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鸦片片战争前后,随着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活动的开展,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逐渐传人中国.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成为重视近代报刊的第一人,他与魏源致力于译报活动,为国人自办报刊的创办打下了基础.中国人自办近代化报纸,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办的<昭文新报>,成为国人国内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自办传媒的真正产生,有其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叶进 《今传媒》2014,(12):64-65
鸦片战争之前,传教士们在马六甲及广州等地创办的中文报刊,这是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萌芽,而这些报刊基本上都是宗教性质的;鸦片战争以后,大批传教士来华办报,所办的报刊数量也剧增,这一时期传教士所办的报刊,性质也由宗教报刊向"世俗化"报刊转型。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创办的报刊性质的激变,是建立在中国社会政治格局、思想激变等大环境下,中西方双向互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周立华 《新闻记者》2007,2(7):86-88
大量存在于报纸上的发刊广告,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值得我们重视。发刊广告是报刊在广告媒体刊登的关于其创刊、复刊、出版发行信息的广告。其内容主要包括报刊出版时问、特点、宗旨、刊期、发行渠道、售价、出版者信息等方面,或详或略,各有侧重。其种类有二:一是新创报刊的发刊广告,它们往往以预告形式刊载在同时同地的别的报刊媒体上;二是旧报刊的发刊广告,它们是发行已久的报刊在有新的举措时.  相似文献   

4.
一、《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以及《万国公报》等的科技、地理、历史和新闻专栏在中国的报刊史上,专栏的出现几乎是与最早报刊的创办而同步的,这也反映了报刊专栏与报刊本身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定期报刊应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相似文献   

5.
周果 《新闻前哨》2004,(5):54-56
现代的广告载体用眼花缭乱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广告客户都希望有效地使用广告经费,因而对在报刊上刊登的广告是否有效很关注。广告是报刊的经济支柱,于是各类报刊都千方百计鼓励企业多做广告,并对怎样才能使报刊广告变得有效更为关心。因此,报刊的有效广告,不仅能推动广告客户的经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而且有利于持续提高报刊广告经营的效益和提升报刊的品牌形象。报刊广告如何做到有效,既是广告客户的经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报刊广告经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报刊广告经营正面临发展的大好时机,如何推动我国的报刊广告经营健康、快速、可持续地发展,成为一个极具理论意义及应用前景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近现代报刊概况 中国近代报刊出现于19世纪早期.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在东南亚的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1日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它是我国领土上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7.
我国报刊自1979年恢复刊登商业广告以来,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实现了长足的进步,这中间倾注了着无数报刊经营者和广告人的心血、汗水、才华与智慧。为表彰在30年中为中国报刊广告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代表,推动中国报刊广告事业继续健康快速发展。中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主办的2009全国报刊广告工作年会,于1月15日在广西桂林隆重举行。20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严峻考验,也给报刊广告经营造成了不利影响,全国各大报刊社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广告总量和增幅下降的情况。面对各种不利因素,中国报刊广告经营人员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变不利为有利,化挑战为机遇,推出多项举  相似文献   

9.
严明瑗  王敦琴 《中国编辑》2015,(2):84-87,112
张謇具有丰富而前瞻的报刊思想,他的报刊观颇为深刻。他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贡献巨大。他自己创办、参与创办、呼吁创办及支持创办的报刊甚多,这些报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他表达思想和主张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0.
3月15日,在蓉举行的"2012中国报刊广告‘金推手奖’颁奖表彰大会"上传递了令人振奋的消息:2012年中国报刊广告增长创历史新高。报纸广告收入达到555亿元,期刊社广告收入达到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8.6%和59.87%。此次会议由中国广告协会报刊业分会主办、华西都市报承办。中国广告协会会长李东生、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余长久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广告协会常务理事、报刊分会主任梁勤俭通报全国报刊  相似文献   

11.
殷福东 《新闻世界》2011,(8):164-165
杨度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他为了君主立宪的梦想半生奔波,为追求强国富民而苦苦探索。杨度早年通过阅读维新报刊,开始用近代化的思想关注世界,两度留学日本,他创办的《游学译编》、《中国新报》,在当时的中国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以《杨度集》为基础,试图梳理杨度对待报刊的观点,总结舆论观在其思想体系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9月8日至9日,第六届中国报刊广告大会暨2012-2013中国报刊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发布会在广州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主办,广州日报承办。来自全国百余家报刊社(集团)领导、知名广告主和4A广告公司代表、业界精英近200人汇聚一堂,探索新传播环境下报刊市场化运作、发展新趋势,共谋报刊经营变革之道。中国广告协会会长李东生、中国广告协会秘书长燕军出席了此次会议。李东生会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国报刊近期取得的成绩,他说,各大报刊社的经营者们顺应世界潮流,加快推进纸媒的数字化转型。譬如建立新闻网站、发布电子版、媒体官微、移动新闻客户端、LED电子屏等等,这些举措无不体现了你们在纸媒的突围之路上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的信心与决心,相信报纸经营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3.
据不完全统计,1901年———1911年,我国涌现的女子报刊达30多种。这和戊戌运动时期仅有一份女子报刊相比,真可谓是一个大的飞跃。大量女子报刊的出现,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生活中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也是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高潮兴起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报刊的创办人、主编,多为觉醒的知识妇女,一般都受过新式教育,不少还是留学生。她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又深感自己力量的单薄。她们通过报刊开展舆论宣传,唤起更多的女同胞投入妇女解放运动,扩大女界的影响。一批妇女活动家和革命志士,成为创办女子报刊的中坚。如秋瑾曾创办东京《白话》…  相似文献   

14.
查灿长 《新闻界》2007,(1):105-106,124
我国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广告起源于19世纪的广州、香港和上海等沿海“开埠通商”地区,如1833年8月1日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53年9月1日在香港出版的《遐迩贯珍》月刊、1861年11月在上海发行的《上海新报》、1867年7月在上海创刊的《万国公报》、1872年4月在上海创刊的《申报》及1893年2月在上海创刊的《新闻报》等等,这些中国近代最早刊登商业信息广告的主流中文报刊,构成了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广告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近代宁波人从上海开始到宁波本土的一系列早期自办报刊活动,分析了近代宁波早期自办报刊活动所体现出的宁波近代化的特点,指出宁波人早期的自办报刊活动是宁波自觉走向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讨论中国近现代报刊广告的兴起,及其社会功能,展现中国近现代报刊广告鲜明的时代特征,揭示报刊广告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报刊广告怎样做大蛋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胜龙 《传媒》2001,(4):26-28
“两极分化”激化报刊竞争 近年来,随着报刊种类的增多,报刊广告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有的报刊广告业务应接不暇,有限的广告版面供不应求,而且广告价位较高,报刊从可观的广告收入中增强了经济实力;有的报刊广告却是少得可怜,虽然广告价格降了又降,还是无人问津,微薄的广告收入,使报刊  相似文献   

18.
吴瑾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9):18-96
清末社会,为考虑社会下层民众读书看报的问题,白话报刊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维新时期国人自办的有5种,到1915年时全国大约出版170余种白话报刊。白话报刊的创办,为中国语言文化走向“言文合一”,为启发民智,提升民族、民权意识,促进辛亥革命成功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认识勤俭兄已有15年了。15年前,他已是一位卓越的报刊广告的领军人物。与勤俭兄相处的15年,正是中国报刊经营的高速发展期。回顾这15年的发展,勤俭是中国报刊界一位功不可没、不可或缺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月5日,中国报刊广告30年纪念大会在天津举行。为表彰对中国报刊广告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影响力人物和媒体,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与《天津日报》联合举行纪念大会,授予丁幼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