最具特殊性、典型性的个案。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人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0.
七月十五汤和节是为纪念明朝抗倭民族英雄汤和(1326-1395),而流传于温州地区的最具规模、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俗文化节日,也是我国古老的中元节习俗中最具特殊性、典型性的个案.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人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