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美国教授费舍尔认为,“给学生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空间”,才可能有想象力,才可以进行创造。由此,我想到了学生的写作。写作就是学生的一种创造。这种创造的成功需要“给学生空间”。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中,教师思维模式的转变,才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写作空间。要突破写真实和“有意义”的观念束缚;引导学生积累和感悟同行,生成语感;帮助学生建立读者意识。触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改变批改、讲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一种最富个性特征的创造活动。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问称《课标》)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我认为要提高中学写作教学效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是关键。自主是内核,是前提;自由是表象,是手段。只有当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精神,真正做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现他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时,才有可能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江凌 《湖南教育》2005,(9):41-41
命题活。作文命题的呆板与灵活,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命题作文形式一般分三类,即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自命题作文。单一的全命题作文,易限制学生的思维, 禁锢学生的情感,总有部分学生不能在文中“畅所欲言”,不能真正地、 自由地创造并表达,造成学生“作文是一套,内心是一套”的双重性格。半命题作 文 给学生 的 写作束缚明 显 减 少。 有 位 老 师在 给 学 生上 作 文 课 时 , 给 学生出的题目是:“ 的我”,这个半命题作文给了学生较大的写作空间。从写作时空来看, 既可写记忆中的“我”, 又可写现在的“我”; …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习作指导不能局限于课堂,要指导学生与大自然、与生活亲密接触,从中寻找和发现写作素材。要使学生有话可写,还要精心设计活动形式,注重调动学生  相似文献   

6.
陈洪林 《现代语文》2010,(11):136-137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倡导写作要开掘学生的创造源泉,引来学生的思维活水,使学生摆脱东拼西凑、内容空乏、造假抄袭、老话套话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而不仅仅在作文课上,有了“今天以前”的积累,习作的时候才可能水到渠成。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挖掘素材;组织学生参加体验活动,创造素材;巧妙设计课内课外练笔,丰富素材。打开生活的源头,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空间,学生有感可发,主动写作,才会写出语言优美、真切动人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学生的作文不是教好的,还有人说学生的作文不是改好的。这些话都是有道理的。作文教学的灵魂不在于教师的讲述,也不在教师的批改,而在于学生自觉的写作实践与写作过程中因创造带来的快乐与满足,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发即不可收”的创造激情。有创造才有快乐,有快乐才能创造。作文的兴趣只能从作文中培养,作文的能力只能从作文中获得。因此,加强学生课外练笔的训练和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由此可见,提高写作能力必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因此,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于占洪 《吉林教育》2006,(11):55-55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提出问题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由此可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孩子“敢问”,教学生“会问”,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关注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语史教师。《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里所说的“实际”,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生活实际.另一方面是指学生的思想实际。前者是生活,后者是情感。贴近这样的“实际”,学生就能“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所谓“减少束缚”,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自主的写作空间,南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交流表达与创造。  相似文献   

12.
马丽 《成才之路》2014,(20):73-73
“兴趣是创造愉悦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过的话。兴趣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及时发现并积极培养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对他们的成长成才将有深远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激发起孩子们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呢?一、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的课堂环境(1)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课堂学习环境。尽量多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造,并及时表扬学生别出心裁的巧妙设计,还要允许学生无拘无束地自我表现,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艺术个性的形成。(2)给学生营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思维空间。只有和学生保持一定的高度,我们才能够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营造和提供最适合他们学习和发展的教育平台。所以,我们在美术课堂教学上要给学生营造自由的空间。要表扬并鼓励他们想其他学生没有想的,做其他学生没有做的,凡事都要尽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创造性的思维面对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够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真正乐趣。  相似文献   

13.
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来源于他们持久的兴趣.有兴趣才有乐趣,有乐趣才会有情趣。越是为学生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达的“活动”空间,淡化识字教学的“任务”意识,学生才会在参与的氛围中自由表达,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一味反复读、记,学生也只能是有口无心,认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  相似文献   

14.
给学生一个创造的平台,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课后再交流”这一句已是时下公开课中较盛行的课堂用语。当老师遇到一个“绊脚石”时。就用“课后再交流”这句话把“皮球”踢到了课后,究竞有多少问题是放在“课后再交流”的呢?笔者认为这种手段要不得。  相似文献   

15.
黄雪峰 《教育艺术》2003,(11):20-2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小学生要“对写作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不仅是教学要求,更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只有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认识、感受自由地表达出来,才容易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好文章。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王金兰 《广西教育》2011,(16):55-5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写作"支点",帮助他们“撬”开自主写作殿堂的大门,探寻“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的奥秘。  相似文献   

17.
设计思路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习作指导不能局限于课堂,要指导学生与大自然、与生活亲密接触,从中寻找和发现写作素材。要使学生有话可写,还要精心设计活动形式,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体验过程,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表达,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学校草坪上的一棵古老的雪松,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拜访雪松爷爷,精心设计参与过程,使每个学生在亲历参与拜访雪…  相似文献   

18.
许多学生害怕写作,甚至怨声载道。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作文考试也提倡尽量给学生以自由选择的空间,给了考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自己掌握作文的主动权。教师要根本改变作文教学观念,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研究这个时代的学生,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吸取写作的源泉,调动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创造的灵感,领略享受作文创造的乐趣,充分表现自己青春亮丽的文采,尽情宣泄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对此,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兴趣可以激发人探求的欲望和激情,传统的作训练模式,桎梏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难有提高。作训练模式的改革,应做到以下几点:日常作不做任何限制,让学生自由发挥;放宽写作的时限;多鼓励、多表扬,给学生创造“发表”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认真研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努力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习作大多以话题的形式出现,给师生创造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习作仍是他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是他们快乐童年的“苦差”。他们在写作时眉头紧锁,痛苦不堪,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