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开年,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霸屏,引发了"清流热潮"的热议。而事实上,这只是宏观政策与市场选择下的一次电视节目调整,不应忽略其时代价值,也不宜"过分神化",当前电视人应该做的,是为热潮降温,加强节目创新,使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够真正与娱乐综艺、网络综艺平分秋色。  相似文献   

2.
"清流综艺"是2016年出现的一大网络"热词",指的是像《见字如面》、《朗读者》等通过由古至今的文学作品来展示中华民族人文历史,风格清逸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体现着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的崛起、媒体融合的进阶以及"新网民"的出现与增多。"清流综艺"现象所反映出的媒体融合推进,与"文化自觉"的大环境及网民心态的变迁形成因果呼应,自然契合,反映了受众审美与消费需求的回溯,也为未来综艺节目的融合路径探索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单幸 《青年记者》2017,(18):35-36
继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之后,近年来一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再次引发强大收视“热浪”,《中国诗词大会》让人沉醉于诗意之美,《见字如面》让人重拾对书信的感动,《朗读者》更是被赞为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文化类综艺节目刮起的旋风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高唱“清流”赞歌之时,更应该适时反思不足,只有这样文化类综艺节目才能更好地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子瑾 《青年记者》2017,(26):60-61
自2017年年初以来,以《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开始进入“刷屏时间”,收视率和口碑不断飙升,掀起了一阵文化综艺热潮,改变了近年来娱乐真人秀独霸综艺节目的格局.文化综艺节目的热播形成了一股清流,让综艺节目实现了真正的“精神回归”和“价值回归”,也让人们认识到了中国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魅力以及文化综艺节目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综艺节目是当下广播电视节目当中的主力军,其中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被誉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本文选取了当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分别从口语传播的主体、口语传播的内容、口语传播的形式等几个角度进行研究,以此折射出文化类综艺节目当中口语传播效果的基本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2017年年初,央视《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火爆荧屏,掀起了人们对文化综艺节目讨论和关注的热潮.其中《朗读者》以新颖的节目形式,清新的语言风格,注重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而备受关注,堪称电视综艺节目界的"一股清流".文章以之为代表,分析其在节目内容、节目形式、节目元素运用的创新点和成功之处,希望能为综艺节目的发展带来一些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日益受到观众们的喜爱.2017年初,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亦犹如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滋润着万千观众的心扉. 《朗读者》以嘉宾们的个人经历与传世佳作相结合,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积极作用,展现了文化的魅力.在《朗读者》节目中,主持人董卿曾说:"人不只靠吃饭活着,我们还需要别的东西来滋养."  相似文献   

8.
《朗读者》作为一档文化类栏目,被誉为综艺界的清流,能从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赢得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其栏目品牌的塑造之道值得探究。本文从节目定位、节目内容、节目主持人和节目传播渠道四个方面,分析《朗读者》栏目品牌打造的策略,以期为综艺节目的品牌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网络综艺节目纷纷登上各大网站平台,不少如《奇葩说》、《吐槽大会》等主打"污"力牌的综艺节目赢得了观众热烈的追捧。在网络亚文化语境下试图对"污文化"进行定义,并分析"污文化"在网络综艺节目中流行的原因——明星形象的"自裂"与"重塑"、网络平台的"弱权"与"赋权"、观众需求的"宣泄"与"抵抗"、资本利益的"预设"与"迎合",由此来审视当前以"污文化"为主力牌的网络综艺节目的逐利趋势,看清"污文化"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潘曼 《新闻前哨》2013,(9):10-12
历经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掀起唱歌类选秀节目的热潮,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紧随其后的推波助澜,伴随2013暑期的到来,地方卫视综艺选秀栏目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13档盘踞荧屏黄金档或十点档的综艺节目中,除了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其他12档均为歌唱类选秀节目。当前,除了一线卫视将"赌注"压在了暑期季播综艺音乐选秀上,不少二线卫视的同类节目也加入混战,一时间,电视、微博、视频网站、娱乐媒体  相似文献   

11.
所谓益智节目,就是以《正大综艺》为代表的"知识型"综艺节目,它的知识色彩较娱乐色采更为浓烈,与知识与智力拼争同时得到的还有价值不菲的奖品.益智类综艺节目从最初的《正大综艺》发展到现在名目繁多,遍及各个省、市电视台的益智类节目,其面对观众的形式和发挥的社会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2.
自2013年起,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类型呈现出了爆发式井喷的景观,这也标志着中国电视综艺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以展示软性欢愉的综艺节目之林中,最近两年,三类别样的"硬"主题综艺节目异军突起,不少代表性节目颇具现象级节目的资质,这不仅使得中国电视综艺的性格更为完整,也深刻地建构了社会文化生态。由是,呈现强健的军旅类综艺节目、探问神性的科学类综艺节目、记录现实的医患类综艺节目,成为中国电视综艺大时代的注脚。  相似文献   

13.
当前,各种形式的综艺节目充斥荧屏,但很多节目因为过于追求收视率而失去了综艺节目应有的"底线",甚至走向低俗和炒作.由央视推出的《朗读者》和黑龙江卫视播出的《见字如面》和这两档综艺节目,在当前综艺节目娱乐化的浪潮中脱颖而出,成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  相似文献   

14.
张琳  郭玉真 《青年记者》2017,(23):84-85
近几年来,以《朗读者》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出现和流行,既是当下我国电视荧屏的一股清流,也可以看作电视人对我国优秀文化节目传播形态的一种新探索.这种探索既与电视人的文化自觉有关,也与我国国力上升背景下国人寻求文化自信的迫切需求有关,是围绕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与复兴,电视人与观众的一种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王前慧 《视听》2022,(5):49-5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需要新的载体、策略和创新表达,从而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文化类综艺节目也成为传播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传播阵地.《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通过"典籍+戏剧+时空"的表达方式,构建出脉络清晰、叙事宏大的"典籍"背后的故事与文明,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喜剧电视综艺节目经过2014年昙花一现的"井喷式"爆发,至今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数量与其他种类综艺节目基本持平,节目类型也以真人秀型为主。中国喜剧真人秀节目中是否也会出现"现象级"节目?成功与不足有哪些?本文以《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为主要案例,对中国喜剧真人秀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路径进行了一定的思索。  相似文献   

17.
产启东 《东南传播》2018,(5):107-109
作为央视重点打造的一档大型文博类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一经播出便获得了很高的口碑与人气。《国家宝藏》将文物与综艺联系起来,融明星与情景剧、舞台剧及现代化的舞美设计于一体,将中华文化的厚重与魅力完美的凸显出来,让文化类综艺节目在电视舞台上大放异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大,文化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既让观众学习了知识,也使传统文化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新的认知,不仅服务了大众,还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8.
卢嘉琦 《东南传播》2020,(4):124-126
近年来,发源自韩国的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在国内各大网络平台制作、播出,引发收视热潮。2019年出现的两档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青春有你》、《创造营2019》均是相关网络视频平台对于该类节目的第二次尝试。相较于第一季以模仿、学习韩国原版节目为主,新一季的节目已经开始尝试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在主题选择和内容选取等方面均呈现出一些"中国特色"。本文拟采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视角,配合相关节目观众访谈,探索相关节目内容如何迎合中国观众不同的文化心理、反映中国受众的价值观念,以期为相关外来综艺节目的本土化尝试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发展,受众的需求不断变化,推动着综艺节目相应发生变化。当下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在内容、传播等方面不断创新。《萌探探探案》作为爱奇艺出品的一档推理类综艺节目,上线后掀起一股“推理探案”热潮。本文选取《萌探探探案》作为研究案例,从媒介融合视域下分析推理类综艺传播策略的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20.
原创文化节目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了吗? 就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总体格局而言,原创文化节目尽管在数量和市场价值方面不及娱乐类综艺节目,却从未远离观众的视线.近年来曾先后出现了三次原创文化节目热:2005年前后,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百家讲坛》引发了全社会读历史、品经典的热潮.2013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重新点燃了中国语言文字热.在其带动下,《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成语英雄》《中华好诗词》《国色天香》《中华好故事》《最爱是中华》《Hello中国》等一大批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原创节目相继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卫视播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