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的新型学习社会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于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与弊端,作者尝试构建一种新型的社会——非学校化社会。这种新型的学习社会并非空想,以当前较为流行的云计算技术作为技术支撑。本文对该新型学习社会独特优势做了说明,并肯定了该新型社会存在的意义。文末对构建的新型学习社会与现存的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学习社会做了简要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学校是历史的产物,是培养人的机关,是教育发生的场所;学校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诸因素决定下的教育发生发展的社会子系统。“非学校化”对学校的发展起了催化作用,更加促使人们关注学校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学校愈加推崇。学校似乎在促进个体培养、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着无以复加的重要作用。伊里奇却从另一个极端重新审视学校,对现代学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提出“废除学校”的主张。他尝试以“教育网络”为载体构建“非学校化社会”。尽管非学校化社会因无法满足人们快速、系统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的需求而显得过于浪漫而今缺乏现实的可能性,但伊里奇对学校化社会的批判对我们实施素质教育、进行终身教育、完善学校功能无疑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伊里奇是"非学校化"思想的创始人和"非学校化运动"的倡导者。他通过对作为现代宗教的学校神话和教育异化的批评,提出了"非学校化社会"的思想,并构建了"学习网络"的理想蓝图。伊里奇的思想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实施终身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他对于学校教育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关于"学习网络"的设想过于理想化。  相似文献   

5.
借助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对西方现代学校是否有助于教育公平、是否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助于世界的祛魅等三个常识进行批判性反思,在分析中勾勒出西方学校制度在制造贫困、反教育性、隐性课程、世界宗教等方面的社会负功能,并进而提出防止过度“学校化”、加强其他制度的教育品质、建立全社会终身学习网络等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伊里奇的“非学校化”思想虽然是直接针对美国教育而提出的,但它却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教育冲击波。它所揭示的学校化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不仅存在着,而且与当时的美国相比还显得更为严重。针对我国教育现状,用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做一审视、反思。这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美国当代教育家伊里奇提出学习并非只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而是社会及校外多途径学习资源影响的总和,并对学校教育的绝对性提出了质疑。基于该非学校化教育思想,伊里奇提倡学习方法的多途径、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及学习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学校、社区及家庭教育的共生共存、共同发展。在分析伊里奇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非学校学习理论及思想内涵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8.
作为20世纪教育学历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去学校化社会》自问世以来便备受关注。50多年前,身处激进与动荡的社会思潮与社会现实环境中的伊利奇,反思和批判制度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以建构开放学习网络为核心的“去学校化社会”思想。这一思想在理论上引发了关于教育价值与功能的论辩;在实践上激发了以“去学校化社会”思想为指导的教育制度变革的种种探索。但该思想忽视了学校在普及教育和发展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与对教育制度的批判具有不对称性,所提出的“学习网络”具有潜在的不平等性,因而受到批评。而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学校关闭给传统的学校教育带来挑战。这赋予“去学校化社会”思想新的时代价值,引发人们对该思想的再度关切。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不仅为“去学校化社会”思想提供了现实技术条件,更引领人们超越“去学校化社会”思想、重构迈向新教育生态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美国教育批评家伊里奇的非学校化社会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其对学习型社会建设有如下几点启示:发掘人的自学本能、保障人的学习权、反思学校的作用、全面改革学校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建制。  相似文献   

10.
赵红亚 《成人教育》2007,(11):11-15
在社会批判理论、无政府主义理论和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影响下,美国教育理论家伊里奇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非学校化社会"主张,认为学校教育是导致美国贫困加剧和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学习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平等和人际关系,校外学习更有价值,学校教育不等于教育的全部,学习网络是理想的教育形式。他的观点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吻合,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习社会”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知识爆炸”、传统学校教育的局限性、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脑科学研究新成果构成了“学习社会”得以产生的社会背景。而终身教育理论的问世为“学习社会”的产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铺垫。因此。“学习社会”的构建必须具备必要的制度保障、机构保障和时间保障,全社会必须更新学习理念。为共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整合一体的教育与学习网络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对学习型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探讨学习社会三方面内容:1.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含义;2.学习型社会兴起的原因;3.普通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习化社会的来临给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正规化、阶段化、精英化、标准化的学校教育开始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与批评。新的时代背景要求学校教育对这些问题做出积极的回应。因此,学校教育正处在十字路口,改造与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建设学习型社会对学习者和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的新一代学习者,是建成学习型社会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不仅应该加强,而且从教育观念到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方法、教学制度等等,都需要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建设学习型社会与基础教育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建设学习型社会对学习者和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的新一代学习者 ,是建成学习型社会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 ,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不仅应该加强 ,而且从教育观念到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方法、教学制度等等 ,都需要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马香莲 《成人教育》2008,(12):14-15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赫钦斯基于永恒主义教育理念,在对美国教育现实进行批判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学习社会”的概念和思想,认为学习要超越学校的围墙,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他的学习社会思想对当今社会成人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学习型社会成人教育的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未来二十年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奋斗目标,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实施主体,成人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为此,成人教育学校要率先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突出其学习型社会的主体地位,为刨建学习型社会发挥示范作用;要深化成人教育改革,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文化氛围中发挥成人教育的先导作用;要积极地、科学地发展多层次、多类型和多形式的成人教育,实现成人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发挥其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前沿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学位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位是学术的体现,与高等教育及其管理有着密切联系。学位实际上是个体通过教育这一实践活动追求学术和社会通过管理活动评价学术而产生的,是在与“个体”、“教育”、“学术”、“社会”、“管理”等因素的关系中实现的,是学者个体通过教育活动追求学术的外化形式与社会通过管理活动评价学术的认可形式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