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根本遵循,而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现路径.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为指导,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积极互动关系结构,开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理阐释工作,以此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由民族归属感与凝聚力产生的整体意识,历经长期发展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稳定的重要民族力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在民族认同与民族团结基础上,需要通过对民族政策的不断完善增强各民族文化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需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加深民族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民族工作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作为民族研究的特色话语,伴随民族话语的变迁,历经从“阶级话语”到“关系话语”、从“话语依附”到“话语融合”、从“话语本土化”到“话语特色化”三重样态。话语的转型确证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流变性和可超越性。新时代基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概念、常态化机制、方式和效果”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主流话语,意味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重心发生了时代转向,即从基于“民族关系改进”的“策略性建构”研究,转向基于“民族认同自觉”的“主体性生成”研究,为阐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提供了全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要求,也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上的“三个不清楚”,即不清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什么、不清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之间的区别、不清楚如何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这成为制约教育效果的认知障碍。同时,在教育结构性方面,存在区域不均衡、内容不全面、学段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因循“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逻辑,突出各民族相互团结、繁荣发展的教育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因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逻辑,突出各民族“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的教育内容;两者各有侧重,又交集兼容。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外延宽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需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要求对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在内容、目标方面实现“升级”。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信度与效度,需要依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需要有关部门督导改变教育实践区域不均衡、教育内容不全面等问题,还需要在...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是增强中华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高校作为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国家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探究西南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可知目前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国情的认知情况较好,但部分高校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动方式、宣传推广、趣味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现存问题,强化新媒体宣传培育路径,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作用,采取多渠道、多形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活动,切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体现在培养具有坚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良好的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能力的人才方面。从历史依据来看,民族院校在坚守培养民族团结进步人才目标、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和保障各民族平等受教育权中均呈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民族院校人才培养面临“两个大局”的内外部新形势;时代变革也引发了民族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在“德”与“才”取向之间的张力与抉择;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阵地,在新时代背景下也面临着世代更替、内容滞后、方式单一等现实挑战。为此,新时代民族院校人才培养要通过增进“五个认同”意识,打造人才培养“两支队伍”;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注重专业培养与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式等路径,为铸牢各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长效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西藏教育:老师,您好,很高兴代表《西藏教育》编辑部对江义中学关于西藏班的建设进行采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内地西藏班的办学情况。学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学校以此为指导思想深化办学理念,自2017年9月起承办内地西藏初中班以来,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全过程,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纲领性文件和指引方向。广东省中山市实验中学作为全国内地西藏生教育示范学校,作为中山市唯一承担国家教育援藏任务的学校,在举办西藏班20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将各民族的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致力于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业、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9.
刘媛 《福建教育》2023,(15):5-7
<正>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新时代学校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苏德 《民族教育研究》2024,(1):10-12+15
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必然离不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人心,有赖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工作体系常态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需将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及社会教育纳入其中,发挥好党员干部教育的引领力,提升高校教育的创新力,强化社会教育的辐射力,形成覆盖全民的教育合力,共同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为此,应探讨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工作体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开展。  相似文献   

11.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灵魂,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统编教材体现国家事权,是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载体.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统编教材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彰显统编教材维护社会稳定、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的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12.
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必然离不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人心,有赖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工作体系常态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需将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及社会教育纳入其中,发挥好党员干部教育的引领力,提升高校教育的创新力,强化社会教育的辐射力,形成覆盖全民的教育合力,共同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为此,应探讨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工作体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开展。  相似文献   

13.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团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部分,民族团结教育也应融入教育体系,强化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本文立足政策与教育改革的角度,探讨中学语文教学融合民族团结教育的策略,以促进广大语文教师自觉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评价体系是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指挥棒,构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首先要克服评价体系价值指向模糊、评价指标虚化、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等问题。在价值层面上,牢固树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价值指引的评价理念,赋予所有育人行为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在制度层面上,构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综合性考核评价机制,探索科学化的评价办法,健全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以CiteSpace为工具,将2015—2021年CNK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图谱分方法,梳理总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展望。通过文献计量统计,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大致呈现以下特点: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从“五个认同”教育转向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教育;其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从民族团结教育研究拓展到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等方面;最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从大学生和民族地区学校拓展到中小学生与普通学校。  相似文献   

16.
教育资源的亲和力与匹配契合度是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多民族共生文化作为多个民族长期交流、交往、交融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相关资源融入多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的学校教育,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民族团结价值和共同体文化的认同,也有助于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贵州省多民族共生文化进行学校传承极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价值,基于贵州省中小学的调查发现,依托多民族共生文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需要坚持生态化的理念,探索生态化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写在前面的话:今年,天津市鲜明地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城市”的总目标。天津教育系统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重点在“心”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质量水平。凝心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成为了天津教育人的普遍共识。  相似文献   

18.
<正>民族团结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促进民族团结工作的核心指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从中小学生入手,扎实抓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让各民族学生从小感知各民族形象和文化符号,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因而它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班级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单元,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发扬学生讲奉献有作为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强民族高校班级建设,还可以大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为培养民族人才干部奠基。加强民族高校班级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民族教育理念为指导,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民族复兴和民族团结的内在要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中学数学既具有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能力、思想、经验及素养等重要作用,又肩负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与责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学数学教学,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及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转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情境素材资源及时政科技素材资源中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类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学数学教学的途径有:设计突出学生本位的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其对民族团结和民族精神的感悟;创设激发学生行动的数学教学空间,丰富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知与体验;重视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的价值,强化对民族复兴和民族交融的理解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