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片段师:请你们自己阅读这首诗,看看能读懂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还读不懂。(生自由阅读)生:我有一个问题。课文开头有一句“向荒山野岭进军,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最后一节又写“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后面的我读懂了,因为他们给山坡植上了树,所以说“春光染绿了我们双脚”。但开头他们还没有植树,为什么说“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呢﹖师:(微笑着点头)是啊,这个问题应该请教大家了,如果我们都不懂,那就再把书读几遍。退到讲台边自顾自地读书(生有的做沉思状,有的拿起书默默地读着,还有的小声交谈)生1:我懂了。前面一个是少先队员的想…  相似文献   

2.
一写得明白易懂的诀窍是,只写自己懂的东西,不写自己不懂的东西。世上读不懂的书,作者自己也不懂的占大半。有的人非得在课堂上,有个老师,才能学习。我非得离开课堂,独自一人,才学得进去。有的人非得打草稿才能写东西,哪怕是写信。我写东西不能打草稿,那样会觉得现在写的东西不算数,因而失去了写的兴致。写作如同收获果实,有它自己的季节。太早了,果实是酸涩的。太迟了,果实会掉落和腐烂。那么,我大约总是掌握不好季节:许多果实腐烂了,摘到的果实又多是酸涩的。四收藏家和创作家是两种不同的人。你搜集一切,可是你从不创造…  相似文献   

3.
正在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低年级阶段大多是以形式多样、富有趣味、可读性强的"图文结合"题来呈现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对于和例题一样的题目会做,而对于课后练习中的题目,还有课堂作业本上的题,稍微改变一些条件,他们就会束手无策。许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因为不会读或读不懂其中的信息,不能将题中的图文清晰地转化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和问题,从而出现一些理解错误并导致解答错误。"不会读"和"读不懂"折射出学生读题能力的缺失。因此,如何让学生"会读题""读懂题",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根据低年  相似文献   

4.
现代诗不容易读懂。舒婷的《往事二三》就是一首这样的诗。读不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语言的跳跃性太大,往往一句话一句话都能懂,而一连起来就有点不知所云了。要理解跳跃性大的诗歌语言,我们就必须跟上诗人跳跃着的思维。由此,我们想到了蒙  相似文献   

5.
一、读懂教材,走进文本 第一问:读懂了吗?这是指教师要熟悉和了解所使用的教材。读是理解教材的基本手段,读是懂的前提。"读"和"懂"之间还有个桥梁,那就是"思考"。读了还要有思考,才会懂。  相似文献   

6.
美点赏析要读懂迟子建的文章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哀愁。这似乎是一个难题,说到哀愁,可能人人都懂,但好像又不懂。说懂,是因为人们可能都曾有过哀愁的体验,说不懂,是因为很少有人从美学的角度去揣度哀愁美及其背后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7.
钟培旭 《师道》2023,(4):28-29
<正>每学期肇始,我都要任性地花上大约两节课时间讲我精心准备的“起始课”。自己讲得很爽,学生也听得乐呵。这学期起始课的主题为“懂与不懂,都是人生”,化用《时间简史》封底的广告语——“读霍金,懂与不懂,都是收获”。开篇词大意是:语文教材中有太多内容,身为高中生的同学们未必能理解透彻,但未来某个时刻又可能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8.
还是读书好     
最初读书,只是因为识了几个字,要用书本来印证自己不是文盲,是可以读几页书的人。一路读下去,到初中毕业时,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似乎读的书足够去应付任何层次、任何水准的探讨与交流,于是,便急于显示自己曾读过的东西,而忽略了许多不曾读过的文字与思想。渐渐地,发现了自己的浅薄。于是,继续找很多书来读,读得懂的与读不懂的都用心去读。读得懂的,也许三番五次的品问之后,会有另一种体会;而读不懂的,我相信,终有一日会读得懂。哪怕一生只读懂一个字、一部书,那么,与浅薄便远了一个字、一部书的距离,这就是收获──这…  相似文献   

9.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语文老师可能深有体会。其实,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不能忽视“读”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读”是透彻理解、深切领会的前提。这一点,应该从低年级教学抓起。 一、读懂课题的“旨意”。 教科书是教学的蓝本,我们必须让学生重视对它的阅读。“知书明理”,说明了“读”与“懂”的辩证关系。课本中的一段内容告诉了我们什么,一个概念有什  相似文献   

10.
应对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读懂”文本是首要一环。许多备考的同学都为“读不懂”文本感到困惑,往往缺乏自信。其实这里有个“读懂”的尺度问题。有的同学把这个尺度定得太高了,以为非完全读懂不足以作答。我们大可不必作茧自缚,文言文的阕读文本只要能大致读懂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1.
因素,因子     
英语学习有两个关键词要理解,一曰"懂",一曰"熟"。"懂"是基本的要求,弄懂词汇的用法和语法要求非常重要,不然听/读不懂,说/写也不会,整个一"英盲"。但光"懂"不够,还得"熟",否则考虑10分钟才说上一句话,再耐心的听众也闪人了。老话说,Practice makes perfect。要"熟"就得多练,并且是在弄懂的基础上练,所以我们提倡Perfec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相似文献   

12.
读懂父亲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懂"的过程——学习一种知识,了解一种事物,掌握一项技能,理解一个道理、一种情感、一个人物,明白一种心意、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人懂得多了,便长大了。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很懂事;有的人年纪一大把,仍然很不懂事。年轻的你,正在试图弄懂这个世界和你自己。在懂与不懂之间,常常会有故事发生,有情感碰撞,有心灵振荡。请以"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千字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马玲 《黑河教育》2013,(3):20-20
学习目标1.我会读:我能用不同的语气把雄日十分用心培育花种的句子读好读懂。2.我能懂:我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2.读懂课文,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相似文献   

14.
"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毫无办法."于永正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读懂教材的重要性. 读懂,读不懂,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以"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倘若教师仅仅只能以"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对话"的不到位、不全面、不深刻,甚至不能从本质上真正读懂文本的问题便会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15.
李镇西 《班主任》2011,(7):66-67
我们学校有一个自愿报名组成的读书会。大家定期围绕一些书籍交流心得,分享快乐。记得在今年三月的读书会活动中,有的老师问我:"有的教育理论书我读不懂,怎么办?"我的回答是:"读不懂就不要读!"其实这个问题也曾经是我的苦恼,我也曾经为读不懂一些高深的理论书而自卑。后来我读博  相似文献   

16.
每次作业发回去之后,我总会听到学生说:"哎呀,这里怎么会错呢?""真可惜呀,我少看了一个字。"……有的家长也常在教师面前说:"我的孩子怎么不懂读题呢?让他自己读就做不来,我帮他读,不用和他解释他也会做。""我的孩子为什么每次考试都考不好?问他有什么不懂不会的,他又说全都懂、全都会。唉,这孩子真是马虎。"……孩子和家长都会  相似文献   

17.
接读你的信,知道你有努力上进之志,我是何等的欣慰啊!我们要不愿做时代的落伍者,必须专攻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开向理想世界去的特别快车,你坐在上面,不要下来,决不致落伍。我现在也打算用我后半生之精力来专攻一门科学。我们同坐这部车儿去吧!从农业文明渡到工业文明,自然科学是惟一的桥梁。小学教师必须拿着科学的火把引导儿童过渡。不懂科学的人,不久便不能做教师  相似文献   

18.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论说文。学生看惯了记叙文,初次接触这样体裁的文章,一下子还真难以理解。预习课文后,我问学生读这篇文章的感觉怎么样,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的学生说,这篇文章读下去感到也不难,可还是不能理解整篇文章到底要说什么。……  相似文献   

19.
制约现代阅读题得分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在单位时间内不能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关键信息,把握文章的思路,不能从整体上理解文章。不少同学做现代文大阅读题的程序是读文章,然后做题。当被问起是否读懂了时,都说懂了,但这个"懂"只是对文章的大致感觉,并不是做题要求的"懂",接触题目后.还要到文章中寻找,将时间浪费在多次的回读中,得分可想而知。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最  相似文献   

20.
[教学缘起] 阅读积累与考试效果不一致有多种原因:文本读不懂,作答无从下手;文本基本读懂,考试缺少作答技巧……阅读复习与应考技巧形成"两张皮",造成复习反复无效.提高阅读复习效率一定要掌握阅读规律,在读懂文本的前提下我们还可以探究一些具体作答技巧.本节课我们就从答案切入,试着利用答案资源,突破影响阅读复习效果的障碍,提升阅读作答能力,从而提升阅读理解、欣赏和语言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