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全球进入。品牌大战”时代。拥有品牌比拥有厂房更重要。企业的品牌在功能、附加性实用价值和联想上存在着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可以制订出品牌差异化战略。谁能够恰当地运用这些战略。谁就能够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2.
芦珂 《海外英语》2011,(9):222+230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相当普遍。商标品名的隐喻是指包含在商标品名中的普遍的认知思维方式。商家在给自己的商品命名时,常常会通过商标品名表现出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普遍看法。隐喻思维在商品命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针对消费市场中占据很大比例的日用消费品的商标品名,根据其不同种类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中蕴含的概念隐喻,其目的在于当商家为相关商品命名时给他们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信息,来赢得消费者更多的青睐并最终实现极佳的销售量。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必须进行品牌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些中小企业总认为做品牌是大企业的事,小企业只要做好产品就行.然而,在市场经济下,市场的主体是消费者.争夺市场的实质是争夺消费者,争夺人心.当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开始深化品牌认识,并倾向于购买有品牌的产品,消费者是认牌子的,因为"牌子"集中体现了商品的品质和凝聚在商品中的企业的品格,有了高知名度,高信誉度的品牌,才能赢得人心,从而也就赢得了市场.中小企业也应当进行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能赢得顾客,谁就会赢得市场,也就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顾客价值作为影响顾客选择商品的决定因素,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分析了顾客价值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提升顾客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汪红艳 《学语文》2004,(1):46-46
商品的“包装”,最重要的莫过于对品牌的“包装”。好的品牌,不仅能促使消费者对商品的认同,而且能赋予商品以文学色彩,启发人们的想象、联想,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让人过目不忘。这里面有修辞格的一份功劳。综观目前市场上的商品品牌,一般运用了以下修辞手法:一、双关“邦妮”是安徽芜湖产的系列洗涤用品的品牌。从字面上看,“邦妮”似可理解成某人的名字;而“邦”、“帮”同音,“妮”是女孩的通称,“邦妮”又可理解成“帮助女孩子洗衣物”,这好像比理解成某人的名字深一层。这还不够,“妮”和“你”声韵相同,差别仅在声调上,如果在“邦妮”…  相似文献   

6.
正市场化浪潮必然对教育产生强烈的冲击。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应直面挑战,敢于并善于做市场化浪潮的弄潮儿,担负起经营学校的新使命。笔者认为,品牌、人才和校产的经营是校长经营学校的关键所在。品牌是学校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的结晶,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居于学校经营的统帅地位。在学校经营中,谁赢得了品牌,谁就赢得了市场。笔者所在  相似文献   

7.
商品品名的命名固然要追求新颖别致,但也应该合乎现代汉语用字规范.因为品名用字不规范一定程度上会对社会用字产生负面影响,尤其那些电视黄金时段播出广告的商品,品名用字不规范的影响更为巨大.本文通过对电视黄金时间频播广告的几种商品品名用字不当情况的分析,着力说明商品品名用字规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试谈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谈师资队伍建设南通纺织工学院徐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谁赢得了教育,谁就赢得了21世纪。最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江苏省委、省政府于1994年作出了“科教兴省”的战略决定。这是实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全...  相似文献   

9.
关于职业教育创新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强化竞争意识确定创新体系项目各高、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提高对创新体系的认识.谁能先知先觉,抢先改革,抢先创新,靠不断地推出新“产品”赢得社会声誉和生源,靠特色“产品”去抢占人才劳务市场,谁就是胜利者.谁还在用计划经济的模式去办学,多年办学一个样,没有新变化、新起色,谁就处于被动落后地位.落后就被挨打,就会被竞争的市场所淘汰,竞争的市场不会优待失败者.各高、中等职业学  相似文献   

10.
供求问题,是经济工作的核心问题。矛盾最多,最复杂,也最难解决,但又最需要解决。本文拟围绕社会主义商品供求矛盾运动的规律性问题谈点认识。一、供求关系及其启动机制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因此,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转化为市场上的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关系。商品生产为市场提供商品,形成商品供给。商品生产的收入经过分配与再分配形成商品购买力,表现为商品需求。商品供给就是一定时期内生产部门向市场提供的商品量,即“处在市场上的产品,或者能提供给市场的产品。”它是一定的使用价值的组合,也是一定的价值量,是供消费者购买的物质准备。商品需求就是同时期内有货币支付能力的对商品的需求,即“市场上出现的  相似文献   

11.
贵刊2006年第1-2期刊登的罗丽君老师《最早强迫重庆开埠的帝国主义国家是谁》一文认为,最早强迫重庆开埠通商的帝国主义国家应该是日本。而笔者认为应该是英国。两次鸦片战争后,英国的输华商品贸易额仍很有限,大量商品积压在通商口岸难以销售。英国认为“内地市场没有开辟”是对华商品输入不景气的重要原因,因此开辟广阔的中国西部市场就成  相似文献   

12.
青年,从来都是各个阶级争夺的对象。恩格斯说:“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忘记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特别是80年代末,他们在苏联、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得逞后,把重点转向我国,尤其是高等院校。他们不惜血本培养“亲西方的下一代”,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我国的“第三代”  相似文献   

13.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是最真诚、最纯洁、最崇高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只有全身心地热爱学生,才能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佩服。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的汉语品名研究将商品命名的准则归纳为三个要素——市场、法律和语言,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要素,市场要素和法律要素依附于语言要素。从隐喻的角度研究杂志的命名,探讨杂志命名的深层机制,为以后的杂志命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1世纪是教育世纪,谁赢得了教育,谁就赢得了21世纪。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是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进一步肯定和强调。而教育绝对离不开教师。一定程度上来讲,什么样的教师决定什么样的教育,要赢得教育首先要造就教师。一流的教育必须有一流的教师来支持。因此,造就和培养跨世纪的师资队伍是一件紧迫的重要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16.
打造品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尽管“品牌”早已在商业社会大行其道,但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却查不到“品牌”这个词,这多少是让人觉得有些意外的事。随意上网搜索了一遍,成千上万的“品牌”商品令人眼花缭乱,甚至还有“中国教育品牌在线”之类的网站。事实上,“品牌”早就成为教育界广泛接受的一个“概念”,高等教育的所谓“品牌效应”也并不是个新的话题了。比如今年“两会”期间,就有政协委员提出学校应该打“品牌战”,并预言随着教育供给的扩大,高等教育市场将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学校之间的竞争则很快会由规模之争转为品牌之争……对于“市场化”程…  相似文献   

17.
才识 《成才之路》2013,(26):3-I0001
众所周知,人才是最为宝贵、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谁能抓住人才,谁就能赢得未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当前,首要之务就是坚决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植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沃土。 以强劲的力度“高调集聚”。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大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引进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要用宽广的胸襟选拔,通过面向全国公选等方式,大力选拔一批经济金融、规划设计等专业急需紧缺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中有这么一句话:商品,赢得市场就是好商品。如果把这句话套用在教学中,就可以是:课堂,赢得学生就是好课堂。  相似文献   

19.
李晓瑭 《文教资料》2010,(26):112-113
本文通过对日本“无印良品”品牌包装“删繁就简、去除浮华、直逼本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的剖析,以引发一些深层次的思考。简洁、舒适、充满人文的设计才是商品包装最终要追求的目标。无印的设计,为我们的包装设计市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所有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赢得人才,谁愿在人才培养上舍得投入,谁就将赢得竞争。教育部正在制定一个庞大的研究生和博士后派遣计划。”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曹国兴在就2007年工作重点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开门见山地对记者强调。他明确提出,要借此机会掀起继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第二次留学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