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波  高丹  顾莹 《黑河教育》2006,(2):18-19
一、课前说课 第一部分:教学资源分析. 首先,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学段内容的发展和第三学段内容的铺垫,对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认识周围环境有较大的作用.其次,教学时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情趣活动的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有关知识和数学方法,增强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下面就第一学段新增加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几点策略。一、已有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将数学教学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并在观察、操作、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发展空…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认识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学习内容的延续,也为第三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奠定基础。此部分知识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快乐足球--比例尺"单元信息窗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确定位置(一)。教材分析: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发展,也是第三学段学习的铺垫,对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节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给定一个方向会判断其他方向,了解地图上的方向。能力目标:在熟悉的环境中辨认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位置与方向”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现对该单元教材予以解读,以供课改实验区教师备课时参考。一、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1.素材富有现实性空间方位的知识与观念源于现实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调用自己已有经验的参与学习。本单元素材可分为三类:第一,呈现了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航拍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目的是从现实生活的场景引入,使学生体验在生活中需要用到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在第一学段(1年级~3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历了直观认识和了解简单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了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获得了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并积累了一定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经验.在第二学段(4年级~6年级)中,学生要更进一步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材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编排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学生学习之后,能更好地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人教版与苏教版第二单元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选取与编排都是在第一学段学习角的相关知识——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或钝角的基础上,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而在小学阶段,我们尤其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8.
“位置与方向”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6页的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这为本节课学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奠定了基础。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学生对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和丰富的表象积累。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使学生在观察、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课标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56页.二、教学目标:1.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中,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空间观念.2.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前后关系.3.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三、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0.
“确定位置——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时。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等方向及第一排、第一列等表示物体具体方位的知识。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抽象出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某一点的位置的方法。这一内容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第三学段学习直角坐标系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 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有关知识和数学 方法,增强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观察现 实世界的意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 念。下面就第一学段新增的教学内 容,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发展学生空 间观念的几点策略。 一、已有的经验--发展空间观 念的支点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 实原型,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是 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 源。培养空间观念就要将教学拓宽到 生活的空间,重视相关空间与图形知 识的生活原型,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  相似文献   

12.
“位置与方向”(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和体验方位的知识,弄清方向与位置的关系,从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看一看(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位置与顺序及观察物体等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先从情境人手,感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悟新知并灵活运用,为今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内容:认识东南西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第1页~第7页的例1、例2、例3。)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2.方法策略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4.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通过讨论、体验识别4个方向,感受方向与位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第5章第1节.) [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的第三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图形与坐标"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作为第一二学段"图形与位置"的发展,本节课是"图形与坐标"的主体内容,它不仅呈现了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而且也为学生今后从坐标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同时也为后续的一次函数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付红梅  赵梅 《湖南教育》2006,(10):37-38
在第一学段(1年级-3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历了直观认识和了解简单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了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获得了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并积累了一定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经验。在第二学段(4年级~6年级)中,学生要更进一步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材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编排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学生学习之后,能更好地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统计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体系,旨在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因此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进而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18.
<正>有些数学课,学生难懂,教师难教,难点难突破。这些“难课”大多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学习,且是数学结构性知识的“种子课”,涉及学生知识迁移及应用能力生长的关键节点。教师若不及时发现学生的认知误区、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势必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就是这样一节概念课。本节课内容处在小学几何教学的第二学段。学生在第一学段对三角形已有直观认识,能辨认三角形,会用三角形拼图,已学习角的认识和分类,并且四年级刚学习了“垂线”。  相似文献   

19.
活动背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解决生活或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描述、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进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欲望并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9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方位问题,培养实践能力。3.德育目标: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具准备:挂图、课件、座位号、电影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请来了一位新老师来给你们讲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