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桂林 《河北教育》2001,(10):23-24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里的需要实质上是一种潜在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研究表明,创造思维是创造能力得以形成的核心。为此,在阅读教学中,须充分运用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加强创造思维的培养,促进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的最佳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着力于单项思维的训练创造思维内涵丰富,它包含“迁移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变通思维”等多种形式,每一种思维形式都在创…  相似文献   

2.
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高素质已是教育改革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呢。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正常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创造潜力,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能力和各种创造方法、解题策略,是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基础和出发点。回、依据学生“好奇”。C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好奇心常常会导致创造意识的萌发。好奇心正是小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并鼓励学生参加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培养其学习的乐趣。如:教…  相似文献   

3.
注重培养成人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成人高校的学生,尤其是大专学生低龄化,一般年龄都在20多岁。这些成人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精力旺盛,加上没有升学的压力,有充裕的精力和时间,如果在教学中创造条件积极开发成人学生的创造意识和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前社会变革的一种需要。同时,这对成人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大有益处的。一、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培养创造性人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这些,前提是改革传统的教育方法。以往的方法都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育形式,限制了受…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主要标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新得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方法多样。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觉得在教学中多运用激励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励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预期的目标努力的教学过程,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积极性的过程。运用激励教学法有利于营造创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是创新技术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等几个方面,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造前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激励学生克服对创新的神秘感,树立创新的信心,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开拓、敢为天下先的创造愿望、创造动机、创造精神。落实到数学教学中主要有以下方面。创设情景,营造创造的氛围。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尤其是要营造一种创造的氛围。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灵活的学习素材,给学生创设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空间,一个想象的空间,在这个广阔…  相似文献   

6.
人的创造意识不是天生的,它是一种后天的复杂的个性品质,是一种自觉的、积极的、充满热情的认识倾向.因此.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更应加强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那么,数学教学应如伺根据学科特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且落到实处呢?  相似文献   

7.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一种开发学生创新潜能与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品质的新型教育。作为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我的体会是应当紧抓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8.
邓果英 《江西教育》2001,(12):51-51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如何在劳动课教学中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实施创造教育,笔者认为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一、在创造实践中培养自主意识。创造教育一改学生依赖老师的全盘授予和灌输的被动地位,实现了自求、自理、自控,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自主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身发展,在创造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创造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创造出更具个性的思维产品。例如在自我服务劳动教育中的《缀纽扣》,教师在…  相似文献   

9.
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就是说,创造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创造力的教育。 尽早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发展幼儿创造力是新世纪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幼师学校承担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责任,因而,有必要在幼师各科教学法中开展创造教育,主要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思维、想象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未来的幼儿教师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创造意识的培养 创造意识是一种驱使人进行创造行为的…  相似文献   

10.
“创造”是一种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活动,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主渠道仍然是学校教育.创造教育是依据创造学原理、运用现代教育观念,采用科学的艺术创造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启迪学生创造思维,塑造学生创造品格的新型教育,是新时代的呼唤.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创造教育的载体,只有通过课堂教育的创新才能真正实施创造教育,才能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想象“三要”与创造意识培养张信雄想象分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就是一种创造意识,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虚构的形象。近几年的高考连续出现了几次想象作文,这就要求我们注重想象作文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一、想象要放纵放纵是指在有意识的前提下尽量把思...  相似文献   

12.
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师教学启发艺术的主旋律,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核心,问题性教学就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善问。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人们感受、鉴赏,乃至创造各种美好事物的一种自觉心理状态和表现出的一种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人的素质中是十分重要的成分。通过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审美能力是个理论与实践上都在探索的问题。数学审美能力有感受、鉴赏和创造3个层次.数学教学中,应着重挖掘数学教材中形象、直观、巧妙的素材,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可以利用数学的结构美、奇巧美、语言美等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抓住学生思维的点滴火花,以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很好的进行研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切合实际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和研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创造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造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产生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创造意识来自于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自然教学大纲》规定:“自然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呢? 一、诱导——激发创造的兴趣 兴趣是从事一项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人门的先导。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必须先使学生对科学创造感兴趣。为使学生对科学创造感兴趣,应在教给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多结合教学内容,讲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多做一些有创造性的游戏。如讲牛顿看到苹果落地面发现地球引力,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浮力定律…  相似文献   

16.
所谓创新意识,是一种对未知领域充满兴趣而主动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意识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就是创造能力,而创造能力是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7.
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认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意识 ,突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与想像力的培养以及通过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等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几种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李洪尧 《云南教育》2004,(29):38-39
素质教育要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而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科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从而增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即研究性的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非让他们像发明家那样创造新技术、发明新产品,而主要是在教学中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改造和重组知识,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是在各种相宜的情境中表现和形成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时机,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情境———直觉———发现直觉是科学家、发明家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时的一种特质。许多发明、创造往往都发端于直觉,顿悟于瞬间。(当然,直觉的东西还需印证)直觉是一种非逻辑的…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和交际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备课时尽可能挖掘数学学科的创造思维因素,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