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日科苑》2005,(10):F0002-F0002,F0003
2005年9月28日至10月10日.我国名生理学专家、经络学专家祝总骧教授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一行六人出席了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经络针灸和整体医学研讨会”,在会议上做了《经络的科学证实和人类百岁健康——“312”经络锻炼法》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国际经络学界同行的瞩目和推祟。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1987年9月下旬,我国著名生理学专家、经络学专家祝总骧教授应英国针灸学会之邀,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国际经络生物物理报告会”。他微笑地走向讲台,通过录相带和幻灯片等大量的图像资料,用流利的英语绘声绘色地作了关于经络客观存在的长达200分钟的经络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3.
由我国著名生理学专家、经络学专家祝总骧教授创编的“312经络煅练法”是集穴位按摩、腹式呼吸和体育运动为一体,通过身心修炼以便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目的一种全身的健身法。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05,(11):F0003-F0003
由我国名生理学专家,经络学专家祝总骧教授创编的“312经络锻炼法”是集穴位按摩、腹式呼吸和体育运动为一体,通过身心修炼以便达到强生健体,防病治病目的一种全新的健身法。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苑》2005,(6):F003-F003
由我国名生理学专家、经络学专家祝总骧教授创编的“312经络锻炼法”是集穴位按摩、腹式呼吸和体育运动为一体,通过身心修炼以便达到强生健体、防病治病目的一种全新的健身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社会上广为流传着一种通过身心修炼便能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科学的健身方法,这一健身方法就是“312经络锻炼法”。其创编人是我国名生理学专家、经络学专家祝总骧教授。  相似文献   

7.
钟显彪 《百科知识》2023,(18):31-32+40
<正>经络学说是中医针灸学的核心理论,然而经络的实质之谜一直是国内外科学家探讨的重点课题。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多次将经络学说纳入国家攻关项目。但迄今为止,经络的实质问题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本文通过对古文献和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研究,深入思考,回答了经络的实质之谜。同时,明确了“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有着本质的区别,穴位与经络并无密切关系,阐明了以往研究经络的经验教训,今后针刺研究和任督二脉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8.
经络漫议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其中 ,经脉是主脉 ,络脉是傍支脉或小支脉。中医学认为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 ,它受脏腑所主宰 ,分布于全身 ,通达表里 ,贯彻上下 ,互相联络 ,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经络学说出自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由于现代解剖学没有发现“经络”,所以 ,人体中是否真有经络 ,就成为一个“千古之谜”。有人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电导、光导等先进科技手段欲揭开这个“千古之谜”。然而 ,经过一番折腾之后 ,大都无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经络的功效机制及其解剖生理学基础,做出以下分析。1.经络的物质基础和调控对象功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功能的存在必有其相应存在的物质基础经络研究中可以肯定的共同点是:经络的功能及临疗效。几千年的检验与淘汰,在今天经络的功效仍能在人  相似文献   

10.
专家简介:许金森,研究员,党员,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经络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络感传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生理学三级实验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经络研究分会副秘书长,福建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会高级会员,福建省生理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11.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之一,是中医生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用以指导临床实践,证明它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机体的调节系统,但又不能与现已揭示的神经体液调节系统相融合,这必然还有我们目前尚未阐明的事物,我们应根据已有知识,探索未知,提出假说,制定可行方案,以期阐明经络实质。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经络研究也有所深入,经过学习、了解、调查、研究和分析思考,终于使我在80年代找到了自认为是研究经络实质的线索和门径,并为之实验研究近二十多年。我们以十四经脉为对象,研究了经脉循行机制,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机制:即在研究经络实质的同时,对经脉——脏腑相关也进行了探讨,并对经络运行的经络之气(即经气,包括营气和卫气)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被赞誉为“万世师表”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四大名人之一,成为一位世界公认的伟大教育家。他认为要救中华民族,必须使中华民族具备科学的教养,成为科学的民族,才能适应现代生活,而生存于现代世界。现在,研究、实践和弘扬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对我国科技教育改革与发展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及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大的推动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家荣先生的《经络漫议》一文(2000年第9期),对经络学说乃至对中医学的整个理论基础持否定态度。近20年来,笔者也一直关注着经络研究的进展情况,形成的认识却有所不同。今借贵刊一角,写出来与黄先生商榷。中医典籍《灵枢》定位于躯体外周“分肉之间”、分布上“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功能是“行血气而营阴阳”的经络,涉及一种待查的物质、能量、信息传输机制与联系调节机制。经络实质问题的关键,在于其有无传输机制特别是物质传输机制的外周结构基础;按黄先生的话说,即有无“物质通道”。在经络实质问题上,几种主流…  相似文献   

14.
经络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基础。经络的发现导致了针刺术的发展。经脉学说原本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理论体系,而是对一种生命现象的记述。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经络科学》一书介绍了张人骥和潘其丽教授在实验基础上的研究成果:1.经络的物质结构是由细胞之间的含液并置细胞膜结构连接成纳米级的“低阻贯通网络”,经络在细胞层次的机能是通过“低阻贯通调节”实现的。2.细胞间质与细胞内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整合与传送的贯通系统为经络通路的实质。3.上述贯通系统所表现出有规律的循行现象称为经络现象。也就是由机械刺激体表引起人脑感知跨…  相似文献   

15.
本刊声明     
为使本刊发表的论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加快速、广泛地在国内外传播,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实现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电子化、网络化进程,本刊从2001年开始正式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所以,向本刊投稿被录用的稿件,将一律由本刊编辑部统一纳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以电子期刊方式按期连续出版的大型集成化学术期刊现刊原文数据库、以只读光盘形式为载体,有…  相似文献   

16.
王英  蔡玉梅 《科技风》2023,(10):95-97
翻转课堂包括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中知识内化,在互动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反思、小组合作等能力。2012年,翻转课堂传入我国,优质数字资源、网络硬件、反馈平台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翻转课堂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然而,翻转课堂在大学“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较少,在师范生培养的教学实践中尚无报道。该论文以“植物生理学”中的次生代谢产物一章为例,利用信息技术,依据教学大纲对课前、课中两个环节进行设计,包括课前准备、知识点划分、微课制作、题目设置、素材收集、任务布置、教师作用、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翻转课堂在师范生教学中的应用,为深入研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产业集群"外向型"技术学习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表明,由于我国产业集群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并且也难以从集群中获取正式的创新支持,所以发达国家产业集群的“内向型”技术学习模式难以在我国实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外向型”技术学习模式,即集群中的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从集群外获取所需的技术,并主要以非正式的方式在集群内扩散。东莞和台州两地集群的实证研究较好地支持了本文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8.
20I1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和法国科学家朱尔·霍夫曼,以表彰“先天免疫激活方面的发现”;另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以表彰“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化学奖授予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表彰“其在晶体学研究中的突破”。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索尔·佩尔马特,出生于美国而拥有美、澳双重国籍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亚当·里斯,以表彰“他们因超新星的研究而对宇宙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对于经络系统是否实质存在的不同观点;韩国在经络系统方面的工作;我国近年来研究经络系统实质性存在的一些成果,最后对经络系统研究应进行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栾恩杰 《预测》2022,(5):1-8
系统工程是人类进行工程活动,特别是复杂性的重大工程活动时总结、归纳、提炼出来的学问。当我们对系统工程观进行研究时,我国古代先贤的这些观点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而系统工程正式作为一门学问在我国的工程实践中研究和应用,应当是钱学森启蒙和推动下,首先在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研制中开展的。随着系统工程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何应对现代复杂系统已成为一个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MBSE技术的出现,将使现代工程管理成为复杂工程系统的基本手段、载体和技术,也是系统工程从语言论述为主的方法论,提高到以数字模型表述为主的工程科学。我国应在工程哲学、工程方法论、工程知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中国工程管理科学推进到基于中国重大工程实践的MBSE的研究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