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娣 《今传媒》2016,(6):47-48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与网络直播平台的不断发展,网络主播数量实现了爆炸性的增长,呈现出一种热度化的景象。但在其异常火爆的背后,存在由于直播平台社会责任感低、网络主播专业素养的缺失、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与受众娱乐取向的相互影响等原因导致直播内容低俗化的问题。要使网络主播行业健康发展下去,让网络主播不再成为新形势下的贬义词,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视频直播悄然兴起,视频主播在这一热潮中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直播软件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投身到视频直播的热潮之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认识个体参与网络直播的现象,文章从拟剧理论角度对视频直播中的主播角色进行分析,认为非职业主播通过直播活动,实现了虚拟的自我角色实现过程和身份重构体验;半专业化主播经由直播活动,实现了其主播的大众角色认知转向明星的身份重构;专业化主播通过直播过程,实现了主播的大众角色认知走向多元的重构。在我国转型时期下加强对网络直播现象的关注,才能更好促进该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洋  李琴 《青年记者》2017,(23):23-24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社会结构加速转型的背景下,网络直播近年来井喷式发展,不仅成为一种新兴职业,也相伴出现了新的社会群体——网络主播与直播观众.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际交往提供便利性的同时,也衍生出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网络直播热潮下,直播内容低俗、网络主播违法现象频频出现.从社会学视角对网络直播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直播飞速发展,网络主播数量也呈爆炸式增长.由于网络直播入行门槛低,导致主播质量参差不齐.为了解公众对网络主播的态度,本文从公众对主播认知度及自身是否愿意当主播入手.通过描述分析法和推断统计法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同时探寻公众对网络直播未来发展的看法,得出公众心目中主播应该具备的能力.这些对促进网络直播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袁野 《视听》2022,(2):139-141
近年来,直播市场不断扩张,直播乱象层出不穷,网络主播"蹭热度"事件时有发生.网络主播在"蹭热度"的事件选择上具有热点话题、互动体验、景观联动方面的共性特征,而借势营销成了网络主播性价比较高的选择.规范网络直播行业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对热点事件的提前介入机制,把握热点事件舆论主导权,明晰网络主播对热点事件应用的规律,明确网...  相似文献   

6.
李斌 《传媒》2021,(22):62-64
随着直播行业的迅速发展,网络主播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短视频和直播内容通过IP流量吸引了大量人气,已经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网络主播的角色定位、能力素质备受关注.新技术、内容运营和思维能力是网络主播需要具备的硬核要素.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各大高校尤其是播音主持教育如何创新培养网络主播人才并提升其能力素养,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黄妍 《传媒》2017,(13)
2016年可以被称为直播元年,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和参与的传播形式,全民直播时代正在到来.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直播门槛低、操作便捷,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卖弄噱头、粗制滥造、哗众取宠现象较多,主播水平良莠不齐,许多主播游离于法律与道德的灰色地带,色情、暴力、低俗等内容频繁出现,极大地危害了媒体生态.为了促进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力图使网络直播在监管和自律中规范发展.在这一政策下,回归内容本位才是网络直播行业健康发展的硬道理,网络新闻直播也需要积极创新和规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直播行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网络直播平台层出不穷,直播人数急剧增加.针对网络直播热点事件的频发,本文从网络主播、网络平台等角度去探析网络直播行业的传播特征以及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内容低俗、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追求即时效益、功利化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求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直播风气.  相似文献   

9.
如今,互联网浪潮正席卷我们的生活,网络上随之出现了许多直播平台,网络直播盛行。网络直播因其形式的灵活性、内容的趣味性特点备受追捧。传统媒体也在寻找新的机遇,不断和互联网直播融合创新,这也促成了不少传统主持人从广播电视走向网络平台进行直播,而传统主持人的优势也在一次次的直播中显现出来。本文将采用举例分析的方法,从专业能力、文化底蕴、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分析泛主播时代下传统主持人进行网络直播的优势,提出了传统主持人应当与时俱进,学习适用于直播的方法,丰富自身的综合素养等建议。传统主持人从广播电视平台走向网络平台是一次机遇,希望文章可以给学习播音主持的朋友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唐衍欢 《传媒》2018,(15):45-46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网络表演(直播)社会价值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网络直播用户已经突破4亿,其中游戏直播用户和真人秀直播用户规模分别占网民总规模的29%、28.5%.可见,网络直播3.0时代正在全面到来,网络直播行业的市场价值也正在得到全面释放.但客观来讲,网络视频主播崛起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涉及色情、暴力、犯罪等内容泛滥,严重危害了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2018年4月8日,国家网信办要求快手和火山小视频暂停有关算法推荐功能,并将王乐乐、杨清柠、陈山等违规主播列入黑名单,做出了封号禁播处理.2018年4月8日,央视四套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公开对五位主播进行点名批评.全媒体时代,从事网络视频直播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捞金"途径,但如何对这一群体实施有效监管,在确保网络直播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使其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阵地,无疑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16年被称作"网络直播元年"。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互动模式,网络直播已站在了当下互联网的风口上,在2015年即达到了90亿的市场规模。布尔迪厄的社会资本论的视角,为理解网络主播如何在直播场域中以符合当下社会情况的生存心态进行社会资本的积累,并进一步将其转化为更有效的经济资本,提供了理论解释。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未来的网络直播应走向有个人时尚分辨度、有实质,并能真正戳中网络"痛点"的内容营销模式,才能使主播更好地完成社会资本的积累及兑现。  相似文献   

12.
马宁  阮一婷 《传媒》2021,(10):55-56
当前,以电商、真人秀、游戏等直播为代表的传播形态广受关注,网络直播自2016年"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发展至今,用户规模已突破六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直播带货进一步推动了电商直播普及应用,但以主播为焦点的舆情事件也层出不穷.在以直播平台、MCN机构、网络主播、商业企业以及监管机构、协会组织等为主体的网络直播数字文化传播体系下,有效的自律他律已成为网络直播发展需要从数字媒介素养、社会协同共治等方面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吕鹏  葛孝 《国际新闻界》2023,(8):155-176
作为一类独特的网络主播群体,底层网络主播的走红及其陨落昭示着底层人民的数字生存逻辑和数字命运走向。本文以媒介生命史为研究方法,以MC天佑的媒介生命历程作为个案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底层网络主播如何通过短视频/直播进行数字劳动。面对底层网络主播“雷同”的媒介生命历程,本文认为主播们在数字劳动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和职业的双重生产,并生成了使主播们在各个平台上进行声名流动的媒介身份。当网络主播无法处理自我认同中的媒介自我身份带来的冲突时,“自我的悲剧”便使网络主播的媒介生命走向陨落;这种被动的“陨落”是治理的必然走向及结果。文章通过对底层网络主播的数字劳动及身份认同的分析,以及治理结果的呈现,强调平台的可供性可以作为文化多元空间内的治理落点,需要用双向思维的连续性连通治理主体和治理对象,从而在善治的思维中探索中国的数字治理路径。一种协商式的治理方式将给予底层网络主播更大的生存空间,也会使其文化生产更有活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尚烨 《传媒》2017,(23):43-4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与普及,互联网正在全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并对传统世界进行着颠覆性的改造.这一过程催生了许多依托于互联网载体而生长的群体及文化."网络直播"就是汇集多元众生相的互联网生态中极具特色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然而,由于网络直播平台属于一种新型社交媒介,因此,相应的监管尚不规范,加之资本的追逐,金钱与名望对网络主播的刺激,导致很多网络直播平台主播为了成为网络红人(简称"网红"),不断制造各种媒体轰动事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基于此背景,笔者在对网络直播发展现状进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直播中的传播者、信息、受众等在网络直播中存在的失范现象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当前网络监管的现状,并从提升技术监管、明确管理主体责任、加大法律监管的频度和力度等三个方面对网络直播的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4G以及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设备日渐普及,使网络直播迅速发展。网民只需一台电脑(手机)即可进行网络直播。网络直播提供了新的强大的传播方式,但也存在低俗、暴力等有害信息传播,给我国网络管理带来新的风险。"网红"的出现,大量粉丝话题、强大的商业变现能力、日益延伸的产业链,深刻地影响着网络传播格局。《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网络直播风险防治,改善互联网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16.
刘锋 《中国传媒科技》2023,(8):81-84+94
【目的】探究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直播现状,并寻找网络直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和市场调研,了解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结果】研究认为,近几年网络直播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直播形式日益多样,行业监管逐步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直播内容参差不齐、节目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合理竞争机制等问题。【结论】结合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构建多重监管机制、创新节目形式、丰富营利模式、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以及规范网络主播管理等建议,为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直播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马嘉 《传媒》2018,(5):90-91
网络直播主持人是伴随着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而出现的,可以说是播音主持人队伍的新成员.网络直播主持人队伍发展迅速,但其存在以美色、污言秽语吸引注意力的诸多不良现象,且其讨论话题的社会价值较小.改变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网络直播主持人的职业素养,规范其职业行为,并不断提高其主持话题的社会价值.本文重点分析网络直播主持人作为主持人的一种,其职业存在的伦理问题,并探索如何改善网络直播主持人伦理失范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网络直播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视听节目,2015年下半年开始,网络直播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越来越多的低俗内容充斥着直播平台,有些甚至触及道德底线.由于网络直播行业以迅猛的势头发展,现行的相关监管措施还不完善,存在一些模糊地带.文章从梳理互联网传播发展过程入手,通过分析网络直播火爆原因、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网络直播监管的具体举措和思路,探讨当前形势下如何构建合力有效的网络直播监管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直播环境,帮助网络直播行业发展步入正轨并收获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曲涛  臧海平 《青年记者》2016,(26):15-17
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其中真人聊天秀直播占网络直播比例达19.2%.网络直播的飞速发展也催生了大量“网红”,但因内容低俗、涉黄甚至涉嫌违法,让网络直播广受诟病.最近,一名熊猫TV的网络主播“滴滴司机”偷拍空姐进行直播的新闻,再次把网络直播推上了风口浪尖.公安部宣布从8月1日起到10月底,在全国范围内专项整治网络直播平台.多位法律人士表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网络直播发展势头迅猛,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加强监管.本文对目前网络直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给出相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贞瑾 《传媒》2018,(5):52-54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的规模呈现井喷式扩张,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网络娱乐类应用用户规模均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了4.22亿,年增长率最高,达22.6%.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间大约有3000多个直播"房间"同时在线,用户数可达200多万人次.业界普遍认为,网络直播平台是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风口,然而,随着网络直播平台不断爆出主播行为失范等新闻,2017年4月14日,文化部对斗鱼、虎牙直播、YY等主流直播网站的涉黄涉暴行为进行了处罚.这一系列行动使得人们在讨论网络直播平台"热"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冷静地思考网络直播平台发展过程中针对失范行为的引导与规制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