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尹泽生 《资源科学》1992,14(4):74-79
旅游资源地图属于专题地图性质,虽然应用范围较窄但很重要。它对于一个地区(或旅游地区)的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旅游事业规划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这一问题,对当前我国即将开展的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的旅游地图种类不少,像“导游图”、“旅游交通图”、“旅游景点分布图”  相似文献   

2.
吴晔 《科教文汇》2007,(4X):187-188
庄子哲学中“天人合一”、“无为而为”和“回归自然”的思想,正契合了现代旅游美学人与自然和谐相容的价值取向。本文拟从庄子哲学思想出发,探讨了旅游对于“现代人”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云南地域辽阔、少数民族众多、文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天时地利、有着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因可持续发展观念浅薄,一些部门和个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滥用旅游资源,因此频频出现旅游景区环境恶化,民族文化淡化等一系列问题。旅游业本身的“朝阳产业”、“永续性产业”等决定了可持续性旅游是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构建大旅游协作区,是根据我国旅游资源的实际以及旅游产业所具有的特点而应该采取的旅游业结构调整战略,是通过凸显区域旅游资源的共性特征来整合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旅游活动区间布局的大手笔,其意义和深度都要远远超过所谓区域经济合作。同时,旅游区的打造不仅要作为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性举措,更是要以之为龙头,打造我国“旅游产业板块”,整合旅游企业的生产链,促进和引导微观企业市场活动的“自组织性”。  相似文献   

5.
刘易  辰钟宇 《华夏星火》2020,(1):114-116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发展旅游产业在各地减贫事业中正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旅游产业对于精准扶贫的促进有其独到的作用,促进“旅游+扶贫”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正成为各地建设旅游产业时所聚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承德市长期以来以观光旅游为主,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为核心,形成了凝聚式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随着“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的形成,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驱动之下,承德市紧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将导致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本文根据距离衰减规律,采用“时间距离法”对“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的范围做了界定。其次,本文从市场需求特征、区位特征、交通条件的角度分析了“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对承德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承德市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旅游资源结构、区域旅游交通状况、旅游业发展基础、旅游业空间网络的完备性等原则,重新构建了由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区、旅游节点、入口通道和客源市场等六大要素组成的承德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即以避暑山庄、外八庙为主的中部遗产旅游区、以森林草原为主的北部草原旅游区和以山水风光为主的南部旅游区构成的“一体两翼”模式,并据此提出了承德市旅游系统空间重构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战 《科教文汇》2007,(11X):162-162,164
郑州是首批国家级旅游城市,但世人对于郑州的印象,却往往仅限于“二七名城”和“交通枢纽”,这说明郑州的旅游形象不鲜明,旅游产品缺乏好的创意和营销,对外的宣传力度不够。本文在对郑州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法和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家乡经济发展一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22)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俗文化的弘扬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研究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优势,分析总结昂昂溪区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完善、优化当地乡村旅游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9.
郭涛  贾清 《未来与发展》2023,(10):107-112
本文利用慧科新闻数据库(WiseNews)收集整理新疆旅游相关的新闻报道文本,基于情感分析方法构建得到新疆旅游舆情指数(TSI),该指数可以综合反映新疆旅游舆情变化的趋势,有助于政府部门与企业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和管理策略,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同时基于TSI指数分析新疆地区旅游减贫的效果,岭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正面的旅游舆情对于降低新疆城镇和乡村的贫困率具有显著的影响,新疆地区实施旅游减贫需要注重“数量”与“质量”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0.
以巴中市为核心区的大巴山,经济十分落后但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绿色”自然旅游资源奇秀神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底蕴深厚;在对各旅游区进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对旅游发展的SWOT和重点旅游区的发展构想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思路,即要坚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加强外部市场研究、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加强旅游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精品旅游产品。大巴山旅游开发对于实现旅游扶贫和四川省旅游业空间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旅游资源潜力是遗产地旅游发展综合潜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复合性、动态性、脆弱性、原真性、独特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评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主体-辅助,有形-无形”分类体系和“资源特征-旅游发展适宜性”的评价体系,突出强调遗产资源旅游可进入性方面的特征,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包括方山、山口、鹤城等9个乡镇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突出、旅游发展可进入性高的东中部地区,也是该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优先区域。而西南部农业文化遗产主体资源(“稻鱼共生”系统)面积小,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该区配合全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2.
肇庆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国家级风景旅游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其文化渊源十分深远,文化价值十分珍贵,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探讨肇庆旅游文化特点,发挥旅游文化优势,对振兴肇庆旅游经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以旅游网站上的评论、游记等数据为研究对象,从认知、情感、整体等方面分析游客对“三孔”景区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形象感知。[方法/过程]利用Python对数据进行分词,并提取高频词;利用ROST CM语义网络分析发现导致游客不同情感反应的因素;利用微词云对游客的整体情感倾向进行分析。[结果/结论](1)游客对“三孔”景区文化遗产的感知具有整体性。游客对景区作为儒家文化的象征有着概括性认识,但对景区的具体文化遗产感知并不明显;(2)游客对“三孔”文化遗产的感知呈表面性。游客对景区旅游形象感知停留在“文化”“儒家文化”“文化底蕴”等符号上,而对更深层次的形象感知却相对缺失;(3)游客对“三孔”旅游形象的感知呈正面性,推荐意愿明显,但重游意愿偏低。旅游体验中的消极情绪主要来源于景区讲解和交通方面,并据此为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旅游消费需求旺盛,普遍向往壮美山水、经典城韵、浓郁乡情、名优风物、奇妙文化、异趣生活;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康养、修学、亲子、生态、闺蜜和数字游民等旅游消费趋向明显。但旅游供给时有波动起伏、失衡失范,产业素质不尽如人意。因此,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选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是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旅游强国的关键。文章从“三维融会”拓展旅游资源利用空间、“三天贯通”深塑旅游产品文化底蕴、“三地统建”夯实旅游运行要素基础、“三聚叠能”营造旅游发展昌盛繁荣、“三线联动”构建旅游产业完整链条、“三制创新”增强旅游发展自生动能等6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性”与“性药”是人类一个古老而又争议的话题,充满着神秘的光环。古往今来,对于“性”与“性药”的认识,因人因时而异,褒贬不同,毁誉不一,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人们对于“性”,已经有了比较开明和科学的认识,各种性科学知识书刊公开发行,很多医院设立了男性科,性医学专科,还相继成立了全国性及各  相似文献   

16.
詹丽  杨昌明  李江风 《软科学》2005,19(5):94-96
初步阐述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唯一性”、“真实性”、“认识的不确定性”和“破坏的不可逆性”的含义,得出了文化旅游资源也是舒适型资源的结论,并采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对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湖北省博物馆2004年的国内旅游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出湖北省博物馆2004年的国内旅游价值为10,363万元。  相似文献   

17.
刘梦晓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17,37(1):131-136
本文选取自然类、人文类和主题公园类共6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微博用户发表的旅游目的地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情感倾向和评价角度等方面探究了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正面和负面微博形象,并提出“借助微博获取游客反馈,宣传旅游目的地形象”、“举办赛事、节事活动,展现旅游魅力”、“加强区域合作,建立整合营销机制”、“提升旅游设施要素,保持旅游形象特色”等微博形象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梅  吕君 《未来与发展》2010,(7):111-113,99
社区参与旅游既可以看作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又可以看作是参与旅游发展的一种行为。社区参与旅游把社区居民视为旅游主体真正进入到旅游规划、开发、建设中,目的是社区居民得到多方面发展。从目前看,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缺失出现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旅游飞地”、“旅游孤岛”、“公地悲剧”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提出建议,希望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能够给杜区带来正效应.避免负效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铜仁市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旅游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文通过对立足发展倾力打造铜仁“龙舟文化”旅游品牌和“龙舟文化”促进了铜仁旅游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研究,以期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铜仁“龙舟文化”的发展态势,抓住机遇,扩大影响力。倾力打造“中国西部名城”、铜仁“龙舟文化”旅游品牌,借助“龙舟文化”这一特色活动,促使铜仁市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真正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推动铜仁市文化旅游产业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旅游英语讲解能力进行了概述,同时提出了“视+听+说”模式、“听+译”模式、“说+写”模式、“读+说”模式以及“实训+实习”模式等旅游专业学生英语讲解能力的训练模式,以期为旅游专业学生英语讲解能力的训练提供一些参考,不断提升旅游专业学生英语讲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