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唐诗人许浑,字用晦或为仲晦,是丹阳或为高阳人,其著作《丁卯集》是二卷或是三卷,《咸阳城东楼》一诗题东楼还是西楼,这些都需考证。诗句中异文亦逐一校释、考论,并努力给出"宜各从长"之按断。  相似文献   

2.
曹丕《黎阳作》三首“句格纵横,节奏缜密,殊有人气象”(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一),与他清丽哀婉“有公子气,有文士气”(明·钟惺、谭元春《古诗归》卷七)的多数诗篇相比,别具一格。弄清楚这三首诗的写作时间,对于探讨曹丕的诗歌创作道  相似文献   

3.
陆宗成 《语文知识》2003,(12):38-40
诗眼①诗人的艺术鉴赏力。范成大《次韵乐先生除夜三绝》:“道眼已空诗眼在。”②即“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语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也指一篇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如纪昀评李商隐《少年》诗:“末句是一篇之诗眼。”  相似文献   

4.
大和七年,太子宾客分司自居易将《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寄给苏州刘史刘禹锡看,刘禹锡回答了一首七言律诗,题为:《乐天见示防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皆有深分”这句话,意思很清楚,本不应产生误解,可是有些选注本却说,元稹(微之)、崔群(敦诗)、崔玄亮(晦叔)三人,是自居易(乐天)的好友,与刘禹锡(梦得)并无深交。这是为了抬高刘禹锡,不惜对刘禹锡的诗进行歪曲。为了尊重历史的真实,特撰此文对刘禹锡与元稹、崔群、崔玄亮的“深分”,试予论证。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对"书话"的兴趣日渐浓郁,翻箱倒柜找出久违的《晦庵书话》(唐著,三联书店1980年9月版),读之痴迷,一卷在手,轻松翻览,其乐无穷,深为此等好书被我束之高阁而羞惭。《晦庵书话》包括《书话》、《读余书杂》、《诗海一勺》、《译书过眼录》、《书城八记》。其中《书话》于1962年曾由北京出版社印行。内容多是谈论新文学时期的书人书事,重在对于材料的记录和掌故的追忆。唐发表书话,最早是在1945年6月号的《万象》杂志上,署名"晦庵"。之所以用这个笔名,是因为他曾在上海化名"王晦庵"。李广宇先生撰文称:"如果说阿英是书话的…  相似文献   

6.
郑媛媛  孙治学 《现代语文》2007,(10):114-115
一篇《琵琶行》便可以让诗人名垂千古,在中国古典诗歌描写音乐的佳作中,《琵琶行》与《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堪称“三足鼎立”;《琵琶行》有三次关于音乐的描写,我们称之为“三弹琵琶”,第二次音乐描写是此诗的重要内容,也是三弹琵琶中最精彩的一次;《琵琶行》之所以卓绝千古,是因为诗中有“三绝”,其中最令人感动的应是第三绝,诗人以一颗伟大的爱心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7.
徐祯卿撰述颇丰,大体可分为诗文集、倡和集、诗论、子史杂著四类。诗文集有《迪功集》六卷,《徐迪功外集》上、下卷,《徐迪功别稿》五卷,《迪功集》六卷附《谈艺录》一卷《重选外集》四卷,《徐昌谷全集》十六卷等;倡和集有《太湖新录》、《江南春词》、《朝正归途倡和》三种;诗论有《谈艺录》一卷,另有《诗谱》三卷疑非徐祯卿所作;子史杂著有《新倩籍》、《异林》、《翦胜野闻》三种。徐祯卿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赋、文上,子史杂著则给其生平、思想的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8.
《登科记考》卷十五指出,徐晦为唐代状元,并说:“《玉芝堂谈荟》作‘徐敏’,误。”可见《谈荟》也未遗漏唐代这位姓徐的状元,只是写错了名字。徐晦官至礼部尚书,《新唐书》卷一六0、《旧唐书》卷一六五都有传记,旧唐书卷十七(上)、(下)及《资治通鉴》卷二三八亦皆有相关记载,但是均未提供其籍贯。近年出版的《状元史话》及种种“状元录”、“状元大典”、“状元传”等也均未能提供其籍贯。 据泉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黄启明先生讲,徐晦是泉州人,为泉州最早的状元。近查中国书生发表在《中华网分类信息·福建·泉州名人》中的《欧…  相似文献   

9.
清代诗人郑板桥以其“三绝诗、书、画”饮誉于世.他的书、画以狂怪恣肆的风格,在“扬州八怪”中独树一帜,他的诗又以画家独具只眼的捕捉美的能力,给人以绘画美的享受.《喜雨》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雨后图卷:  相似文献   

10.
皎然是中唐时期有名的诗僧,本名谢清昼,又名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皎然为“(谢)灵运十世孙”,其作品有“《皎然诗集》十卷”,“贞元中,集贤御书院取其集以藏之,刺史于依为序。”皎然所撰诗论有“《诗式》五卷,《诗评》三卷”。传世本《诗式》,主要有清代乾隆年间何文焕编《历代诗话》所收的一卷本,清末陆心源《十万卷楼丛书》所收的五卷本,后者最为齐备。另外,乾隆年间所编《诗学指南》所收比较特别,同一卷本、五卷本互有详略,编排次序也不同。《诗式》的内容,以两汉至中唐诗人的作品为实例…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不外两个途径,一个是阅读,一个是表达。就表达说,"言不尽意"(《庄子·外物篇》),但如"立象以尽意"(《易传·系辞》),就可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的境界。就阅读说,"意在言外"(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  相似文献   

12.
《江上别流人》一诗,孙望先生所辑《全唐诗补逸》(中华书局版《全唐诗外编》第三编)卷五题作王维诗,并注曰:“见《永乐大典》卷三○○六。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二册)。”按此诗又见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孟浩然集中,题下无注,故不属逸诗。然此诗作者究竟是王维还是孟浩然呢?  相似文献   

13.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一曲《锦瑟》,千百年来不知醉倒了多少人.这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堪称最享盛名,又是最难讲解的一首诗.自宋元以来,众议纷纭,莫衷一是.宋刘攽、明胡应麟、清施润章说锦瑟是令狐楚家婢女名,因而《锦瑟》一诗是爱情诗(《中山诗话》、《诗薮》内编卷四、《蠖斋诗话》).南宋胡在说是一种叫锦瑟的乐器(《苕溪渔隐业话》前集卷二十二引《缃素杂记》). 清朱鹤龄说为追怀他死去的妻子王氏而作,因  相似文献   

14.
傅山与顾炎武唱和诗共有六首。第一次唱和诗两首,是在清康熙二年(1663)所作。丁宝铨《傅青主年谱》:“(康熙)二年癸卯,五十七岁:崑山顾宁人访先生于松庄,赠五律一章,先生依韵答之。”丁宝铨刻《霜红龛集》(本文引《霜红龛集》,均为丁宝铨刻本)卷九载有傅诗,并附有顾诗)《亭林诗集》卷四载有顾诗。第二次唱和诗三首,也是在清康熙二年。《傅青主年谱》没有记载,《霜红龛集》也未收这次唱和诗,《亭林诗集》卷四收有顾诗两首。第三次只是顾炎武寄侮山诗一首。《傅青主年谱》:“(康熙)十三年甲寅,六十八岁:是年顾宁人有寄先生《土堂山中诗》。”《霜红龛集》附一、《亭林诗集》卷五均载有此诗。现把这六首诗按写作时间分三组,注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升庵诗话》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杨慎评论诗词、记载诗人故实的一部专书,自明代以来,版本较多。目前见到的有三种:一是明刻本《升庵诗话》,是个残本,仅存三、四两卷;一是《函海》本《升庵诗话》,十二卷;一是《历代诗话续编》本《升庵诗话》,十四卷。此外,收入总集或别集的有:《丹铅总录·诗话》四卷,《升庵文集·诗类》八  相似文献   

16.
《商颂》“宋诗说”导源于汉代今文三家诗,当时颇为流行。汉以后,三家诗日见沦亡,《商颂》“宋诗说”也渐隐晦。一直到清代乾嘉以后,由于古书辑佚工作的普遍开展,三家诗遗说重见于世。三家论《商颂》作年作者,以《鲁诗》遗说最详明:“宋襄公之时,修仁行义,欲为盟  相似文献   

17.
王船山《唐诗评选》并非完整本,由同治四年曾国藩金陵节署刻本的存目可知,原《唐诗评选》应为七卷。然而在后来的50年里,其中三卷亡佚了,所以到民国四年刘人熙船山学社本时,《唐诗评选》就变成了四卷。根据船山《古诗评选》、《明诗评选》的体例可知,所亡佚三卷应为"四言"、"五言绝"、"七言绝"。  相似文献   

18.
《大雅·卷阿》是君王出游时臣下所献之诗,诗歌所颂对象“君子”应该是西周天子,《卷阿》所咏之事似为其时之君臣对歌.臣下借与天子答歌之际而陈诗以颂美、祝祷,并借此以委婉的微言讽谏,是《卷阿》的诗义.《诗经》中一诗有前后转折、变换句式和抒情方式的例子甚多,这是诗人的一种写作技巧和手法,因而,《卷阿》并非两首诗错简而合为一诗.  相似文献   

19.
《全唐诗》卷三三四令狐楚诗一卷,诗五十九首,残句四,卷四七三李逢吉收诗八首,但这为数不多的诗中有重出诗,有伪诗,有误收诗,也有诗题舛误使人难以猜详的,今加考述,且为系年,以期有助于《全唐诗》之重新整理。  相似文献   

20.
<正>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南宋金溪青田人,他是我国开山心学体系的鼻祖.其以用为重要特点而论人论事尤其论政的《易》学思想,则专论者少,仅止有《易学》、《易数》等四、五篇短文,余者则散见于《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下引此书只注篇名和页码)的诸多篇章尤其《与朱元晦》书中.其以《易》论宇宙观者有之,论人之趋吉避凶者有之,论治国平天下者亦有之也一、“阴阳即太极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