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慢就业”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慢就业"心理的出现与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国家应加强就业市场建设,高校进一步改进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生及家长也应更新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才能避免大学生把"慢就业"作为逃避社会竞争的借口,以实现其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2.
从多个2014年硕士研究生因就业问题而自杀的案例入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分析硕士研究生就业心理的特点。提出构建"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思想教育"研究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搭建"导师-辅导员-学校"研究生就业心理健康互动平台、树立"实践-认知-道德"研究生就业心理健康观念等具体措施。从而形成正确的就业认知,保证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非通用语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关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大事。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分析学生面临的主要矛盾为就业压力和家庭期望引起的焦虑情绪,次要矛盾为就业技能缺乏。通过心理咨询技术、SWOT分析法、提升自我效能感、就业技能培训等途径,帮助学生缓解就业焦虑情绪,树立自信心,提升就业技能,最终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创新强校工程,以协同育人理念为基础,结合笔者多年的二级院系就业工作实践,通过搭建就业教育平台、就业信息平台、就业咨询平台和就业评估反馈平台,尝试打造"四位一体"的二级院系就业服务平台,以促进二级院系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难"问题不断凸显。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对解决其就业问题起到积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探索,提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五维模型,即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由专业技能、积极心理特质、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职业道德构成;同时提出职业道德、积极心理特质等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有重要意义、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相对专业技能更加重要等结论。  相似文献   

6.
细致梳理了职业指导的概念、发展背景和基本理念。明晰精细化和"精细化"就业服务的内涵。分析当前高校实施职业指导和"精细化"就业服务的重要性,以及职业指导在"精细化"就业服务中的作用。最后结合实际工作,介绍基于职业指导框架所设计的高校基层院系"精细化"就业服务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7.
培养高职生就业意识,是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应对就业市场重要的一环。未来取向强调个体对未来的规划与思考,文章以Seginer动机—认知—行为观为切入点,从就业动机、就业认知和就业行为三维度来系统性分析高职生"就业无意识"心理现状,并剖析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探索新时代下解决高职生"就业无意识"现象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前,从国家和高校层面,都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重视和扶持。对高校来讲,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是高校推动创业的重要动力,但目前,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创业实践开展,创业教育功利化、精英化趋势明显,创业的"倍增效应"也不明显。重新审视"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有助于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创业的"倍增效应"具有滞后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三条解决思路:培育创业新理念,改变传统创业、就业观念;改善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业、就业能力;鼓励高层次创业,发挥创业"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就业形式严峻的现状下,出现了女大学生"曲线就业",即以婚姻来实现自己的"就业"的特殊历史现象。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对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了探讨。女大学生的依赖心理、以家庭为重心的心理以及女大学生自卑与自尊的心理等造就了女大学生的"曲线就业"。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必须适应招生形势、就业形势的变化,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提出实施"成人教育""成才教育"的"双成"教育改革目标,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为改革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大学生、高校教师以及企业雇主视角,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任职差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这三者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存在差异性,表现在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软实力"的重视度远不够,而教师、雇主则越来越重视大学的"软实力"能力建设。就此,本文基于大学生、教师、雇主三个层面提出缩小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差异的调适策略,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必要的就业能力,以缩小雇主对大学生就业能力需求与大学生实际就业能力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与雇主需求的匹配。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与指导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创新就业教育与指导的课程体系,践行"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的就业教育与指导,帮助学生以积极地心态和科学发展的观点对待就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高职高专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解决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既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亦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更是落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本文着重分析影响高职高专贫困生就业的因素,接着探讨提高高职高专贫困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高职院校评估指标"就业与社会声誉"入手,着重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和所处的现实困境。并通过对评估指标内涵的理解,从加速构建全程就业指导机制,推进就业工作网络化管理,完善"预就业"工作体系的运行和突出社会评价地位,强化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展开论述,切实推进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进程,使其及时走上良性、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就业指导的必修课程和课外就业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的"两个课堂"的就业教育体系的阐述,介绍了在体育院校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课外就业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实际工作经验,并为构建有体育院校特色的就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就业教育工作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医学上的"望闻问切"原理衍生出用人单位"望闻问切"理论,运用个案研究法剖析文中列举的各类真实就业案例,呈现各类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众生相,并开出处方,以启发毕业生在就业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经验参考,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辐射源,在承担着教书育人使命的同时,还面临着人才输出的严峻挑战。高校"双困生"作为就业的典型弱势群体,因人脉资源不广、技能培训不足、信息获取不及时等系列问题,面临就业过程中的重重困难。本文倡导绿色教育理念,有效发挥人文关怀,积极构建帮助高校"双困生"有效"脱贫"的就业服务体系,对做好"双困生"的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理论与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就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迫切需要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就业不仅可以改善弱势群体处境,帮助弱势群体提高其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社会的平等、稳定、人们的良好心态。发展职业教育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力就业再就业,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全国性的人力资源开发,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充分就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高薪就业是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解放军体育学院2003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了学员的"自主择业意识、职业价值趋向、就业心 理压力"等,发现大多数学员"自主择业"意识增强;学员就业心态成多元化分布,但存在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注重 个体价值的实现;就业压力按照大小排序依次是地方生、军人学员、研究生。  相似文献   

20.
就业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终端,一定程度上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而"互联网+"恰巧为探索就业工作提供了另一重独特思路,高校就业工作在主导价值、角色功能和传播模式的三重困境中受到互联网思维、网络传播和新型商业模式的启发。据此,本文为高校就业工作的范式转化建构了三重路径,即"三种理念变革、三大主体联动、三重流程再造"贯通结合的就业工作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