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网络危机事件频发,这种新型的社会危机给组织的生存以及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与“魏则西事件”都是十分典型的网络危机事件.经过对这两个事件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的行为对信息传播中的噪音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借助新浪微博、百度指数等,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事件的热度、传播方式及舆情演化等多个角度分析传播者在信息传播中是如何影响噪音的.  相似文献   

2.
朱天香 《新闻前哨》2005,(12):45-45
非事件性新闻是相对于事件性新闻而言的。事实表明,非事件性新闻中,其实是有新闻事件的。我们探索非事件性新闻的事件化报道,其要领就是将非事件性新闻中的事件“拎”出来。 把问题“拎”出来 有些非事件性新闻在一个时期内处于平静的状态,就像平静的湖水中有危机,有问题。这些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有时反映在多个地方,多个事件上。把问题“拧”出来,就会一石击起千重浪,就会成为读者关注的“事件”。  相似文献   

3.
对于危机传播.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但综合来看.“所谓公共危机事件传播(简称‘危机传播’),是指针对公共危机事件,运用大众传媒及相应手段,对社会进行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传播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干预和影响,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不管是危机前的信息预警,还是危机爆发后的新闻发布和公众沟通.抑或是危机后期的形象修复等,无一不需要调动一切信息传播手段来进行处理。因此,英国学者迈克尔·里杰斯特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进行有效的传播管理,才能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这是对危机传播本质特征的精准把握。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危机传播中的新闻发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高校危机事件频频爆发。2004年,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将云南大学卷进危机漩涡,事件刚落幕不久,“北航招生黑幕”、复旦经济学院院长“落水”等事件接踵而至;2005年,江西旅游进修学院遭债务“逼宫”等高校危机事件爆发;2006年,杭州某些女大学生网上卖淫、国家审计署发布18所高校违规收费(其中北大、清华大学、人大等名校也榜上有名);2007年,复旦大学“抄袭门”事件、北大“恒甫门”事件,等等。上述事件呈现出危机事件已成为现阶段我国高校发展的一种常态现象,面对可能的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5.
公共危机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严重威胁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价值规范和共同利益,在极短的时间内必须做出果断决策的破坏性事件,又称突发、敏感、灾难性事件。“所谓危机传播是指针对社会的危机现象如何采取大众传播及其它手段,对社会加以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2005年11月下旬,哈尔滨“停水”事件及其一系列连锁反应发人深省,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政府、媒体如何科学地调控危机传播,减少其负面效应,公众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危机,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国危机公关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危机事件频发的一年,“矿难”、“苏丹红”、“甲醛啤酒”、“松花江水污染”、“天价医药费”等等,成为留存在中国公众心目中“危机”的代名词;从国际品牌到国内企业,从高等教育到医疗卫生,从官煤勾结到环境污染,无论是营利性社会组织、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还是政府部门,在这一年相继遭遇各类危机,很多事件成为媒体集中报道和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或热点。何谓“危机”?一般来说,危机是指危及社会组织利益、形象、生存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故或事件。在诸多有关危机的定义中,美国学者罗森塔尔和皮恩伯格对危机的定义得…  相似文献   

7.
中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期,危机事件以其不可预知的突发性、爆发的罕见性、代价的惨重性成为了媒体争先恐后报道的“香馍馍”。媒体在危机事件中能否客观公正地报道、及时全面地分析、冷静负责地引导,是衡量媒体能否扮演好“船头嘹望者”和“理性把关人”角色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8.
一个组织,或是一级政府,都可能会遇到被媒体曝光的情况。当媒体报道一个事实准确的可能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的事件,我们可以将它称为“危机”,危机出现之后,如果处理失当,对组织的损伤将是非常巨大的。如何处理这些危机事件呢?下面笔者以香港特区政府处理“假货风波”的事件为例,对具体过程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传播学领域,斯格等学者认为危机是“一种能够带来高度不确定性和高度威胁的、特殊的、不可预测的、非常规的事件或一系列事件”。我国近年来饱受公共安全危机之苦,非典、禽流感、H1N1流感与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等一次次搅乱了人们平静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撞机事件”肯定不是中美间的最后一次危机。学会化解危机,在矛盾摩擦中推动两国关系发展.是中美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1.
程锐 《新闻前哨》2005,(10):24-25
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①所谓危机新闻,就是对这种“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所作的新闻报道,如2003年初的SARS事件、2004年末的印度洋海啸事件及最近发生的伦敦连环爆炸案等新闻都属于典型的危机新闻。对危机及时作出报道,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冷凇 《声屏世界》2010,(1):21-22
“7·5”事件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爆发的最大规模的恶性事件,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新闻媒体应对中国社会危机事件中反应速度最快、报道角度最为全面,最值得引起新闻传播学界重视的一次事件。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是个危机环伺的时代。2003年的SARS给我们带来挥之不去的痛苦回忆之后,各种公共危机不断侵入我们的社会生活,重庆井喷事件、松花江水源污染事件、太湖蓝澡事件,乃至今年年初的冰雪灾害事件等等。社会转型和自然环境造成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已经使我们处于不要问危机“会不会”发生,而是问危机“什么时候”发生了。也许,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名言:“这是最坏的时刻,也是最好的时刻”来描述当今世界是再准确不过了。  相似文献   

14.
韩业庭 《青年记者》2009,(16):25-26
2009年6月17日,湖北石首市永隆大酒店厨师涂远高非正常死亡,引发了一起群体性公共危机,这一危机被外界称为“石首事件”。这场震惊全国的群体性事件,主要由于当地政府没有及时向群众说明真相、消除误解所致。政府危机传播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以“石首事件”为例,探讨新形势下政府危机传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社会危机事件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而网络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社会危机事件的演变和进程。面对社会危机事件,网络传播具有传播形式和渠道多元化和信息整合能力等优势,也有片面追求点击率、缺乏灵活性、缺乏公信力、“把关”效应减弱等不足。网络传播应当扬长避短。消除社会危机事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更加多元和开放的世界。然而,回首往昔,又有多少我们不愿面对的事实已经发生:2004年10月我国两名工程师在巴基斯坦遭绑架;2004年9月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2003年SARS危机和伊拉克战争;2001年“9.11”事件和中美撞机事件等等。毋庸置疑,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的加速,当今世界已经处在危机事件频繁爆发的“多事之秋”。解决危机,政府、媒体和公众是三个关键因素,而媒体,作为沟通政府和公众的桥梁,其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2003年2月底,广州市爆发的“非典型肺炎”事件和“抢购盐米”事件终于完全平息下来。在这次突发危机事件的处理中,广州市政府显示了它的公信力,显示出其临危不乱的危机处理能力以及良好的危机公关意识。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政府有关部门在危机公关中信息传播管理方面的一些不足。风波平息过后,我们应该思考:  相似文献   

18.
危机管理研究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军事和外交上危机事件的处理。具有现代意义的危机管理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对危机的处理拓宽到了整个社会及个体组织所面临的危机。危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所讨论的危机具有更多的社会性色彩,笔者将其界定为社会危机。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人类社会中,突发社会事件——也即社会危机无处不在,近年来的SARS事件、南方暴雪、手足口疾病及现在牵动无数人心的四川大地震无不表明突发事件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9.
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特定主体的“媒介化治理”,不单是媒介化社会应对危机的必然选择,更是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媒介化治理”的介入逻辑,主要包括通过设置议程型塑人民群众的社会认知、扩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和渠道、为多元主体提供可以协调沟通的平台、发挥媒介调节社会情绪和情感的功能等。与其他治理方式相比,“媒介化治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它并非“万能药”。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特定主体所进行的“媒介化治理”,应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媒介化治理”共同体立场,谨防“舆论偏好”引发治理风险,避免对“媒介化治理”产生依赖,在最大程度上杜绝媒介系统的功能错位,找准应急治理的发力规律,以此全面提升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介化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项国雄  胡莹 《新闻界》2005,(5):71-72,70
一、引言近年来,从9·11事件到伊拉克战争、从SARS爆发到禽流感流行、从地震到海啸,全球范围内可谓危机频发。关于食品卫生的“苏丹红一号”事件在全世界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并且在这次事件当中,危机的牵涉方也不再是某个单独的一方,而是引发了企业危机、政府危机、个人危机的共同危机,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受到了质疑,政府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的监管及检测水平遭到责难,而个人生存的最低底线:安全更是经受着严重的损害。因此,该次事件的发生不能不看作是再次对全球提出了“危机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当前人类社会危机频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