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章,是建国后崛起的老一代诗人中硕果仅存的“农民诗人”,他的诗以饱含乡土气息和浓烈的乡情而独领风标,他从农村颖出,历经生活磨炼,却坚毅不拔地用他的诗歌编织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强烈地体现着辛勤,挚爱和奉献的主题,他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诗歌在无忧的调子后面隐含着他的苦闷仿徨,其后的诗歌则是欢乐与忧忿,平和和激砺同行,显得比较开放成熟。他始终坚持着自己农村题材的根据地,但却与时俱进的扩张到了旅游题材和社会生活的一般题材,有很多诗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很高的思想性,使诗人完成了由农民诗人到人民诗人的升华,在诗歌形式上,刘章由单一自由诗转向多种形式的探索,尤其在吸收古典诗词传统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实践,他的诗中显现的是一个虔诚的诗路跋涉的刘章。  相似文献   

2.
刘章在大跃进的年代走上诗坛 ,虽然诗歌受时代政治思想观念的局限 ,有图解概念、粉饰生活的一面 ,但作为“农民诗人”、“庄稼人的儿子”,仍有植根于农村深厚土地中的好诗贡献着特殊的审美价值。经过“文化革命”十年浩劫的砥砺 ,他的诗从单纯、清新、欢快而转向深厚、深沉、凝重。尤其是“文革”后期和以后的新时期 ,刘章面对现实的吟唱 ,追求的都是生活的真实和诗人“自我”的忠诚 ,同时不少诗篇又以其饱含人生体验和生活哲理而达到“无我之境”。其《南国行》标志着刘章诗风的巨变 ,无论内容、形式和情调都与前大为不同。这个在诗苑四十年不断探索、辛勤耕耘、成绩卓著、硕果仅存的“农民诗人”,他所代表的是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3.
刘章在大跃进的年代走上诗坛,虽然诗歌受时代政治思想观念的局限,有图解概念、粉饰生活的一面,但作为“农民诗人”、“庄稼人的儿子”,仍有植根于农村深厚土地中的好诗贡献着特殊的审美价值。经过“化革命”十年浩劫的砥砺,他的诗从单纯、清新、欢快而转向深厚、深沉、凝重。尤其是“革”后期和以后的新时期,刘章面对现实的吟唱,追求的都是生活的真实和诗人“自我”的忠诚,同时不少诗篇又以其饱含人生体验和生活哲理而达到“无我之境”。其《南国行》标志着刘章诗风的巨变,无论内容、形式和情调都与前大为不同。这个在诗苑四十年不断探索、辛勤耕耘、成绩卓、硕果仅存的“农民诗人”,他所代表的是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4.
刘章诗歌有着自己独具的美学特色。今日中国绚烂的诗歌百花园中,刘章的诗歌以并不有意媚人的韶秀,展现着自己绰约的风采,喷吐着自己清幽的芬芳。刘章对诗美的追求与他的诗美特色,令人深思而又耐人寻味。 俗话说:“千人不同面”,这话对于诗人的创作来说也是一样。有一千个诗人,他们的诗歌就有着一千种面貌(这还不包括学步的或尚未成熟的诗人的创作)。一个诗人的创作所以能够具有与他人不同的特色、面貌,原因是复杂的。一般地说,这与诗人的出身、成长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诗人的性格、气质、文化教养、人生阅历、世界观、审美观、艺术欣赏经验与创作实践等诸多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诗歌涉及很多题材.他的回归题材值得关注,即诗人诗歌中对真爱、自由和自然的回归,这些题材为读者描绘出一幅苏格兰农民生活的优美画面.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作品的背后,有着诗人对人类,对世界的深刻理解.抉着杰出的背景、教育、特别是自然天赋,诗人在他的诗中展示了一个崭新的观念,那就是抛弃那些违反客观规律的想法、传统和条条框框,回归人类本性.  相似文献   

6.
诗人刘章以平实、真挚、厚诚、豁达之心,创造了一个朴质无华、厚重天然、物我流注、终归大适的缪斯的艺术世界,他的诗在我国当代诗坛有着广泛的影响。从农民诗人到学者诗人,从社会功利性到佛音道意的表达,从人生社会百态到哲理意蕴的表达是诗人50多年来诗歌创作的曲折而艰辛的历程。而今诗人还在这个缪斯的大千世界中遨游、拼搏,为人们奉献着一片痴情和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7.
田间是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乡土诗人。田间是以写乡土诗而登上诗坛的。他一步入诗坛就注视着他的家乡扬子江两岸荒芜的乡村和贫苦的农民,成为左翼诗坛上一位最年轻的歌手。纵观田间漫长的创作生涯,他是20世纪诗坛上同中国农民生活时间最长,生活或走访地区最广,创作以农民、乡村、土地为主题作品最多的诗人,他创作了中国20世纪文人创作的最长的表现乡土、表现农民命运的叙事史诗《赶车传》。田间的诗作不仅表现了乡俗民情,而且反映了20世纪中国农民的反抗斗争,表现了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田间是一位热情澎湃的歌者,是一位不倦地进行诗歌艺术探索和辛勤革新的诗人。田间对民歌是情有独钟的,他在学习民歌、吸收外国诗歌的特点和继承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突破自己,追求着一种农民喜闻乐见的诗体形式和诗歌语言。  相似文献   

8.
刘章的组诗《北山恋》是刘章诗歌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标示着作者诗歌独有的审美个性。他的诗迥别于现代诗的某些病态意识和奇特的表现手法。充满着和谐、清新与热爱乡土生活的真情。刘章诗歌的文化底蕴是古典的、浪漫的,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这表现为诗中对大自然迷恋的情结、温柔敦厚的气韵及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技巧。他诗歌的形式与其内容相濡相补,共同构成其诗歌特别是乡情诗的内蕴,构成主体的“内在图式”,承载着主体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9.
中唐诗人卢仝所作的茶诗是后世熟知的千古佳作,其对宋代诗人的影响包括显性和隐性两大方面。显性影响主要由宋代诗人对卢仝茶诗的再创造情况体现出来,宋代茶诗大多出现了卢仝茶诗中经典诗句的回音。隐性影响则是表现在宋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自觉地向卢仝茶诗新颖的题材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两方面靠拢。在题材上以俗为雅,将诗人的情感注入生活琐事,做到生活日常情感化;内容上以故为新,讲究诗歌情趣与心灵隐逸,追求宋代诗人的一片新天地;在艺术风格上,卢仝茶诗中的以文为诗、以奇为诗、以思为诗的艺术特色对宋代诗人的创作风格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是诗人内在情思和外在物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和“象”相融合所产生的可感可触景象。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艺术。这首诗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因此不可避免地烙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诗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读完全诗,从“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中,  相似文献   

11.
"诗佛"之称,让我们对王维其人其诗产生了很多误读,实际上他并不是一直如《辋川集》中所表现的那般安然恬淡,感伤情绪在他的作品中时有流露。其感伤情绪或者表现为人伦上对亲友分离的感慨和悲伤,或者表现为个人政治遭际中名声受累的失意和愧疚。诗人投身山水、寄身宗教,以消解感伤,但终其一生,也未能解开情感之结。同时,感伤情绪的融入,也让王维诗作中增添了"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12.
爱伦·坡的诗歌如同他的小说一样,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他诗歌中的哥特式风格主要体现在其叙事诗中,其诗歌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气氛、意象、词汇、故事情节以及主题都具有哥特式风格,而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极强的哥特式风格又与其生活经历和文学思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梁清标是清初一位有特色的诗人,他虽然是《贰臣传》中的人物,却与其他贰臣诗人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其诗歌创作中既没有故国之思,也没有失落之叹,更没有表现出江南贰臣诗人身仕两朝的负罪感。其诗大多表现馆阁之臣的闲适生活和对新朝、新君的颂美之辞,风格清平蕴藉,在创作上开王士祯的“神韵说”之先声。  相似文献   

14.
婉约也东坡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对词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建立了“新天下耳目”的豪放派。虽然苏轼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而豪放却不是苏词的主流风格。苏轼词婉约风格也很突出,他的传统题材的词作,既吸收了婉约派词人抒情的真挚和细腻,又显示了深沉、淳厚的自家面目。  相似文献   

15.
王僧孺是梁朝宫体诗人,他生活在梁朝盛世,但他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悲伤的情调,这跟他的身世有关。王氏家族在西晋时经王朗与王肃的努力而跻身一流士族之列,但到王僧孺时却沦落成寒门家族,这是他的诗作有悲伤情调的重要原因。王僧孺在创作中通过两种途径来达到这种效果,一是炼字,二是选取黄昏、日暮、月亮、夜晚等带有忧伤情调的意象来抒情写志。  相似文献   

16.
王勃短暂的一生颇多漂泊、游历,故而创作了大量的送别诗。其送别诗往往情深意长,境界开阔,超越了宫廷文学的狭隘与刻板,在题材的开拓及感情的抒发等方面,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侠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的是侠的思想行为精神意识品质等,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民族处世济世之道的自然体现.辛弃疾作为一个一心壮志报国却受阻于现实的词人,他的词作大量地表现他渴望实现的人生理想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抱负.构成辛弃疾"词侠"文化范式的是他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及体现在词境词风中的沉郁豪放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陈阳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4):22-24,45
侠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的是侠的思想行为精神意识品质等,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民族处世济世之道的自然体现。辛弃疾作为一个一心壮志报国却受阻于现实的词人,他的词作大量地表现他渴望实现的人生理想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抱负。构成辛弃疾"词侠"文化范式的是他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及体现在词境词风中的沉郁豪放的渊源。  相似文献   

19.
王寂是金代中期比较重要的词人。其诗、文俱有成就.词也别具一格。王寂词的艺术特质主要表现为:以“酒”为主要意象表达内心世界及生命情怀,清冷寂寥是其词的主要基调,词境追求“清疏”品格,同时还擅用“闺怨”题材来抒发仕途人生的苦闷;语言上崇尚本真凝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