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它培养的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从事国际贸易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具有一般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又存在国际贸易专业的个性。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最合适的课程。对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推进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2.
我国处于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既面临发展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通过对毕业生和企业两方面调研发现,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人才市场需求和我院实际,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以适应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具有较高国际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和国际贸易业务操作技能的高级应用型外贸技能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逐渐深入,国际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之,我国对于外贸人才所需逐渐提高,尤其是国际贸易人才英语能力的提高。现阶段,以往的培养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要求,必须加强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鉴于此,本文将对国际贸易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地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茂林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3):10-11,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步伐随之加快,国际贸易活动也日益频繁。与此同时,高技能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短缺问题变得更加严峻。而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摇篮——我国的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应适时转变教学模式,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出适应国际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办学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加强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本文就国际贸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明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提出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伟 《辽宁高职学报》2002,4(6):100-101,110
加入WTO后,为了适应我国对实用型外贸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改革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籍丹宁 《成人教育》2009,29(5):80-81
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已经开展有20多年了,随着我国对外经贸的不断发展,各大高等院校也在不断地改革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体系,尤其是实训教学体系。在当前国际经贸发展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必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基本知识足、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使其能够切实符合当前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自我国加入WT0以来,对经贸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且对这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仅需求熟悉国际贸易相关条例,精通外语,更要掌握贸易谈判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而我国当前经贸类人才市场需求缺口较大,高校所培养的经贸类专业人才也越来越跟不上市场需求.论文主要阐述了经r类专业的市场需求现状,基于市场需求导向论述经贸类专业培养模式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贸经营权的放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外贸出口行业。然而外贸人才的匮乏正成为制约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与全球同行竞争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作为一个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之一,受到了各高职类院校的重视。为了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提高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与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加深,对国际贸易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中高等职业学校,是各种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基地,因此,在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方面,应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学校自身的特点明确目标、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能否成功地留住和吸引人才是竞争取胜的关键。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流失原因的分析,提出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自产生以来,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发展背景下有不同的高等教育人才观和人才培养模式,从较早的通才教育到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而实施彻底的专才教育,再从改革开放后对专才教育的反思到素质教育的提出,直至有创新人才观的提出,无不是高等教育人才观和人才培养对当时社会发展需求的反映。为回应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资源的迫切需求,正面临着转型、改革、创新和发展任务的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观必须与时俱进,确立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多样化的人才观;以此人才观为指导,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当依据各自的办学定位确立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在学时数和学科门类上的比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各级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13.
高校经济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经济类学科教育呈现出专业复合性和培养目标多元化趋势,对经济类人才培养提出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定位。因此,需要在树立人才多元化培养目标理念,建立不同特色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构建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和素质拓展互相渗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拓展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及创建面向世界的、开放型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等方面探索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技和管理人才。不同亦或相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实现。因此,需要我们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必将需要大量拥有东盟国家财经、贸易知识和较高外语水平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广西财经学院国家级"中国-东盟国际会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基于这一需要,在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指引下,从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管理制度、培养途径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综合+双外"区域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培养“大国工匠”、培育“工匠精神”,是当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财经商贸类专业为社会培养各类服务人才,更需要植入属于本专业的“工匠精神”。文章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从财经商贸类专业工匠精神的认知度、内涵认知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探寻符合高职院校财经商贸专业的工匠精神内涵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欠发达地区培育成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发达地区要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以大开放、大投入、大建设推动大发展,坚持优化结构和扩大总量并举,通过坚持不懈地举全力主攻工业.加快推进城市化、城镇化,着力构筑信息化平台,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农业,实施人口梯度转移等战略举措的落实,努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区域综合竞争能力。要按照统筹发展要求,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尊重人才,优化环境,更新观念,不断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努力培植经济发展的生长点,以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会计教学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教给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舆论 才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充分重视会计实践教学,要有所突破和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上大有作为。我们务必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结经验,扬长避短,扎扎实实地继续创造新的业绩。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遭受倾销立案最多的国家,反倾销已成为我国无法回避的重要贸易问题。本文首先在对反倾销分类的基础上对其合理性进行探究,再通过运用行业发展周期理论对反倾销的存在性进行置疑。最后结合中国反倾销的实际案例。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得出国外对我国反倾销大多不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地方本科院校学报具有学术窗口、学院名片、学人摇篮、服务平台等功能。对地方本科院校学报进行科学的定位,首先要结合学校定位,其次要着眼地域定位,寻求错位发展,尤其要处理好学术性与应用性的关系、内向性与开放性的关系、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为提高学报的办刊水平与质量,办出特色,地方本科院校学报要坚持走特色化与品牌化道路,在办刊质量、学术品位、特色栏目创设、编辑素质、装帧设计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