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改变阅读课沉闷、低效的现状,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以生为本",采用多维互动方式处理文本,让学生在"阅读前互动"、"阅读中互动"、"阅读后互动"、"评价中互动",从而使课堂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在人的交往中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者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是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 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气,就缺失了生命的灵动。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一线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宋士国 《考试周刊》2011,(76):166-167
思品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互动、情感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惊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如果灵活处理这些课堂"生成",突破"预设",就能使学生在参与和感受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形成品德,打破传统品德教学的说教、被动接受的模式,使品德教学变得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建的基点是课堂生活的重建,而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转换,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生活重建的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课堂"的构建,必须做到"目中有人",遵循"主体性"与"活动性"、"序列性"与"适切性"相结合等原则。学生的积极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课堂"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薛琴芳 《考试周刊》2011,(75):90-91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无形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团团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导演",学优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教师只满足于课堂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假象互动,鼓动学生答一些"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假问题,缺少的是深层的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学生始终紧随着教师被动地答问,缺少主动设疑的氛围:多数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问题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6.
杨其国 《考试周刊》2011,(69):72-73
为有效开展"互动教学",本文作者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互动之花"的沃土:宽松和谐的课堂;"互动之花"的培植:教师适时的掌握;"互动之花"的盛开:师生、生生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精彩的课堂,离不开良性的师生互动,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在课堂上,如果学生能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交流探讨,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相反,如果整个课堂"万马齐喑",教师一个人在那里唱"独角戏",即使水平再高,也难免"曲高和寡",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8.
朱玲玲 《考试周刊》2012,(48):38-38
从传统课堂模式看,课堂是一种"知识课堂",是以知识为本的课堂。这种传统课堂普遍是接受式、分析式、封闭式的。而"新课标"课题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有生命"的课堂,它是以人的自主发展为本的课堂,强调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李志强 《黑河教育》2011,(11):32-32
科学处理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历史教学实效性和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我校提出打造"五生"课堂的背景下,我们历史学科的教师要使历史课堂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生动课堂"、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命课堂"、顺应认知规律的"生本课堂"、充满和谐互动的"生态课堂"和理解生命热爱生命的"生命课堂",对现有历史学科的课程资源教学内容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0.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廓清笼罩在师生课堂关系上的"迷雾",引领教师将"教本位"变为"学本位",从而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同样,由客体变成了主体,学生也就不会站在"教"的对立面机械、被动地接受,而是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将以"授业"为主的"课堂"变成以"求知"为主的"学堂",从而将他们被压抑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以"追求高效课堂"为目标,本人尝试做好"课堂引入""课堂新授""课堂反思""课后交流"这几个环节的工作。"爱也是学习动力!"学生喜欢一个教师,爱屋及乌,也就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课程。有自卑感的学生,会不接受老师的高期望;有自强精神的学生,会鄙视老师的歧视,"说我不行,我非要证明给你看我行!"所以,教师对全体学生的高期望必须要有效地被学生"认同"或"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非期待答案"呈现了师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展示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分歧。关注课堂互动中"非期待答案",就是要把其作为课堂重要的教学资源,并由此出发,重新理解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多元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利用"非期待答案"激活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文本、激活学生创新思考、引领学生自主反思,深度挖掘"非期待答案"的教学价值,从而让"非期待答案"带给我们"非常期待"。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是综合性的教学媒体,既能提供图像、文字、图表、符号等视觉信息,同时又能传递言语、音乐和其他音响等听觉信息。它就像催化剂一样,变数学课堂的"枯燥"为"有趣",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协商互动"始于"话语修饰",途经"意义协商"、"形式协商"与"内容协商",最后到达"意义协商"、"形式协商"和"内容协商"并列分析的阶段并构成其主要内容;它整合了"输入假说"、"输出假说"、"互动假说"和"社会互动理论"等理论资源,打破了"I-R-F(发问——回答——反馈)"传统课堂话语模式,建立了一种新的课堂话语框架,在语言形式与内容,语言准确性与流畅性之间获得了平衡,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合作学习,随着这一理念的深入,合作学习也越来越频繁的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它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转化为"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合作与交流中,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分享知识、方法,交流情感、提升理念,实现共识、共享和共进。但我们的课堂虽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增加了,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果却没有达到期望的"高效",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来反思我们的课堂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颖 《学子》2014,(10):81-81
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渐渐发生改变,在课堂上教师成为引导者,学生则成为主体,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课堂主要目标。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传递出来的重要信息之一便是"教学互动",即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充分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初中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需要注重对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一、  相似文献   

17.
理想的课堂是师生真实、自然的互动过程,更是一个在教师有效引领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面对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种种"差错",教师应巧妙地引领,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辨析,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通过图文、动画、色彩及音响等优势,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魔力"。可以从创设探究学习情境、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优化实验教学效果、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实现课内外的互动等方面发挥多媒体之"魔力",构建精彩的科学课堂。  相似文献   

19.
施剑 《广西教育》2013,(1):85-85
活力课堂是全方位激发师生生命活力,全过程优化学习方式,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实现师生共同价值追求的理想课堂。叶澜教授曾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我们追求的课堂应该是焕发生命力量的、促进学生主体全面发展的、在互动生成中高效而愉悦的生命课堂。"笔者以为,如果教师做到了以下"四个并重",课堂就能活力四射。  相似文献   

20.
课堂的生成性、开放性和因此产生的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使语文课堂教学在行进和转折中经常处于失衡态势。课堂节奏如同教学行进中的"筋节",是课堂前进和转折中的内在调控力量。要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堂节奏的调控,需注意处理好三组关系:教学信息输出的疏密程度与教学对象接受心理之间的关系,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与学生心理节律之间的关系,教学口头言语节奏变化与不同性质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