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深受体育价值的影响和制约,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目前体育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明确目标;正视教学功利观及注重发展和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中心,多元化价值取向交叉融合发展的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2.
体育价值观的现代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是以社会需要为主要价值取向,还是以人的发展为主要价值定位,是体育目标的困难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价值需要重新估量;体育价值观凸显了人的发展取向,迫使人们回归思考体育的本原意义;体育既要肯定国家、社会的需要,继续发挥其工具价值,也要体现人的个体发展需求,实现其内在价值;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有机结合是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王畔领 《体育世界》2011,(7):107-109
体育价值取向是指体育价值主体在把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客体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体育需要对体育客体进行价值设定、价值预期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向或倾向。体育价值取向与其赖以生成的社会密不可分,是其所处时代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发映。通过对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与人本位价值取向的重新认识与解读,当前我国体育价值取向应是以人文体育价值取向为主导,承认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与人本位价值取向的合理性及适当保持二者的张力。  相似文献   

4.
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构成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3个核心环节都面临着新的价值选择.体育课程设计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本位、学科本位与学生本位的有机融合.体育课程实施要以“健康第一”为航向标,做到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及创生取向的有机结合.体育课程评价要全面落实发展性评价理念,体现体育课程评价促进课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及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的课程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俊一  张强 《冰雪运动》2009,31(6):66-69
运用资料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学校体育的不同历史阶段中的滑冰课的价值取向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学校体育中的滑冰课的价值取向从建国初发展至今,分别经历了滑冰课体现军事体育价值取向阶段、滑冰课充分体现前苏联体育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阶段、滑冰课完全成为军训课的价值取向阶段、滑冰课强调"三基"的价值取向阶段、滑冰课价值被学校体育忽视阶段和滑冰课的价值重新被学校体育再认识等阶段。指出我国学校体育滑冰课的价值取向应始终围绕学校体育的价值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并将最终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第一、以人文本"的价值取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毛珂  徐峰  周筱霞 《体育风尚》2023,(11):44-46
当前高校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特色化不明显,大部分课程都是千篇一律,无法结合实践和职业需要,形成更完善的教学体系。新时期发展下,对体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为了达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需要结合社会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本文主要对高职体育教学中实践导向的作用以及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究体育教学改革策略,为高职体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实施新课程纲要,达成体育教学目标,需要建立相应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得知:虽然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尚需加强,但主体的需求是积极、明显的。从而正确认识和处理制约“三维体育”(生物、心理、社会适应)教学的各种关系和操作方法,以合理的模式结构为目标而构建学校体育“三维体育”教学模式。旨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上达到三位一体,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从体育价值的嬗变商谈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体育价值观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或与更远的历史时期相比都会有一定的甚至是较大的差异.当今,体育的价值不只是为了满足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人对体育日益增长的多种需要.体育也不是在人的发育时期作为人的发育辅导手段,而应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重要生活内容,既是每个人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体育价值的嬗变也将促使高校体育教学有了以下的变化:健体魄与育心智并行,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并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向多元化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向跨学科发展.无论进行怎样的变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手段与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满足体育教学的客观需要,为强化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新的教学常态下,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手段对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以积极的心态、改革的魄力推动体育教学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体育教学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主体性体育教学的提出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只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材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方法,统一考核标准,很少考虑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体育需要、体育基础与情感体验;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绝对权威,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弘扬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着教师转,围着教材转,教师一板一眼地教,学生一步一趋地学,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下,学生"身顺而心违",成为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容器,课堂气氛沉闷,严重地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校与高中体育课程的比较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庄弼 《体育学刊》2007,14(3):5-8
对全日制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已接近大学的体育课程,原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应建立在高中毕业生体育知识、技能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高校体育教学将从有形向无形发展;体育学习内容越来越向就业和终身体育发展;体育教学的任务将由学生体育俱乐部完成;学生体育俱乐部和校外体育俱乐部将更加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2.
创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理论课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集中传授大量有关体育与社会、体育保健、体育人文、运动常识等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知识;有效地改变大学生淡漠的体育观念和意识,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体育文化素养.但纵观以往高校体育改革,多注重技术教学而忽视体育理论教学改革.为此,研究结合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提出创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体系的构想,为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面临的重要难题反映在当下学校体育改革的5组“热词”之中:①“立德树人”“四位一体”代表了学校体育的时代价值和定位问题,提示学校体育应完成“人才之育”的重任,并通过创新方法论和教材体系落实“以体树人”;②“健康中国2030”“体质提升‘三精准’”代表了当前大幅度、大面积提升学生体质的现实需要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钢尺子”和全新的“学生体质提升‘三精准’”的方法论为解决学生体质问题提供了机遇;③“教会、勤练、常赛”“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体育走班制教学”代表了体育课程的价值体现和科学性问题,“体育走班制教学”是“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模式”,是解决“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都没有学会”等难题的有效方法;④“体教融合”“校园足球”代表了解决历史形成的“体教分离”“举国体制”制度困局的问题,“体教融合”是瞄准“新举国体制”建立的体育制度重大改革,“校园足球”则是“体教融合”的“首战”;⑤“中考体育”“高考体育”代表了如何在应试教育条件下利用考试制度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有着30年历史的“中考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成功再次让“高考体育”成为可期待的新的体育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社会对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新观念,明确素质教育对教师自身素质所提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应努力学习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体教结合”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体教结合”是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下的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缺失而出现的,它符合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但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先体后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体教分离或者结合不畅;竞技体育体制下的后备人才培养受到严重挑战,运动员的退出机制没有有效建立起来;教育系统下的教练员队伍建设遭遇种种束缚,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教练员队伍无法有效对接.为加强“体教结合”,实现“体教融合”,一方面要强化政策导向,建立完备的竞技体育人才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更要重塑竞技体育的价值追求,实现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浅谈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接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又是终身体育中最重要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中间环节。因此,高校体育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更要与终身体育相接轨。结合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高校体育应当围绕素质教育,本着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的主导思想转变教学目标,改革教学诸环节——能体现终身健康价值追求的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掘体育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态度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要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对体育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7.
以现代生命教育的理念审视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对教育及学校体育的本质进行反思,对当前教育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剖析。研究指出:在学校体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以生命教育为价值取向的大学体育教学顺应了教育本质的回归,符合当前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国情。以人为本,树立以"现代生命教育理念"为指导的体育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人"的发展的整体教育,符合当前学校体育教学走出困境的改革需要。  相似文献   

18.
体质健康教育模式和方法对教育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采取适当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才能把体质健康教育全面完成并落到实处。体质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分为宣传模式、咨询模式、理论课模式、实践课模式、课外活动模式、比赛模式、社团活动模式、俱乐部模式、运动队模式等九种。体质健康教育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练习法、运动处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等七种。一种教育模式往往需要一种或几种教育方法来支持。一种教育方法也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教育模式之中。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观下的学校体育教育及其改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笔者从素质教育观的角度,认为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应贯彻全体性,突出全面性,注重基础性,体现主体性;体育教学应采用注重体育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创造教学情境,深化体育课程教材改革等教学策略,推进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曹卫 《体育科学》2004,24(3):67-69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体育的人文性和体育教育向“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体育教育的主旋律,成为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体育教育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就要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实现体育教育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