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浅论娱乐新闻言论对娱乐新闻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娱乐新闻更多地牵扯了读者(听、观众)的视线,人们在关心时政之外,也希望愉悦感官,放松身心。而各类报纸娱乐版面上的“眼睛”──娱乐新闻言论,更以新颖活泼的面孔,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娱乐新闻言论属于新闻小言论的一种,目前相当一部分娱乐新闻言论是以专栏或专版的形式出现的,例如专栏有羊城晚报的《众议院》和《龙眼碌碌》,深圳特区报的《娱情评弹》,深圳晚报的《娱情末了》和《观众席》等等,专版有南方都市报的《娱乐评介·四人吧》。出现在这些专栏或专版里的评论,都是对新近发生在娱乐圈…  相似文献   

2.
电视节目不但通过“娱乐化”来适应观众的需求,而且通过“过度娱乐化”来引导观众走向“过度的娱乐”,这已成不争的事实[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娱乐新闻当然要有八卦,但绝对不应止于八卦.《广州日报》近几年提出并不断探索“大娱乐”的新闻理念,跨界审视娱乐话题,从“跳出娱乐做娱乐”到“穿越娱乐”,对娱乐新闻背后的社会伦理、经济事件、心理真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探究,大大拓展了娱乐新闻报道的宽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4.
梁文译 《大观周刊》2011,(14):70-70
引言 实际上,新闻的娱乐化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新闻娱乐化所存在各种影响也是我们所看到的。而当我们再去研究新闻娱乐化这个话题时,还是会发现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解释的问题,例如,怎样合理的区分“娱乐新闻”与“新闻娱乐化”,这是两个时常容易被搞混淆的问题,以及如何来界定这些概念的适用范围等。这些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研究问题、找出真相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娱乐元素渗透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大众传媒,从报纸到电视、从广播到网络,“娱乐”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从传媒对“张国荣跳楼事件”、“马家爵事件”、“杨丽娟追星事件”、“陈晓旭之死”、“史上最毒后妈”、“钉子户事件”以及“两会中的美丽容颜”等极具娱乐化色彩的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6.
王少华 《视听界》2004,(5):64-65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乍一看,似乎同出一辙,但两者却又不同。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而新闻的娱乐化,它的定义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得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  相似文献   

7.
大众化时代,娱乐产品最容易成为畅销品。在这种消费逻辑引导下的媒介,表现出来越来越明显的娱乐化倾向:最初是纯娱乐性节目和内容的大幅度上升,最后则发展到离娱乐性最远的那部分媒介内容——新闻,也向娱乐强行拉近,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即所谓“新闻娱乐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所谓“娱乐新闻”,就是能引起受众兴趣并使之产生愉悦之情的新闻。一般说来,“娱乐新闻”有如下几点特性: 其一,娱乐新闻具有娱乐性,因其属于软新闻,而软新闻大都具有娱乐特性,尤其是那些报道社会生活中的奇人趣闻或自然界的异物怪事的消息,其娱乐性表现得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9.
偷窥时代的来临,让每个人都心惊胆战,遑论公众视野里频频亮相的新闻人物。如果稍有不慎的话,自己私生活中的某个部分就有可能成为别人的谈资。无论是“璩美风光碟事件”还是“李金斗嫖娼事件”。无论是“李冰冰、朱孝天酒店被偷拍事件”还是“赵忠祥、饶颖官司”,他们都成了隐私权下“殉葬品”。时下,娱乐人物的隐私权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可是面对公众的知情权,新闻工作者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两个问题究竟如何权衡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谭玲  殷俊 《声屏世界》2007,(2):53-54
从世界范围来看,娱乐已成为传媒产业的动力机制,它大大促进了传媒经济的发展。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1年,美国媒体娱乐产业增长率高达6.5茗,而同期美国经济增长率平均为3.6%。①2005年,我国娱乐产业的消费能力超过5500亿人民币,娱乐传媒市场潜力无限。②尤其娱乐进入电视领域,各种新的电视娱乐栏目类型层出不穷,并且创造出惊人的经济效益。如“超级女声”栏目2005年拥有观众4亿,③2006年有3.3亿。2005年单场手机短信收入超过1500万元。电视娱乐已成为各大电视台及社会制片机构最重要的创新领域,电视娱乐栏目成为带动整个电视传媒产业的重要动力。包括电视娱乐栏目在内的全球数字娱乐产业方兴未艾,它们为世界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核心动力,电视娱乐、动漫产业、网络游戏、IPTV、数码音乐等创造了全球新的财富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徐升 《今传媒》2004,(2):33-34
近年来,传媒界出现了一股娱乐化的风潮,且有日益兴盛的趋势。在一些报纸杂志通过娱乐化大获成功博得了不少“喝彩”之声后,各报不管自己的办报宗旨、读者群为何,纷纷效仿,争相娱乐化。那些正为没有新花样吸引读者而技穷的大小报刊好似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于是,遍翻当前的报刊,皆是娱乐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今天,娱乐新闻成为受众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新宠已是不争的事实。敏锐的媒体意识到这种变化,也将自身具有的娱乐功能不断发挥:源源不断的娱乐资讯,花样百出的娱乐节目,五花八门的娱乐版面……这一切都显示了媒体发挥自身娱乐功能,不断贴近受众需求的努力。其中,《南方周末》、《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以娱新闻作为出击重点,吸引读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和较好的口碑。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稀奇古怪的名人隐私,漫天飞舞的明星绯闻,不求甚解不做考证的断章取义……也构成了现今娱乐新闻虚假噱头满天飞的现状,有人干脆称之为“八卦新闻”。娱乐新闻低俗化不仅损害了媒体自身的形象,而且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和传播效果,是媒体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都市报的特征也成为各报相继追逐的目标之一。而在都市报的诸多特征当中,文化新闻与娱乐新闻的偏重变化是其中主要的特征之一。那么,在研究都市报的特征,在探讨今后办报方向中,文化类内容的新闻制作应该是怎样一种走向时,对文化新闻和娱乐新闻做一下定性分析,还是有好处的。 笔者从事文化新闻和娱乐新闻的报道工作,从工作的实践当中经常要考虑“文化”与“娱乐”的区别,以求对稿件的处理有章可循。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几种分类的原则,但是从传统思维的角度来说,我现在采用的对这二者区分的方法,只能…  相似文献   

14.
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化不能混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乍一看这两个词组,似乎同出一撤,两者都是新闻,并且都有娱乐二字,但经仔细推敲,还是不难发现两者有不同之处,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而新闻娱乐化的定义和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的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所以,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化绝不能混淆,否则,将带来舆论导向上的偏差。娱乐新闻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不同于严肃新闻和通常所说的社会新闻。如果说今天的社会新闻还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假如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其中明…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我国电视发展中,出现了以娱乐选秀为代表的电视娱乐热潮,也引发了人们对“电视娱乐化”趋向的思考与探讨。本文从社会文化的多维视角对“电视娱乐化”现象作一探析,以期促进业界的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孙华 《青年记者》2004,(9):33-34
媒体提供资讯和娱乐已是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除开新闻资讯类节目,其他如影视剧、游戏类节目、博彩竞猜类节目、综艺类节目等等,无不以娱乐消遣为旨。可是,娱乐节目、娱乐报道不娱乐,已成为当下的一个突出问题,甚至受众对“娱乐”有了贬义。  相似文献   

17.
就像若干年前,我们忽然之间就被“高级”包围了(牙刷、墨水这类全都贴上了“高级”标签)一样.据说现在又进入了娱乐时代.大家伙都在找机会娱乐一把。而电视呢,因为得风气于先,又肩负引领时尚之美.因此也要娱乐化了:先驱们还说.这是规律,必须这么做。  相似文献   

18.
报纸“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本 《新闻界》2005,(3):101-101,98
纵观近十几年来报纸文体新闻的发展和变化,“娱乐化”的趋势已显而易见,只不过,“文化新闻”的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报对文化新闻的报道,均直接放在“文化新闻”专版或“文化新闻”栏目中,但到了90年代中期前后,许多报纸、特别是都市类的报纸,已把这样的专版或专栏改名为“娱乐新闻”。老牌的都市晚报,诸如《北京晚报》则在文化新闻的报道上同时用“娱乐新闻”和“文化新闻”两种版栏统之。这种外在形式上的变化已足以看到“文化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本文主要探讨“体育新闻”的娱乐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微 《新闻世界》2013,(10):254-255
娱乐经济时代,大众对娱乐消费的需求日益攀升,娱乐成为营销的重要载体。本文试从探讨娱乐的内涵与外延、娱乐与人的关系、娱乐与营销的关系,从理论视角解读娱乐营销。  相似文献   

20.
电视的低俗化是伴随着大众娱乐的泛滥化衍生的。2005年的中国电视是一个被娱乐浪潮所淹没的舞台,娱乐形式在不断的更迭中变换着面孔,有一种一切都被娱乐化的趋势。我们打开电视,海量的娱乐节目在随时随刻地霸占着我们的视听。电视已远远抛弃了10年前的严肃与傲然,不惜以格调的下滑来拉动严酷的收视率,以所谓“大众娱乐”的姿态使电视媒体进入到一种“电视新化”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