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4 毫秒
1.
代词间接回指作为有理据的语言现象,具有语言学、语用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本文基于认知视角,以英汉小说为语料来源,从主观化和主观化对等探讨在识解基础上的小说代词间接回指语翻译。结论如下:1)代词间接回指可借助代词的突显、触发语激发的认知框架和百科知识框架获得所指对象的识解;代词间接回指的深层认知动因是主观化,是对回指对象的主观化情绪表达和评价;2)代词间接回指语的翻译是在尽量保持原文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原文和译文中该代词回指语的主观化对等,即说话人对代词间接回指对象的主观情绪和评价的对等。  相似文献   

2.
在人际交流中,人称指示语是一个重要的要素,不仅可以发生主观化,表现出主观性的特征,还可能发生交互主观化,体现出交互主观性的特征。以往对汉语人称指示语的研究不少是在主观性的视角下进行的,在交互主观性的视角下进行的研究则不多,是一个新视角。探讨汉语中人称指示语交互主观性,有利于理解话语并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一名北京话儿童四岁前发展性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主观性及主观化表达手段习得顺序首先是主观情感,然后是主观认识。主观化表达手段的发展伴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通过考察四岁前儿童还等多义副词义项的习得可以看到早期儿童已经具备了窄化、泛化、乐观推理以及语境吸纳等认知能力并以此来扩展并使用词语的意义,还初步获得了交互主观化表达能力,而影响主观义发展的各种认知能力可能同时也影响了各种主观化表达手段的发展特征。另外,儿童主观化表达手段的丰富与句法结构的复杂度发展具有共变关系,主观性作为主客观互动的语义是驱动儿童句法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岩  魏在江 《惠州学院学报》2024,(1):116-122+128
本研究以COCA语料库中的if条件句和BCC语料库中的如果条件句为例,从语义和语用两方面对比英汉违实条件句的表义方式。研究发现:1)在语义层面,英语违实条件句有违实标记,存在过去时的语义虚化,常通过附加句子加强违实义,而汉语违实条件句有假设性增强标记,未构成过去时的虚化,常通过附加词汇加强违实义;2)在语用层面,英语违实条件句语境依赖性更低,传递的主观性较弱,偏重因果推理机制,而汉语违实条件句语境依赖性更高,传递的主观性较强,偏重结果对比机制;3)二者的对比特征体现了英汉母语者在文化和思维方面的认知识解差异。本研究不仅为英汉违实义的认知对比研究作出了有益探索,也为英汉违实条件句的习得和教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表空间量度的形容词的用法多数不囿于词汇的基本义,词义由空间概念向非空间概念转换已成为普遍的语言现象。框架语义学理论能够对空间形容词"深"的语义扩张进行认知基础、识解基础和转换识解的描述,并阐释空间形容词的语义扩展源于原型与经验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主观性与主观化原本是哲学家最关注的课题。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言主观性成为热点话题,因为主观性是人类语言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按时间顺序梳理了近五年来国内学者对主观性与主观化的研究,概述各学者的研究结论,并指出当前研究局限,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孟俏 《英语广场》2024,(4):15-18
认知翻译学认为既要尊重翻译的客观性,也要重视翻译的主观性。本文在认知翻译学中识解理论的指导下,以《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的翻译为例,从辖域/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四个方面探讨了古诗翻译的主观性,证明识解理论对古诗翻译过程的解释力,以期为更加科学系统地从事和研判翻译活动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8.
邓晓燕 《海外英语》2014,(9):232-233,246
疑问副词how有表示疑问和表示非疑问两种用法。该研究从how的非疑问用法出发,通过分析英语国家语料库及牛津高阶词典(第六版)中的相关例证,探讨了其在共时层面的语法化现象及相关可能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how的非疑问用法是语义、语用和句法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经由语法化而不断演变形成的。在此过程中,它的疑问义逐渐减少,直至虚化为表连接说明、否定、虚指、任指等义,此过程涉及到的认知机制主要有主观化和重新分析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王莉莉 《考试周刊》2011,(80):113-114
日语中有很多语言现象都与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性把握有关。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探讨了日语格助词所体现出来的语义的渐进性表达与主观性把握的关系问题。贯彻认知语言学理论有利于促进对日语中格助词难点、"特例"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对于诗歌翻译这一特殊的体裁,译者对原诗意象语义的识解直接关乎译文质量的好坏。文章将中国典籍诗歌与认知语义识解观相结合,通过语义的主观识解性,从识解观的五个主要雏度。时李白《送友人》的三个英译文进行评析。正确识解原诗意义,准确传达原作者在原文中的意图。  相似文献   

11.
从情态的角度考察“大不了”的语义内容,可以对“大不了”的四种用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大不了”在语言使用中可以表达认识情态、道义情态、评价情态三种不同的情态语义,但在语用功能上却表现出一致性,都反映出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严重程度进行主观小化,持有不以为然的主观态度。本文最后对“大不了”的主观性特征进行了考察,认为不同语义内容的“大不了”包含的主观性强弱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2.
“X比(Z)最Y还W”是现代汉语比较句中一种特殊的构式.该构式的量度特征表现为“主观赋量”、“完型分析”和语势强调;具有一系列与主观性相关的构式特征:夸张语义、递进褒贬、反预期性以及反语使用;类推和认知心理的双重作用是构式产生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授受表现是日语表达中的一大特色,也是日语教学实践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在「てもらう 」「てくれる」「てあげる」的三组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中,不仅要考虑恩惠的移动方向,还要时刻注意到说话者和听话者以及和授受表现中涉及到的第三者的关系,给我们日语学习者和教学工作者带来了不少的困惑.那么如何从认识本源上解读授受表现,不仅对我们的日语教学而且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的语言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利用主观识解的理论对授受表现进行剖析,阐释了日本人在语言表达时对事态采取的情景投入式的事态把握方式.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普遍认为的日语中含有形容词的存在句(不规则句式)结构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发现了它们与日语存在句之间的连续性特征,并指出具有这种连续性特征的深层原因在于格助词 「に」的语义特征的连续性.因此认为,含有形容词的存在句(即不规则句式)应该也属于存在句范畴中的一种,只是它们与典型的存在句相距较远,位于存在句范畴中比较边缘的位置罢了.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具有连续性特点的角度,对普遍认为的日语"不规则句式"结构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发现了它们与日语存在句之间的连续性特征,并指出具有这种连续性特征的深层原因在于日语的「なる言語」这一特性,即日语具有个体和事件的场所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从情态动词“能”和“会”的情态意义在主客观认知域上的对立倾向出发,考察二者在主观标记、言者主语和句子主语、条件的可否定与不可否定性、预设条件、自由形式和粘着形式等五个方面存在的主观性差异,得出“会”比“能”的主观性更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错位说”是导致听话人误解“你是什么垃圾”逻辑语义的原因,而“领属转喻说”则实现了“你是什么垃圾”的逻辑语义,二者都与语言主观性有关。语言主观性作用于“领属转喻”与“概念隐喻”时,“你是什么垃圾”依赖说话人话语中的主观关键词来实现话语的语用功能。其中,语言主观性作用于“领属转喻”时,话语幽默调侃的语用功能得以实现;作用于“概念隐喻”时,客观事件开始主观化,话语自我调侃与行为排斥的双重语用功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流行语"山寨"语义非常丰富,可适用于诸多语境,而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和重要的语义理据,在"山寨"语义衍生与泛化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隐喻认知的视角,分析了"山寨"语义泛化的路径,并对"山寨"语义、构词方式、词性及感情色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动词的语义特征比较日语的“V-終わる”和汉语的“V完”式的异同。首先,从两种表达方式都可以使用、两种表达方式都不能使用以及汉语动词有“V完”式而日语动词没有“V-終わる”这三种情况,考察了两种表达方式的构词在动词的语义特征上具有的共同点和差异。然后,以此为基础,从句法、语义考察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从整体上看,动词的语义特征对日语的“V-終わる”的实现更多地在构词层面上进行制约,而对于汉语的“V完”式的使用更多地在句法、语义上进行制约。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得到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