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所谓“媒体核心价值观”,即媒体的基本职业理念。媒体是做什么的?媒体是服务于公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的社会机关。形成规模的媒体,构成现代社会的一个行业:新闻传播业。公众需要新闻,媒体及时、真实地提供新闻,让公众满意,这便是媒体存在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媒体为公众提供服务主要表现形式是为公众提供新闻,新闻的最高追求是事实和真相。随着媒介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些标榜为“新主流媒体”的媒体,无形中  相似文献   

3.
媒体为公众提供服务主要表现形式是为公众提供新闻,新闻的最高追求是事实和真相。随着媒介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些标榜为“新主流媒体”的媒体,无形中  相似文献   

4.
新闻反转剧由新闻反转现象演变而来,是新闻报道失实的一种表现。其形成原因,与转型期的社会环境、泛媒体化的媒介环境和公民维权意识的提高无不关联。新闻反转剧对媒体、政府、公众和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媒体应严于律己、责任至上;政府应信息公开、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公众应提升媒介素养和道德素养。媒体、政府、公众三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抵制新闻反转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基于自媒体的“公众新闻”兴起,是新闻业媒介化的重要体现,它具有个体情感参与的个人导向生产理念。公众新闻采用的是一种以自媒体为节点的去中心化传播,议程设置转向民众议程,通过社交媒体达到了高交互性,最后根据公众新闻在生产和传播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规范策略。  相似文献   

6.
季寅妮 《新闻窗》2005,(3):53-54
作为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公众关心的新闻,特别是公众关心的突发性灾难性新闻,是职责所在、是追求所向,能否发出最快的最能打动人的新闻,既是对媒体实力的一大考验,也是对记者和媒体最具挑战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刘海燕 《大观周刊》2011,(30):209-209
新闻侵权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屡见不鲜,而调查结果表明,在新闻侵权纠纷中,公众媒体胜诉者不过十之一二.对于公众媒体而言,知晓侵权类型并掌握规避侵权纠纷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5,(18):68-72
新闻专业素质被认为评价传媒体公信力的三大标准之一。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和传播技术的日臻完美使"业余人士"成为新闻传播的参与者,新闻专业素质的价值正遭遇挑战。然而在媒体融合时代,媒体竞争加剧,要获得公众信任,提升传媒公信力,首要任务在于做好媒体产品,为公众提供值得信任的新闻信息,这正是新闻专业素质的价值所在。因此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价值取向、重申传媒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吸纳纳公民新闻为我所用,以张扬和提升新闻专业素质仍是媒体公信力建设的要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了新闻工作者社会化媒体使用中出现的几个困境。这些困境不是由社会化媒体带来的,社会化媒体只不过放大了新闻基本观念中的一些根本矛盾,比如新闻工作者究竟是为公众服务还是为媒体服务、新闻机构的内部决策是否应该透明等。本文认为,社会化媒体导致的困境也为新闻工作在数字时代与时俱进提供了机会,可借此重新界定新闻工作者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建立新闻组织的透明性、重申新闻为公众服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对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较大影响。现实生活中,一些记者或制造虚假新闻或做有偿新闻,直接导致媒体的公众信任危机。新闻的真实性多次受到公众的拷问。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叙述者。他直接"参与"新闻事件,直接接触于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人物",是新闻事件、人物与传媒的衔接者。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体的日趋发达,耸人听闻、名不符实的新闻似乎越来越多,那些不求真实、不讲善意的媒体其实难辞其咎。经不起推敲的虚假新闻,缺乏善意的倾向性报道,在屡屡引起公众哗然之后又令人深思。个别媒体虽赚足了眼球赚鼓了荷包,却失去了媒体安身立命之本——公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公众关注度高,是媒体吸引受众、赢得新闻竞争的主要着力点。如果媒体不能为公众提供相关的信息,就会丧失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也丧失了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因此,作为主流媒体,必须牢牢  相似文献   

13.
新闻媒介是公众每天获取新闻,了解新闻的最主要手段和渠道。因此,主流媒体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它们的影响力不仅大,是媒介权威性的体现,更引导着公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与认识。所以,新闻自律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极为重要。然而,随着快餐文化及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很多媒体失去了新闻本体所要求的自律,开始走向快餐文化、商业化,甚至以取悦大众来支撑本媒体的发展。本文批评性地列举新闻事件及主流纸媒行为,以期推动新闻的自律性和主流纸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的传播渠道日益丰富,在信息和资讯传播的过程之中,由于一些人为或者客观的原因,新闻的真实性将会受到影响,虚假新闻、失实新闻广泛存在,并且在公众之间传播,公众作为新闻的主要接收者,受到假新闻的毒害最深,在这种条件下,媒体的内在品质以及外在形象受到冲击,新闻的真实性和媒体的公信力显得越来越重要,确保资讯传播的即时、真实,确保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引起越来越多新闻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前美国《侨报》社长范东升认为,在美国,公众新闻被认为可以追溯到1988年美国的总统大选时期,那时社会上出现了对新闻媒体普遍不信任的情绪,媒体可信度降低到历史低谷。公共新闻运动的最早倡导者和学术领袖、纽约大学新闻系主任杰伊,罗森(Jay Rosen)等人陆续开展了关于媒体与公众生活的研究项目,并提出公众新闻和市井新闻的概念,主张媒体要改变运作方式更密切地为民众服务。  相似文献   

16.
任芳言 《青年记者》2016,(21):37-38
媒体类公众号名称的分类 微信公众平台中媒体类公众号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传统媒体在微信平台上的延伸,与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等媒体形象直接关联;第二种是报社、出版社或网站等旗下负责运营特定内容的公众号;第三种以个人为主,主要发布原创内容,即自媒体. 这三种媒体类微信公众号差异较为明显.大部分传统媒体的公众号会直接以其媒体名称命名,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一般在报社、出版社或网站旗下的公众号,命名时相对更自由,形式选择多样化,如“团结湖参考”“百度新闻实验室”等.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有用性是人们的价值取向。在新闻领域,新闻信息的有用性是读者的阅读和接受取向。在越来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新闻信息传播的有用性,是公众选择媒体、评价媒体、认同媒体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8.
微信公众号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目前,大多数传统广电媒体都通过开设一个或多个微信公众号来融合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广电媒体虽有专业的采编团队、新闻渠道,但也要充分认识微信公众号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从而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编辑与运营推广策略,增强微信公众号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新闻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编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微信公众号具有微传播的特征,如何对微信公众号内容进行编辑成为当前重要的讨论课题。本文对新闻微信公众号的运用进行了简要探讨,分析了新闻微信公众号对于传统媒体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微信公众号内容编辑的主要策略,希望对其他新闻微信公众号编辑业务的提高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琳珂 《今传媒》2016,(12):41-42
央视新闻的一条微博引发了公众的质疑,质疑声不断的背后是传统媒体的积极发声,及时辟谣,才使公众走向了正确的舆论方向.社会化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应把握好自身优势和社交媒体所带来的机遇,在灾难性突发新闻报道中主动发声,做好新闻作品的同时,主动设置议题,为公众还原事实,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